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美国家庭这样教育孩子
11074700000045

第45章 再也不想和温迪做朋友了!——倾听是和孩子有效沟通的前提

美国家庭教育实例

瑞贝卡:小学生,性格活泼开朗,和母亲无话不谈。

瑞秋:瑞贝卡的母亲,超市销售经理。

瑞贝卡这天气呼呼地回来了,妈妈瑞秋放下手中的活,走到女儿身边,试探性地问:“怎么了?你看起来很生气的样子……”

瑞贝卡愤愤地说:“我再也不想和温迪做朋友了!”

“嗯,看样子她一定是惹你生了很大的气……”

“没错!你知道她都干什么了吗?在放学前,她把我的书抢过来扔到了地上!我根本没惹她!”

“到底是怎么回事?”

“她以为我弄坏了她的水晶天鹅,那是她刚收到的礼物。可是那不是我弄坏的!”

“哦,事实是这样吗?”

“嗯……我不是故意弄坏的,马克推我,我撞到了桌子上,碰倒了天鹅,它掉地上碎了……”

“原来是马克推了你。”

“是的,好多东西都掉在地上了,我并不是故意的。”

“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

“但是,温迪不相信我。”

“你觉得如果你说实话,她也不会相信你?”

“我不知道……不管怎样,我会去向她解释清楚——不管她信不信,而且她必须向我赔礼道歉,她不该把我的书扔在地上。”

“好的,明天你们要心平气和地谈一谈。”

给中国父母的教育建议

从上面的实例中你会发现,其实瑞秋只进行了倾听,不需要提任何问题,瑞贝卡自己就把事情的始末,甚至是她打算如何处理这件事情的方法都说了出来。美国父母很会利用倾听,他们明白,倾听的力量远比说教的力量大得多。在不知不觉的倾听中,家长就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了解孩子的方法,更好地与孩子沟通。

如果想像美国父母那样,做到令孩子满意的倾听,就需要明白一定的倾听原则。

让孩子感觉到被关注

关注在倾听中是一个重要环节,它能使孩子从父母那儿获得亲切与安全的信息。所谓关注,是指父母通过自己的行为与语言,给孩子一个“我正在专心听你的诉说”的信息。

孩子也有自尊心,希望别人能重视自己,希望与在乎自己的人进行交流与交往。如果只有孩子单方面的交流愿望,那不就成了“单相思”吗?这样的沟通就很难进行下去。因此,倾听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关注。

关注技术分两类,一类是体态语言,一类是口头语言。

体态语言就是通过人的面部表情、眼睛、手、脚以及身体的动作、姿态,传达某种情感的不言之语。如在舞台上,好的演员会用许多体态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一举手、一投足、一个转身都表达了丰富的内心情感。在倾听孩子的诉说时,父母可以用许多体态语言对孩子表示关注。如:

让孩子坐下,自己也靠近孩子坐下。空间距离中包含着心理距离,心理距离与空间距离成正比,空间距离越大,心理距离也越大;相反,空间距离越小,心理距离也越小。

父母坐的时候要使自己的身体前倾,不要后仰。前倾表示重视孩子的讲话,后仰则显示出对孩子的一种不在乎。

父母的表情要与孩子“同频共振”,也就是说,要与孩子的情感相吻合。如果孩子当时非常痛苦,父母要有沉重的表情;如果孩子很高兴,父母也要流露出愉快的神情。

如果孩子说到伤心处,有时会痛哭,这时,父母最好的做法是递过手绢、纸巾,或为孩子拭泪,但不要阻止。因为哭也是一种宣泄,有利于身心健康。递上手绢或纸巾是对孩子哭的行为的一种支持。

将孩子拥在怀里,抚摸他的头发、脸颊、肩膀。很多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很乐于表达亲昵的行为,等到孩子长大了,就觉得肢体接触“不好意思”或者没有那个必要。其实,孩子长大后,也需要温暖的身体接触,这可令孩子切身体会到父母的关怀。

父母还可用口头语言来表示关注。如“嗯”、“噢”、“我知道了”之类的话语,表示自己正在专心地关注孩子讲话。如果父母只顾听孩子说,而不用自己的声音传递关注,会引起孩子的误会,让孩子以为父母在想别的问题,没有在倾听他说话。当然父母的口头语言要简洁、清晰、合情。如果孩子在觉得委屈时,父母却只是一味地告诉他“没关系,坚强一点”“这没什么好难过的”,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一点都不能体会他的感受,若父母说:“你很难过,我要是你也会有这种感受的。”相信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在对孩子用语时,低声细语能让孩子感到与父母处在平等的地位上。孩子的情绪极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高声训斥会使孩子因受到突然袭击而惊慌失措,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甚至引起反感,反而听不进家长的话。常用温和亲切的低声细语来与孩子对话,还可以增强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增强孩子与父母进行交流的自信心,并能增进孩子和父母间的关系。

沟通需要父母的耐心

父母在与孩子交谈时,要耐心倾听他们的每一句话。要知道,大多数孩子是希望父母与他一起分享成长中的感受的。耐心倾听的氛围,容易让父母赢得孩子情感上的信任,而只有互相信任了,父母才能与孩子达到无拘无束交流的默契。

记住,不要还没有听完孩子所讲的整个过程的来龙去脉,就妄下结论。如孩子告诉你,他今天被老师批评了,父母马上就来一句“一定是你上课不认真听,犯错了”。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与父母没话好说了。只有当父母耐心倾听孩子的话,知道孩子的许多经历后,才会获得正确引导孩子的机会。

经常有孩子兴冲冲想跟父母谈一些事情,但父母都总是忙着做其他的事,叫孩子等会儿再说;或者孩子诉说一件委屈的事,父母听到就发火、责骂,根本不去了解真正的缘由,久而久之,亲子之间的沟通就会发生问题。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有一种特别受大家欢迎的人,他们在听对方谈话时,无论对方的地位怎样,总是细心、耐心、专注地倾听,说者自然也就感觉畅快淋漓,受到重视。其实,对待孩子也应该这样。每当孩子主动要向父母倾诉时,父母应该放下手中的工作,耐心地倾听孩子畅所欲言,让孩子把心中的郁闷宣泄出来。亲子之间如果能彼此倾诉,经常恳谈,问题就会少得多。

如果孩子说话得不到父母的重视,他们只能把自己的秘密埋藏在心里,做父母的就很难知道孩子所思所想,这样对孩子的教育就会无的放矢,无所适从。如果孩子的说话权得不到父母的尊重,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与父母产生对抗情绪,以致双方相互不信任、沟通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