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百年老店之死
11074400000073

第73章 投资策略没有明确定位

百货店选点要遵循客观规律,人口应在30万至40万以上,有发展前景的新市镇顶多可以开间2万至3万尺的中小型商场,而对于那些没有什么发展前景的老市镇则根本不具备开大型百货商店的条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香港不断上涨的高租金、高地价、高工资,已经在客观上限制了不可能在收入较低的新市镇经营大面积的商场,可是,八佰伴却没有做出充分的评估。

有人说,八佰伴没有一个把什么货卖给什么人的明确的经营战略。八佰伴原本是一个地方超市集团,但在向海外进军的过程中,一会儿以日侨为对象,一会儿又以当地人为对象。八佰伴不仅在不断地改变其销售对象,而且还在不断地改变其经营手法。虽然刚开始在海外经营得到了侨居海外的日本人的大力支持,有一个好的开端,但由于在日本国内的积蓄不足,经营能力有限,因而被后发展起来的超市和百货商店抢走了客源。20世纪80年代以后,八佰伴在海外开设了40多家超市,但目前却已经破产了。

八佰伴经营策略的失误,更加速了它的清盘。像其他日资百货公司一样,中国香港八佰伴追求商场大型化,以琳琅满目、多姿多彩的中高档商品来吸引客源。这一策略在前期非常成功,当时中国刚刚开始改革开放,中国香港得益于内地经济高速增长,市民收入显著增加,八佰伴百货初期的货品80%来自日本,20%就地采购,经营颇为成功。

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香港楼价急速上升,租金也暴涨,百货业的经营环境也就大大的发生了变他,商场面积越大,所要支付的租金也就越大,雇请的员工也要越多。同时,百货业经营有其自身的规律,不像其他行业,投资以后很快可以得到回报。一般来说,百货业从开店到开始盈利需要6年左右的周期。而且并不是所有陈列出来的商品都畅销,其中不少是流转速度极慢的商品,既占压资金,又欠缺效益。可是,八佰伴的经营者却忽视这些市场规律,只是一味地奉行当期的发展模式,盲目地扩充店铺数量,开完一间又一间,在泥潭中也越陷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