在谈判过程中一路通畅是很少遇到的,而更多的是在谈判过程中接二连三的问题需要你去解决。比如说当谈判陷入僵局后该怎么办?
谈判一旦陷入僵持阶段,我们最好主动结束对峙,因为这样可以使谈判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中。
在谈判中,经常会遇到双方互不让步而使谈判陷入僵局的情形。此时,我们不能漠视这种状况的继续,而应该开拓思路寻找新的切入点,重新将对方的思路引到轨道上来,将谈判继续下去。凭借大范围地获取有关对方的资料,发掘对方的真正需求,以此重新进入谈判无疑是一个较好的办法。
销售洽谈经常陷入僵局的原因,多为双方只看中要求而忽略了对方潜在的需要。谈判双方过份地将注意力集中于一点或两点的谈判条件上,而这些条件大多离不开价格等因素。这样非但局限了洽谈的条件,而且丧失了将谈判进一步深化的时机。要求一般为特别指定的一种请求,通常可以量化,并在满足条件上比较单一;而需要则比较抽象、笼统,大多是对方所提要求背后的动机,所以满足需要较满足要求更为容易。当我们发现对方存在着较多的需要时,便可以将其扩展为谈判中的有利因素。当谈判条件(包括任何有交换价值的事物)被用于满足需要而非满足要求时,对方对达成协议的承诺则越发的深刻,这就是说,当需要得到满足时,协议就越发的有意义。由于满足需要的方法有很多,当您发掘到对方的需要动机时,便能够大大扩展谈判范围,并利用更多的谈判条件去达成更有效益的协议。
现在我们就谈判条件做一些分析,在谈判过程中可以作为条件提出的一般分为三类:基本谈判条件,是谈判双方同意或假定的条件(在商业谈判中通常为金钱);附加谈判条件,是那些不太明显却可以满足需要或要求的条件;积极谈判条件,是那些付出不多但对于对方却具有很大价值的谈判条件。所以将谈判对手的条件从要求转移到需要,就可以在谈判中获得更多的利益。
美国一家公司代表与我方某电缆厂购买无氧铜主机组合炉时,报价从220万美元、150万美元下滑至130万美元。见中方代表仍不同意签约大叫道:“你们毫无诚意,不谈了!”我方代表说:“这样高价还谈什么诚意,我们早就不想再谈了。”对方见中方不为所动,又坐下来交涉,下了最后通牒:“120万,不能再降了!”结果谈判破裂。美方拿出已订好的机票与中方做告别性会晤。这时中方代表拿出两年前美方以95万美元将组合炉卖给西班牙的资料让对手看。“这是两年前的事了,现在价格自然上涨了,”美方惊叫着。“不!”中方代表反驳。“物价上涨指数是每年6%,按此计算价格是106.7万美元。”美方代表此时瞠目结舌,想不到中方还有这一手。最后,以107万美元成交。
实践证明,谈判中的僵局是一种客观存在。既不能完全避免也不要惊惶失措,只要认真细致地分析引起僵局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采取灵活而又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化解,就能化险为夷。僵局一旦突破,交易就会很快达成。
美国汽车业“三驾马车”之一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拥有近70亿美元的资金,是美国第十大制造企业,但自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该公司却屡遭厄运,从1970年至1978年的9年内,竟有4年亏损,其中1978年亏损额达2.04亿美元。在此危难之际,艾柯卡出任总经理。为了维持公司最低限度的生产活动,艾柯卡请求政府给予紧急经济援助,提供贷款担保。
但这一请求引起了美国社会的轩然大波,社会舆论几乎众口一词:克莱斯勒赶快倒闭吧。按照企业自由竞争原则,政府决不应该给予经济援助。最使艾柯卡感到头痛的是国会为此而举行了听证会,那简直就是在接受审判。委员会成员坐在半圆形高出地面八尺的会议桌上俯视着证人,而证人必须仰着头去看询问者。参议员、银行业务委员会主席威廉·普洛斯迈质问他:“如果保证贷款案获得通过的话,那么政府对克莱斯勒将介入更深,这对你长久以来鼓吹得十分动听的主张(指自由企业的竞争)来说,不是自相矛盾吗?”
“你说得一点也不错,”艾柯卡回答说,“我这一辈子一直都是自由企业的拥护者,我是极不情愿来到这里的,但我们目前的处境进退维谷,除非我们能取得联邦政府的某种保证贷款,否则我根本没办法去拯救克莱斯勒。”
他接着说:“我这不是在说谎,其实在座的参议员们都比我还清楚,克莱斯勒的请求贷款案并非首开先例。事实上,你们的账册上目前已有了4090亿元的保证贷款,因此务必请你们通融一下,不要到此为止,请你们也全力为克莱斯勒争取4100万美元的贷款吧,因为克莱斯勒乃是美国的第十大公司,它关系到60万人的工作机会。”
艾柯卡随后指出日本汽车正乘虚而入,如果克莱斯勒倒闭了,它的几十万职员就得成为日本的佣工,根据财政部的调查材料,如果克莱斯勒倒闭的话,国家在第一年里就得为所有失业人口花费27亿美元的保险金和福利金。所以他向国会议员们说:“各位眼前有个选择,你们愿意现在就付出27亿呢?还是将它一半作为保证贷款,日后并可全数收回?”持反对意见的国会议员无言以对,贷款终获通过。
艾柯卡所引述的材料,参议员们不一定不知道,只是他们没有去认真地分析过这些材料。艾柯卡所做的一切只是将议员知道的一切再告诉他们,并让他们真正明白他们所知道的。成功的奥妙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