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生理学
11074500000024

第24章 体温

临床上所说的体温是指机体核心部分的平均温度。在正常情况下,人和高等动物的体温是相对恒定的,它不因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显著变动。恒温动物保持正常的体温是机体维持组织细胞酶的正常活性、进行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一、正常体温及其体温的生理波动

(一)正常体温

人体核心温度是相对稳定的,各部位之间的温度差异很小。由于人体深部的温度不易测量,所以临床上通常用腋窝、口腔和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直肠温度的正常值为36.9~37.9℃,比较接近机体深部的温度。口腔(舌下)温度为36.7℃~37.7℃,腋窝温度为36.0℃~37.4℃。

(二)体温的生理波动

在生理情况下,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等因素而有所变动,但这种变动幅度一般不超过1℃。

1.体温的昼夜变化 在一昼夜之中,人体体温呈现周期性波动。清晨2~6时,体温最低,午后l~6时最高。波动的幅度一般不超过1℃。这种周期性变化,与人体的昼夜周期活动规律有关,是由一种内在的生物节律所决定的。

2.性别的影响 在相同状态下,成年女性的体温平均高于男性0.3℃。此外,女性的基础体温随月经周期发生规律性变化,月经期和排卵前期体温较低,排卵日体温降至最低,排卵后体温升高0.3~0.6℃。因此,通过每天测定基础体温有助于了解有无排卵和排卵的日期。排卵后体温升高是由于黄体分泌的孕激素的作用所致。

3.年龄 儿童和青少年的体温略较高,而老年人因基础代谢率低,体温偏低。这与基础代谢率的年龄差异相一致。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由于体温的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其体温易受外界环境温度的影响而发生较大波动,因此应加强其护理,注意保持适宜的室温。

4.肌肉活动的影响 肌肉活动时,由于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可使体温升高。所以,临床上测量体温应让受试者先安静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测量小儿体温时应防止小儿哭闹。

此外,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进食等情况对体温也会产生影响,所以测定体温时,应予充分考虑。

二、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人体体温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的体温,是体内产热过程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一)产热

机体热量来自体内营养物质的分解代谢。各组织器官的功能状态和代谢水平不同,其产热量也各不同。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是内脏和骨骼肌。安静时,以内脏为主,其中肝代谢最旺盛,产热量最多;运动或劳动时,骨骼肌代谢率显著提高,成为主要产热器官。

(二)散热

机体的热量大部分经皮肤散失,小部分经呼气、尿、粪等排泄物散发到体外。因此,皮肤是最主要的散热器官,其散热方式有以下几种:

1.辐射散热 机体以热射线的形式将体热传给外界较冷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此种方式散发的热量,在机体安静状态下所占比例较大,约占总散热量的60%左右。辐射散热量的多少取决于皮肤温度与周围环境之间的温度差。皮肤与气温的温差越大,或机体有效辐射面积越大,辐射散热量就越多。四肢表面积较大,因此在辐射散热中起重要作用。

2.传导散热:是指机体的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较冷物体的一种散热方式。传导散热除决定于皮肤与接触物体的温度差及接触面积外,还决定于所接触物体的导热性。水的导热性能较好,在临床治疗中常利用水的热传导作用进行局部加温处理或利用冰袋、冰帽为高热病人降温。

3.对流散热:是指通过气体流动进行热量交换的一种散热方式。通过对流所散发热量的多少,受风速影响较大,风速越大,散热量越多。衣服覆盖在皮肤表面,加之棉毛纤维间的空气不易流动,因此增加衣着可以保暖御寒。

4.蒸发散热:是水分从体表汽化时吸收热量而散发体热的一种方式。在正常体温条件下,体表每蒸发1g水分可带走2.43kJ的热量。所以蒸发散热是一种很有效的散热途径。当外界气温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情况下,是机体唯一有效的散热方式。

蒸发散热分为不感蒸发和发汗。

不感蒸发:是指体液的水分从皮肤和黏膜(主要为呼吸道黏膜)表面不断渗出而被汽化的形式。这种蒸发形式不被人们所察觉,且与汗腺活动无关。其中,水分子从皮肤表面的蒸发又称不显汗。在环境温度低于30℃时,人体24小时的不感蒸发量一般约l000ml,其中通过皮肤的约600~800ml,通过呼吸道黏膜的约200~400ml。临床上给病人补液时,应注意补充不感蒸发丢失的的水分。

发汗是指汗腺主动分泌汗液的过程。通过汗液蒸发可带走大量体热。发汗可被意识到,故又称可感蒸发。汗腺的活动受神经调节和体液因素调节外,发汗量和发汗速度还受环境温度、湿度、及机体活动的影响。正常人在安静状态下,当环境温度达30℃左右时便开始发汗。如环境湿度较高时,汗液不易被蒸发,体热不易散失,可反射性地引起大量出汗。汗液是低渗液体,除水分外还有少量NaCl、尿素,因而,大量出汗后易造成机体高渗性脱水,还可使NaCl等丢失过多,这种情况下,不仅要补水还应注意补充NaCl。临床常用温水或酒精擦浴为高热患者降温,就是应用了蒸发散热的原理。

