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美国家庭这样教育孩子
11074700000009

第9章 爸爸,我错了……——“打”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美国家庭教育实例

吉姆:14岁,脾气有些暴躁,经常与妹妹闹别扭。

彼特:吉姆的父亲,有两个孩子——吉姆和凯迪,兄妹俩相差7岁。

吉姆在他7岁的时候迎来了自己的妹妹凯迪,作为父亲,彼特一直理所当然地认为吉姆会好好照顾凯迪,毕竟吉姆比她大那么多。可是让他没有料到的是,吉姆似乎并不怎么照顾自己的妹妹,甚至可以说,经常以“欺负”妹妹为乐。

这天,凯迪哭着找彼特告状,说她因为好奇,拿了吉姆的陶偶玩,没想到吉姆发现后大声训斥了她,还当着她的面把陶偶摔碎了。彼特觉得再也不能让兄妹俩的关系这样下去了,于是找了个时间和吉姆谈话。

“吉姆,你这么对你妹妹,我完全可以惩罚你,你知道吗?按照我们曾经定下的规矩,你这样属于不友爱家人、朋友,我可以打你10下手心。”彼特开门见山地说。

“那你打吧!”吉姆倔强地不肯承认错误,边说还边把手伸了出来。

彼特顺势拉过吉姆的手,对他说:“可是我不想这么做,打你手心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我知道,其实你内心是很疼你的妹妹的,她在学校被别人欺负的时候,作为哥哥的你可从不袖手旁观,为什么在家里要对你的妹妹这样呢?”

吉姆低头不语。

彼特接着说:“其实,你并不在意一个陶偶,对吗?”

吉姆点点头。

“那么,不给妹妹玩是因为……”彼特故意拖长音调,等着吉姆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吉姆深吸一口气,说:“她有那么多好东西,您和妈妈都那么疼她,不在乎多我一个!”

彼特抬抬眉毛,终于明白了儿子为什么这样对待凯迪了。他和妻子都没有意识到,吉姆再大也是一个孩子,看着妹妹受尽宠爱,吉姆当然心里会不好受。彼特语重心长地对吉姆说:“孩子,你和凯迪都是我们的无价之宝,我们都一样疼爱,只是疼爱的方式不一样了。”

吉姆一愣,睁大眼睛等着彼特继续说。

“凯迪还小,所以我们会关心她的方方面面,她穿什么衣服,她吃什么东西……而你,你已经长大了,我们对你的关心不再体现在这些细枝末节上,我们更关心你交了什么样的朋友,有没有养成不好的习惯和品格。”

吉姆沉思了一会儿,点点头,说:“我知道了,爸爸,我错了……你能借我胶水吗?我想把陶偶拼起来!”

彼特笑了,说:“我和你一起把它粘好。”

父子俩花了一下午时间把破碎的陶偶粘了起来,吉姆看着自己的“大作”,说:“爸爸,幸亏你没有一上来就打我,否则估计碎的就不止这一个陶偶了!”

“我是那么蛮横的父亲吗?孩子,我尊重你,你的所言所行一定有你的理由和原因,我希望你在我们的关爱下长大,而不是在棍棒下长大。”彼特摸着吉姆的头,慈爱地说。

给中国父母的教育建议

要教育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美国家庭尤其重视这一点,在美国父母的眼中,孩子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是父母还是教师都没有特权去支配或限制他们的行为。尤其当孩子犯了错以后,他们不会横加训斥,大多数人会像上面教育实例中的父亲那样,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和孩子做很好的沟通,顺利解决问题。

可以说,在所有教育方法中,打骂是最不尊重孩子的教育方式,它对孩子不仅仅会带来身体上的伤害,更有可能带来心灵上的伤害。

晓晨的父亲是个刻板严谨的人,生活极有规律,无论发生什么事,作息时间从不改变。但这么一个讲究纪律的人,却有一个最调皮捣蛋的儿子晓晨。

晓晨是个精力旺盛的孩子,成天都在不停地动,不知疲倦地摔碎器皿,弄坏东西,惹是生非。他与他的父亲是两个极端,因此两父子之间的“战争”一天之中不知要发生多少次。

有一次,晓晨把奶奶刚送给他的万花筒拆开了,想看看里面究竟藏了些什么,这自然会招致他父亲的愤怒。不过拆东西可算是晓晨最大的爱好了,凡是让他感到好奇的东西,都逃不过被拆的命运,当然他也逃不过挨揍的命运。可是无论父亲怎么打骂,他的这个毛病始终也改不了。

还有一次,晓晨竟然把一块金表给拆开了,要知道这块表是晓晨故去的爷爷留下来的遗物。他父亲一直十分珍惜,总是带在怀里,从不离身。不久前他说表出了点故障,必须拿去修理,哪知还没来得及修,就被他这个调皮的儿子给翻了出来。现在这表被大卸八块,零件散落了一地。父亲立即暴跳如雷,一耳光将儿子扇得坐在地上。

站在一边的妻子忙上前去抓住他的胳膊,高声说:“不要打了!”

父亲跺着脚说:“你还护着他!你看他把我的表弄成什么样子。”

“晓晨是弄坏了表,但是你认为一块表比自己的儿子更重要吗?”

这时,晓晨抽抽咽咽地说:“我没弄坏表……我……我只想拆开看看它哪儿出毛病了……”

妻子气愤地说道:“不管晓晨是修表还是拆表,你都不应该打他!”

父亲愤愤地踹门而出,晓晨抽抽咽咽地哭了很久。

晚上,母亲走到晓晨房间,问道:“晓晨,你还在生父亲的气吗?”

他看着母亲,鼓起勇气说:“没有,我只是不想再和他住在一起。我恨他!”

第二天,晓晨突然失踪,离家出走了,当家人找到他的时候,他依然不肯回家,而且态度十分坚决。直到他母亲哭得昏死过去,晓晨才不情愿地回家了。

在美国,体罚或言语羞辱孩子,造成孩子身体或心理伤害,当事人要受法律惩罚,父母当然不能例外。而在中国,却仍然有很多父母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认为孩子犯了错挨打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并且打孩子是为孩子好!可是美国父母不打孩子,孩子不是照样长大、成材吗?打,只会造成孩子种种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绝不能获得有效地教育孩子的效果。

很少有父母天生就会教孩子,也很少有父母能自然而然地成为家教高手,当“打”的念头萌生时,家长不妨试用以下方法来取代打骂的教育方式:

对孩子多理解,多倾听

多一分理解,就少一分误解,家长在管教孩子的时候,不管出了什么事,都要先耐心倾听孩子的解释,不要动辄打骂。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这是避免打骂孩子的非常有效的方法。

盛怒之下也要冷静

即使在极度愤怒的时候,父母也不应该打孩子,而是应该提醒自己要冷静、冷静、再冷静。父母可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别的事,等自己平静下来以后,再来管教孩子。要知道,有100种方法比打孩子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