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美国家庭这样教育孩子
11074700000019

第19章 我想我能够帮助你!——教会孩子乐于助人

美国家庭教育实例

查尔斯:10岁,品学兼优,乐于助人。

肯特:查尔斯的父亲,善良正直。

“查尔斯,你只要把上午的功课做完就能出去玩一个小时了。”父亲说。

没过多久,查尔斯就做完了。10岁的他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听到父亲这样说,他就出去玩了。对于像他这样年纪的小孩,玩耍是非常具有诱惑力的一件事。

他最爱到附近的那条河上的渔夫船上看打鱼。

渔夫打鱼,他的妻子纺线,他们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尽管生活贫苦,但是他们生活得很快乐,他们还有一个聪敏可爱的孩子。

他们唯一担心的就是儿子的上学问题。因为他们都不识字,自己不能教孩子,而且他们也没有钱送儿子去学校。

有一天,查尔斯去渔夫家玩的时候看见小男孩正坐在桌子旁,用粉笔在桌上画着什么,于是他问:“你在画画吗?”

“不,我在学写字。”小男孩回答,“我在站牌上看到两个字,我正在把它们写下来呢。如果我能读书和认字,那我一定会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这就是你最大的愿望?我想我能够帮助你。”查尔斯很高兴能帮助这个小男孩。

于是,查尔斯每天都利用出去玩的一个小时教这个孩子读书和写字。小男孩学习很用心,很快就会写很多字了,而且发音也很准确。

就这样,查尔斯一直坚持着做这样的事。后来,父亲的一位朋友来拜访,当问及查尔斯到哪儿去了时,父亲说:“他可能去散步了。”

“我想他可能不是去散步了,”父亲的朋友说,“我经常看见他到渔夫家的船上玩。”

听了这样的话,父亲非常担心,那里很危险,尽管他已经警告过查尔斯了,但大多数孩子总是不愿意听这样的话。于是他匆匆赶往渔夫家,但是没看到那条船,渔夫一早就出去打鱼了。他开始为查尔斯担心起来。

就在不远的地方有个小木屋,那是渔夫的家。肯特先生走了进去,他看到了令人感动的一幕:查尔斯正坐在桌子一旁,桌子的另一边有个小男孩儿,他正在那里写着从查尔斯嘴里念出的字,还不时把自己写的字拿给查尔斯看,并且问道:“老师,我写得对吗?”

查尔斯看到了父亲,他害怕父亲会不高兴,但他的担心是多余的。父亲不仅没有不高兴,第二天,他还为查尔斯和那个小男孩儿买了书、纸、钢笔和墨水。因为父亲为儿子能够学会帮助别人而高兴。

给中国父母的教育建议

美国家长十分重视孩子乐于助人的品格养成,对于他们来说,孩子需要有自我,但一味陷在自我的圈子里,孩子就会变得自私狭隘。教育孩子助人为乐,每一个家长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许多美国家长都会像下面这样做。

让孩子在节日赠送礼物给他人

节日赠送礼物是为了鼓励孩子为别人付出,这个方法能让孩子每年都能记住与人分享的重要性。美国许多家长会在每月和朋友们聚会之前,让每个孩子都从他们的零用钱里拿出一部分购买礼物,赠送给朋友。

把食物赠送给穷人

许多美国家长总爱买贴有“买一赠一”标签的商品,这样每次购物之后,他们都把赠送的商品放在固定的地方,等孩子们在学校、教堂或者其他慈善机构需要捐献物品的时候,他们就从固定的地方拿就行了。这样的话,家长就能保证总是有足够的东西捐献给穷人,而不需要额外再跑去商店购买了。

动员孩子拿出玩具

许多美国家长会让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分类,让他们决定哪些玩具不是必须要的,然后,把可以不要的玩具装到盒子里送到教堂的幼儿园。这是种教孩子学会作出决定的好方法,而且同时孩子们也帮助了别人。

这三件事是几乎每个有条件的美国家庭都会去做的,中国家庭与之相比,在这方面就薄弱很多。对于中国家长来说,培养孩子助人为乐的品格往往被轻视,当然,完全照搬美国的教育方法是不切实际的,那么,中国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

父母以身作则

在生活中,父母的行动是孩子的一面镜子。要培养乐于助人的核子,最重要的就是以身作则,如果家长言行不一,即使把原则和指令讲得头头是道,孩子也是不会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的。父母一定要为孩子做出榜样,如邻里之间互相关照;帮助孤寡老人的生活;心系灾区灾民,为灾区捐款捐物;单位同事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和关照;哪怕在公共汽车上给人让个座,这种教育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将会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布置有用的任务

让孩子在房屋四周或是校园里做点有益的事情,比如做饭,照料宠物,给不幸的孩子制作玩具,或者教更小的弟弟妹妹们做游戏,这些都可以培养大多数孩子乐于助人的品质。当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自发做这些事,必须有人教他们、鼓励他们,甚至有时强迫他们才行,但只能是温和的强制,否则会适得其反。

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要培养孩子助人为乐的习惯,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是一个最有效的措施。在集体活动中,孩子可增长见识、开阔视野、结识伙伴、培养广泛的兴趣,并在集体活动中和同学们互相帮助。家长要善于在集体活动后与孩子谈心,有意识地进行集体主义教育,让他们关心集体,为集体办好事。当孩子有为集体办事的愿望时,家长要积极鼓励,切实帮助,有物有钱可适当赞助。家长要教育孩子在交往中诚恳待人,助人为乐,做一个别人信得过的人。要让孩子懂得,遇事为别人着想,当自己有困难时,别人也同样会关心帮助你,在与伙伴的交往中,他们会得到心理的满足,从而产生追求交往合作的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