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美国家庭这样教育孩子
11074700000017

第17章 爸爸,对不起,我“失职”了……——让责任感与孩子的成长同行

美国家庭教育实例

薇薇安:8岁,充满爱心,喜欢动植物。

亨利:薇薇安的爸爸,经常出差,喜欢侍弄花草、动物。

亨利出差回来,就看见书桌上薇薇安写给他的字条:

爸爸:对不起,我“失职”了,您交给我照顾的花枯萎了……因为您要出差,所以您把浇花的任务交给了我,我向你保证,一定会照顾好它。最初几天,我是每天都会去看看它的,可是后来,因为贪玩,我总是忘记去给它浇水……现在,它叶子开始泛黄了,我想,它是快枯萎了吧……真的非常对不起,是我的错,等您出差回来,我接受您的惩罚。

亨利看完后叫来了薇薇安:“你能承认错误,很好,但是你没有尽到照顾花草的责任,所以,我现在罚你星期天清理院子里的下水道,有异议吗?”

“没有。”薇薇安点头道。

给中国父母的教育建议

责任感是一个人对他所承担的任务的自觉态度,包括对自己的责任、对他人的责任、对集体的责任和对社会的责任。一个对自己有责任感的孩子,自觉水平高,让家长省心;一个对他人有责任感的孩子,亲善行为多,让家长宽心;一个对集体和社会有责任感的孩子,人小志气大,让家长放心。美国父母非常注重对孩子责任感的培养,有责任感的孩子表现出很多优点:自觉、自爱、自立、自强……责任感不像知识、技能和能力那样明晰可见,但它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然而,许多中国小孩却缺乏责任感,遇事习惯推卸责任。

“妈妈,我想我不能回家吃午饭了,外面快下雨了,姑姑家的伞一把坏了,一把被姑父拿走了,我又没有带伞……”姚晨在电话里说,“这事儿都怪你,干嘛早晨不坚持让我带上伞,现在我只能等下过雨之后再回家了!”

姚晨的妈妈一时脑子有点转不过弯来,她挂断电话后,不禁自言自语:“这事儿怪我?”

回想起早晨,姚晨临走前,妈妈忽然想起早晨的天气预报,于是赶紧拿出伞让儿子带上,姚晨却笑道:“妈妈呀,外边阳光那么明媚,我又不拄拐杖,带什么伞呀,妈妈,再见……”说完便一溜烟地跑了!现在,儿子居然把责任推卸、转嫁到别人的头上!

姚晨的妈妈是一位教师,从教多年的她深知那些习惯于寻找借口的孩子大都对生活以及学习缺乏突破的勇气,容易躲在自己越来越收缩的狭窄空间里,为自己的能力和经验不足而造成的失误寻找看似合理的借口,借以自我安慰。她准备等一会儿儿子回来以后,一定要好好和他谈一谈,必须让儿子明白:找来许多“理由充分”的借口,企图掩饰自己的行为过失或者为自己的行为过失开脱,转嫁到他人身上,其实是一种很糟糕的、不负责任的表现。

中国的孩子绝大多数现在觉得生活条件优越。他们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父母、对他人、对社会要求高而多,对自己要求低而少。日常生活中类似于上面故事中的“都怪你……”现象层出不穷。在对于孩子责任心教育方面,有几方面建议给中国家长。

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

许多父母把无限的爱都倾注到了孩子身上,对孩子的关怀可以说是无微不至,让孩子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尊处优的生活,本来是他们应该自己做的事情全都由家长代劳了,应该自己负的责任全都由家长承担了。因此,培养孩子的责任心首先就要求家长放弃对孩子的溺爱,让孩子去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去为自己多承担一些责任。

树立孩子的责任意识

责任感是做人成才的基础,家长要利用一切机会向孩子灌输责任感的重要性。比如,可以通过读书、讨论等多种形式,用古今中外责任的书籍故事,让孩子从小树立责任的意识。例如:“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毛泽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他们之所以做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历史和人民的尊敬,无不源于自觉的责任感。这些生动具体的事例,都能给孩子带来冲击和震撼,帮助他们树立责任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出现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时,常常会伴随着产生一些不良后果。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孩子的妈妈明明知道孩子没有带文具盒却不告诉他,结果孩子因上午没法做作业受到老师的批评。“我只是想让他明白,上学记得带文具盒是做学生的责任,如果没有尽到责任就应该受到惩罚。”孩子的妈妈说。这就是所谓的“自然后果惩罚法”,是通过让孩子承担由于自身不负责行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让孩子感受到自己不负责任行为对自己和他人所造成的严重影响,认识并体会到责任的重要性,从而树立责任意识。

树立榜样,让孩子形成责任感

孩子具有强烈的模仿倾向,家长不仅是他们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也是他们直接模仿学习的榜样,家长的言行往往对孩子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言行保持一致。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教育孩子关心家人、帮助邻人、爱护财物等。这样,孩子在成人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会不知不觉地形成强烈的责任感。

多鼓励、表扬,少指责、批评

孩子责任感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当孩子完成一件事后,或者完成一件事的某个阶段后,家长应给予孩子公正及时的评价,并善于用语言的教育艺术塑造孩子的责任心,如:“我相信你还会把事情做完做好的,”使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有责任承担,只要努力去做就能做好。同时,家长还要教孩子今后怎样做才能更好,既使他看到自己潜在的能力,又使他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帮助孩子养成积极、认真、严谨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培养孩子对自己言行负责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