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美国家庭这样教育孩子
11074700000018

第18章 因为我洒了奶,所以就不能再喝了!——从小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美国家庭教育实例

汤姆:6岁,在父亲的严格教导下,非常乖巧、自律。

本:汤姆的父亲,大学老师。

汤姆6岁了,一天,本要去拜访一个牧师朋友,顺便也把他带去了,并在那儿住了几天。

第二天吃早点时,汤姆洒了一点牛奶。按在家里的规矩,洒了东西就要受罚,为此他只能吃面包了。汤姆本来就喜欢喝牛奶,再加上朋友及家人非常喜欢他,为了他的到来,还特意给他调制了一种牛奶,并添上了最好的点心,这对汤姆还是诱惑不小的。他在洒掉牛奶后先是脸稍红了一下,迟疑了一会儿,但终于不喝了。本故意装作没看见。

牧师的家人看到这种情况,实在沉不住气了。再三让他喝牛奶,可汤姆还是不喝,并十分不好意思地说:“因为我洒了奶,所以就不能再喝了。”朋友家的人还是再三劝说他:“没关系的,一点关系也没有,喝吧,喝吧!”本在旁边一边吃着点心,一边仍然故意装着没看见。汤姆还是坚持不喝,在万般无奈之下,过于疼爱汤姆的朋友全家就向他父亲诉说了,他们推测一定是由于他训斥了儿子。

为了打破僵持局面,本让儿子出去一下,待他向牧师全家说明理由后。他们责怪本:“对一个刚6岁的孩子,因为一点点过错就限制他喜欢喝和吃的东西,你的教育过于严苛了!”

本只得加以解释说:“不,儿子并不是因为惧怕我才不喝的,而是因为他从内心里认识到这是约束自己的纪律,所以才不喝的。”在听了本的解释后,朋友全家还是不相信,于是他只好通过做一个试验来揭示事实真相:“既然这样,那么我们可以试验一下,我先离开这个房间,你们再把我儿子叫来,劝他喝,看他是否会喝。”说完,本就走开了。

待他离开房间后,他们把汤姆叫进屋里,热情地劝他喝牛奶、吃点心,但毫无效果。接着他们又换了新牛奶,拿来新点心诱他说:“我们不告诉你爸爸,吃吧!”但汤姆还是不吃,还不断地对他们说:“尽管爸爸看不见,你们和我的心灵却能看见,我不能做撒谎的事。”他们接着又说:“由于我们马上要去外面散步,你什么也不吃,途中要挨饿的。”汤姆回答说:“不要紧。”实在没有办法了,他们只好把本叫进去,汤姆流着感动的泪水如实地向父亲报告了情况。本冷静地听完后,便对他说:“汤姆,你对自己良心的惩罚已经够了。因为马上要去散步,为了不辜负大家的心意,把牛奶和点心吃了,然后我们好出发。”听到本说出这样的话,他这才高兴地把牛奶喝了。仅仅6岁的孩子就有这样的自制能力,朋友全家都深感佩服。

给中国父母的教育建议

美国有一位博士,曾设计了一个关于儿童自制力的实验:

孩子们面前有两盘巧克力,一盘多一盘少,只要能多忍耐15分钟,就可以吃到多的那盘,反之则只能得到少的那盘。这项延续了7年之久的跨文化实验的结果是,在参加该实验的上百名3至4岁的中国儿童中,超过80%的儿童只忍耐了几分钟就按铃呼喊实验人员要求得到巧克力,而66%的美国孩子都得到了多的那盘。这意味着:中国孩子的自制力不容乐观。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呢?

建立一套家庭规矩

父母应使孩子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允许做,有规可循,孩子才能逐步建立自制力。也许开始培养时,孩子并不一定完全理解某种做法的道理,而是单纯地反射。如父母不许孩子玩火柴,每当孩子拿起火柴时,就受到不能玩这个的约束,久而久之,看到火柴就不动手了,但对于玩火很危险的道理却还不甚了解。随着年龄增长,在培养孩子树立约束自己准则的同时,还要让孩子懂得其中的道理,及时进行道德教育。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定下的规矩不能今日河东明日河西,使孩子无所适从。这样当然也就难以培养孩子的自制能力。而且规则不宜过多,“不许”多了,将会压抑孩子的探索欲。

正确处理孩子因缺乏自制力犯下的错误

当孩子做出了一些缺乏自制力的事情时,如打坏东西、弄脏了衣服等,父母应当容忍孩子的这种行为,耐心对他讲明道理,不宜以粗暴的方式对待有过失的孩子,否则使孩子产生了反抗情绪,反而起不了教育作用。

有个心理学实验,给幼儿看有关“自制力”的录像(比如等妈妈来了再吃饼干、不许在公共场所乱跑、参观画展时不乱摸等),结果这部分幼儿比没看录像的幼儿自制力强。可见自制需要榜样。生活中,孩子最容易模仿的对象是父母,父母自制力的表现会影响孩子自制力的发展,所以,一个冲动的、情绪不稳定的、行动缺少自制的父母,必须先自己增强自制力,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自制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