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家庭教育实例
麦克:10岁,喜爱自然、物理,爱思考。
路易:36岁,波士顿大学毕业,银行职员。
在一次旅行中,麦克毫不费力地就掌握了一个物理学原理。
坐在火车车厢里的麦克指着窗外说道:“那些树木在飞快地向后面跑,爸爸。”
“不,那不是树木在向后跑,而是我们坐的火车在向前跑。”路易笑着对儿子说。
“不,我认为我们坐的火车并没有动,而是窗外的树木。”麦克天真地说:“因为我在这儿坐了很久了,但并没有发现火车有什么变化,反而发现外面的东西都变了。这不是说明窗外的东西在动还能说明什么?”
“那么,假如现在你不在火车上而是在窗外的话,你会怎么想呢?”
“这个嘛……”麦克想了想说,“我也一定会向后跑,就像那些树木一样。”
“你能够跑那么快吗?”
“是呀,我能跑那么快吗?这可有些奇怪了。”麦克充满疑惑地说。
“虽然你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但我仍然向你表示祝贺。”
“什么?祝贺我什么?”
“你今天发现了一个物理现象,当然应该祝贺啦。”
“我发现了一个物理现象?”麦克不解。
“你刚才发现的,正是一个参照物的问题。”于是,路易耐心给他讲解,“你之所以说窗外的树木在向后跑,是因为你把火车当成了参照物,也就是说相对于火车来说,树木的确是向后移动了。反过来,如果把树木当成参照物,火车就是向前跑了。”
“噢,我明白了。怪不得我会认为火车没有动呢!这是因为我把自己当成了参照物。火车带着我向前行驶,我们一起在运动,当然就不会感到它也在动!”麦克说道。
“那么,把你放在窗外会有什么效果呢?”父亲问道。
“嗯,假如我站在窗外的地面上并以我自己作为参照物的话,火车就是运动的了。”麦克回答道,“假如仍然以火车作为参照物的话,我就是和树木一样在向后飞跑了。”
“那么,你能跑那么快吗?”父亲又一次问道。
“当然能,因为这是相对的,火车能跑多快我就会有多快。”
给中国父母的教育建议
像上面教育实例中的路易一样,随机向孩子传授一些科学知识,或者是解答孩子由所见所闻而提出的问题,是美国家长提高孩子智力和见识的一种常用方法。运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情景交融、用实实在在的例子启发孩子深入思考,而且可以使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增长知识。
创造随机教育的机会
家长要尽可能给孩子一些和自己一起的机会,别让孩子学校、家里两点一线。比如,和孩子一起去市场买衣服、搭车旅游、去影剧院看电影或者去市场买菜等。这些时间就给家长提供了亲子交流和对孩子随机教育的机会。这些时间里,家长都可以引导孩子接触社会、了解生存常识,学习生活技能,学会随机应变的能力。这些知识是孩子在一个群体里不能完全掌握到的实践方面的知识。
允许孩子的奇思妙想
一个妈妈在给孩子读故事,刚开始读“有一天,一只可爱的小花猫拎着篮子到地里去拔萝卜……”时就被孩子打断了,孩子问:“妈妈,猫咪又不吃萝卜,她拔萝卜做什么?”面对孩子这样的问题,你的反应会是如何?是训斥孩子,让他好好听故事,还是和孩子一起讨论一下猫咪和萝卜的问题?后者的做法是明智的。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常常有意无意地从日常生活经验中创造新意义,表达自己看待事物的独特角度和认识。家长要最大限度地理解他们的这种需要,尊重他们的这些想法,这样就能催发他们心灵深处的智慧种子。也许这个问题没有答案,但是这样的随机教育会让孩子学会探索,学会发现,收获到更多。
和孩子一起分享成果,给孩子鼓励
不能说每次随机教育孩子都能收获成果,但是如果孩子有了成果,那么家长就要和孩子一起分享,给孩子一定的鼓励。比如,孩子跟着妈妈去买菜,看着标签,不会计算价钱,在经过妈妈的引导后,很快掌握了方法,那么下次去的时候,如果孩子能够很快算出来,家长就要给予鼓励。这种鼓励是对孩子的肯定,会大大增强孩子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