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美国家庭这样教育孩子
11074700000008

第8章 我能和茱莉亚一起出去玩吗?——尊重孩子的“差朋友”

美国家庭教育实例

芬妮:14岁,中学生,“好好”小姐,人缘好。

杰森:芬妮的父亲,医生。

芬妮有点忐忑地问妈妈麦琪:“妈妈,我能和茱莉亚一起出去玩吗?她邀请我参加生日舞会。”

茱莉亚是芬妮的同学,学习成绩差。麦琪刚想说不同意,丈夫杰森使了个眼色,麦琪想了想说:“问问你爸爸的意思。”

芬妮把眼睛看向爸爸杰森,杰森说:“既然是你的同学,她又邀请你,那么去也无妨。不过,如果你觉得玩得不开心就回来。我会送你去,然后在门口等你。”

芬妮点点头,去准备聚会的衣服、礼物了。

给中国父母的教育建议

孩子的身边总会有一两个“差朋友”,家长是怎样对待孩子的这些差朋友的呢?美国家长大多数都会尊重孩子的选择,在确保他们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自己去学会如何选择朋友。而许多中国家长总是会用异样的、甚至是很不友好的目光来看待孩子身边学习不好的朋友,有的还冠冕堂皇地搬出一大套理论来,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样的态度,对孩子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发现72.6%的父母表示“希望孩子和他喜欢的人交朋友”,但事实上,大多数父母却对孩子选择朋友有着严格的要求。81.6%的父母要求孩子选择学习好的同学做朋友,45.3%的父母会“为了学习,要求孩子减少与朋友的交往”。作为父母,应该怎样对待孩子的朋友,特别是成绩不大好的朋友呢?

明白孩子为什么爱和差生做朋友

很多家长在心底会有疑问,为什么孩子那么喜欢和成绩不好的朋友来往?以下几个理由也许可以为家长解惑:

第一,对方的经历让孩子感到新鲜。用旅游来打个比方,人们永远对自己没有去过的地方更加向往。同样的道理,孩子对自己不可能拥有的生活也是充满了新鲜感,他们好奇自己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更愿意和这样的人交谈、相处。

第二,失败时更能给孩子心灵的慰藉。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同学经历失败的次数肯定比较多,他们已经“不怕挫折”,孩子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他们的话更容易让孩子的心灵得到慰藉,走出低谷。

第三,对方讲义气。学习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同学大多很讲义气,虽然常常做些家长、老师不喜欢的事情,但大多为人仗义,敢为朋友“两肋插刀”。

孩子交友不一定看成绩

史蒂夫说:“我很体谅那些所谓的‘坏’学生。我儿子现在读九年级,他跟班级里一位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关系很好,经常在一起,有很多共同的话题。我想了很久,在和儿子聊天的时候,我顺便问起那位学生在校的表现,儿子说,他人很好,很讲义气,有一次在街上自己被小偷掏了钱包,吓得不敢动弹,那位学生居然当众打开小偷的手,狠狠白了他一眼,结果小偷灰溜溜地走开了。可以说,除了学习成绩不好外,他没什么别的缺点……听后我无语,这样的孩子,我有什么理由让儿子不跟他交往呢?”

诚如史蒂夫所说,孩子更注重朋友的义气。多数孩子交友更注重在一起的开心程度,家长一定要明白,成绩好与坏,绝不是孩子交友的唯一标准。

善待孩子的朋友

家长要充分认识“善待孩子的朋友就是善待孩子”的道理。形成朋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有的是性格脾气相近。交朋友的目的,并不都一定是为了提高学习成绩,有的是为了感情表达的需要,有的是为了互相帮助。但既然是朋友,就肯定有感情,有许多共同之处和共同语言,如果家长不能容忍孩子的朋友,就等于不能容忍孩子。正是从这一点说,家长如果不能善待孩子的朋友,就是不能善待孩子。家长不能太功利,不要认为孩子做的一切都必须为了提高学习成绩。交友应该是广泛的,交友的目的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只要是正常的朋友,他们在相处和沟通过程中就各自都能有所获得。

要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哲理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这话说得非常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势,都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家长要明白,那些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有的具有其他方面的特长,如篮球打得好,美术突出,或者是写一手好字,有一颗善良的心,等等。学习成绩只是孩子诸多素质的一个方面,他们只有广泛学习不同类型同学的长处,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因此,孩子与成绩差的同学可以交朋友的,既是为了学习,也是为了互相帮助。从某种角度讲,还可以培养自信心。家长需要做的是教会孩子辨别,分辨出朋友哪些地方是值得学习的,哪些方面需要摒弃。

善待孩子的朋友要出于真诚

有些家长在对待孩子成绩差的朋友时,表现出“两面派”的作风:孩子的朋友在场时,让座、倒茶、请吃水果……显得非常客气;可是孩子的朋友一走,就警告孩子:“以后别跟他走得太近!”家长的这种做法,只会让孩子看低父母的形象,损害亲子关系。因此,父母对待孩子的“差朋友”要出于真诚,表现出友好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