三、体温调节

人体体温的相对恒定有赖于自主性体温调节和行为性体温调节的功能活动。

(一)自主性体温调节是在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通过增减皮肤血流量、发汗或寒战等生理调节反应,维持产热和散热过程的动态平衡,使体温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这是体温调节的基础。

1.温度感受器

温度感受器根据分布的部位可分为外周和中枢两类感受器。

(1),外周温度感受器 主要分布于全身皮肤、某些黏膜和内脏器官。这些温度感受器属于对温度敏感的游离神经末梢,包括冷感受器和热感受器两种,其中冷感受器的数量比热感受器多,外周温度感受器主要感受寒冷刺激。

(2),中枢温度感受器 分布于脊髓、延髓、脑干网状结构及下丘脑,这些温度感受器是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神经元。其中一部分在温度上升时冲动发放频率增加,称为热敏神经元;另一部分在温度下降时冲动发放频率增高,称为冷敏神经元。

2.体温调节中枢

从多种恒温动物的脑分段切除实验证明,调节体温的基本中枢在下丘脑。下丘脑的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0/AH)是体温调节中枢整合机构的重要部位。通过P0/AH的整合作用,经传出神经调节皮肤血管舒缩、汗腺分泌、骨胳肌的活动以及内分泌系统参与的器官代谢水平,使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以维持体温相对恒定。

3.调定点学说

体温调定点学说认为,体温的调节类似于恒温器的调节。正常一般为37℃,这个阈值就是体温恒定的调定点。当体温(中枢温度)超过37℃时,热敏神经元发放冲动频率增加,引起散热增多,表现为皮肤血管舒张、出汗;产热减少,使体温回降到37℃。当中枢温度低于37℃时,冷敏神经元发放冲动频率增加,热敏神经元活动减弱,引起产热增多,如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以提高器官代谢水平,肌紧张增强,出现寒战;散热减少,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停止,使体温回升至37℃。

P0/AH热敏神经元的兴奋性可因某种因素的作用而改变,从而使调定点水平发生变动。例如,由细菌所致的发热是由于细菌性致热原通过前列腺素E这一中间环节,使热敏神经元的兴奋性下降而阈值升高,调定点上移(如39℃)的结果。因此,发热开始时先出现寒战等产热反应,直至体温升高到39℃以上时才出现散热反应。只要致热原不消除,产热和散热两过程就继续在这一新的体温水平上保持平衡。因阿斯匹林能抑制前列腺素E的合成,阻断致热原的作用,使调定点回降到37℃,故可起退热作用。

(二)行为性体温调节

行为性体温调节是指有意识地调节体热平衡的活动,即通过在不同环境中采取的姿势和发生的行为来调节体热的平衡。如随环境冷热变化增减衣物、等人为的保温或降温措施,是对自主性体温调节的补充。

自主性体温调节是一种非意识的、属于负反馈形式的自动调节过程,而行为性体温调节是通过有意识的适应性活动调节体温。两者不能截然分开,它们互相配合,使人体的体温调节臻于完善。

课后练习:

一、名词解释:

1、基础代谢率

2、体温

二、填空题

1、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正常人体的温度可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而有所变动。

3、安静时,人体主要的产热器官为_______;运动时,________成为主要产热器官。

4、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________,散热方式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

5、测定基础代谢率,应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础条件下进行。

6、正常人每日不感知蒸发量可达_______升,临床补液时应予考虑。

三、A型单选题

1、关于体温生理性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清晨2~6小时体温最低B、下午2~8小时体温最低

C、昼夜体温变动范围不超过1℃D、与人体活动有关

E、与机体代谢相应的周期性变化有关

2、关于女性体温的叙述,错误的是()

A、略高于同龄男性B、有周期波动C、排卵前体温偏低

D、排卵日体温回升E、排卵日体温最低

3、当环境温度高于皮肤温度时,皮肤散热的主要方式是()

A、辐射B、传导C、对流D、汗液蒸发E、以上都不对

4、测定基础代谢率,主要反映()

A、肾上腺髓质功能B、肾上腺皮质功能

C、甲状腺功能D、甲状旁腺功能

E、以上都不对

5.测定基础代谢率的条件,不包括()

A、清晨空腹B、睡眠状态C、室温20~25℃

D、肌肉放松E、精神安定

四、B型单选题

(1~5题备选答案)

A、传导B、辐射C、对流D、蒸发E、以上都不对

1、当气温超过30℃时,机体主要的散热形式是(

2、乙醇擦浴降温的作用原理是()

3、利用风扇纳凉所用的散热原理是()

4、湿热的天气使人感到闷热,是由于妨碍了机体的何种散热()

5、高热病人用冰袋降温的原理是()

(6~8题备选答案)

A、皮肤温度B、口温C、直肠温度D、腋温E、机体内部的温度

6、体温一般是指()

7、最接近机体内部温度的是()

8、易受环境温度影响的是()

(9~11题备选答案)

A、肝B、心C、肾D、皮肤E、骨骼肌

9、人体散热主要器官是()

10、安静时,人体产热最多的器官是()

11、运动时,人体产热最多的器官是()

五、简答题

1、何谓体温,其主要测定部位有哪些?

2、根据散热原理,如何对高热病人实施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