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家庭教育实例
高顿:小学生,爱玩爱闹,就是不爱学习。
温妮:高顿的母亲,超市收银员,小时候家境贫困。
高顿向来读书就不太用功,无论妈妈温妮怎么责备怎么鼓励他,都没有什么效果。每日放学回家,不是看电视、上网,就是到处疯玩。
一天,温妮又在苦口婆心地劝高顿专心做功课,可高顿依旧是一边做,一边东张西望,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这种情形让温妮伤透了脑筋。
“高顿,妈妈讲个故事给你听。”温妮边说边在高顿身边坐下。
高顿一听温妮要讲故事,立即就来劲儿了,说:“什么故事,快讲呀!”
温妮说:“我小时也和你现在一样爱玩,做功课也不认真,每次考试都仅能维持及格,那时你外祖父总说我是个‘淘气的孩子’。当小学毕业要上初中的时候,我兴奋得几个晚上都没睡好觉,总是在想那个学校是什么样呢!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肯定与我相处得很好。可是我的愿望没有实现,就在那时,你外公因一场大病住进了医院,再也没有回来。我也就没有机会再继续学习了。后来只有一边工作,一边在夜校上课,假日和晚上的时间都要用来温习功课,那时妈妈为学习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可是你现在有这样好的条件……”
温妮再也说不下去了,也不知是伤心,还是气愤,不禁掉下了眼泪。她无奈地对孩子说:“是妈妈不好,是妈妈没有用,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学习用功,妈妈以后也不想再唠叨了。”然后默默地离开了高顿,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听完妈妈的这番发自内心的话后,高顿深感不安和内疚,他走到妈妈的房间里,摇着妈妈的手说:“妈妈,不要再哭了,我知道错了,我以后会用功读书的,不会再让妈妈伤心。”
给中国父母的教育建议
父母如果能向孩子敞露自己的内心,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父母对孩子的尊重与信赖,并加强了与子女之间的情感联系,这种交流在孩子逐步成熟时期是尤为重要的。美国父母都会使用这个“教育小技巧”,这使得他们与孩子在感情上保持密切的联系,很容易和孩子沟通,从而有效地避免各种问题,使孩子能够顺利地成长。
对于刚刚意识到这一点的中国父母来说,父母与子女间的这种密切关系不是一下子就能建立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有意识的培养。因此,当孩子们开始发问:“妈妈你为什么不高兴呀?是不是工作遇到麻烦”的时候,做家长的就该认真考虑一下,是否该与孩子认真谈一谈现在所遇到的困难与麻烦,并且让孩子与你分担这些压力。如果搪塞地说“没有什么,很好”或“不关你的事,去玩你的吧”,就等于将孩子对父母的关心推开,等于将孩子那一颗关怀他人的心挡在门外,孩子就会认为那是父母的事,不关自己的事。正是父母不让孩子有爱心和责任心,所以日后也就没有理由抱怨孩子不关心父母。
但是,更多的中国父母认为:大人的感受怎么能够与孩子讲呢,他们能知道什么呀?可是,孩子的心灵是敏感的,他们对外界的观察也是非常仔细的。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听到孩子这样问:“爸爸,妈妈怎么了?怎么不高兴了?”其实,这就是孩子观察父母、关心父母的一种表现。但是,大多数的父母会这样呵斥:“没有不高兴,你做自己的事吧!”“大人的事,小孩子不懂,一边呆着去吧!”父母的这种行为,往往会让孩子产生这样的想法:“既然父母的事情跟我无关,那我只要不给父母惹麻烦就可以了!”如果这种冷漠的态度产生了,就会大大地阻碍彼此间的亲密关系。
父母在向孩子敞开心扉时,不妨从以下两方面做起。
让孩子知道父母也并不是完美的人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必刻意呈现最好的一面。因为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和缺点,父母自然也不例外。在孩子遇到烦恼、失败与挫折向父母倾诉时,父母不妨利用这个机会,坦诚地将自己的喜、怒、哀、乐等种种情绪倾诉出来。
表现出最真挚的情感
与孩子沟通应是心与心的沟通,比如上面实例中的高顿,当他看到妈妈温妮为了他不用功读书而伤心掉眼泪时,深感内疚,认识到不好好读书妈妈会很伤心;为了不让妈妈再伤心,他决心好好用功读书。所以,在与孩子沟通时,父母用这种表现内心难过的真挚态度教诲孩子,比恶言恶语或责骂会来得更有效。和孩子交心,就得表现出最真挚的情感,这一点在亲子沟通中是不容忽视的。
在与孩子沟通时,父母不妨直接告诉给孩子自己的失败和挫折经历:自己曾有过什么抱负、梦想与目标,曾经因为自己所犯的错误而付出过多少代价,怎样由许多失败、痛苦而累积到经验,终于走向成功的道路等,这一切都可以向孩子倾诉,将自己的人生经验传授给孩子。孩子不会因为父母的过失或梦想无法达到而小看父母,相反,他可能会暗下决心完成父母的未竟之志呢!
父母想要知道孩子的想法,就要尝试着学会如何向孩子倾诉。只要父母应向孩子敞开心扉,谈谈有关于自己的梦想、成功和失败,孩子也就会彻底地向父母敞开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