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有电子工业背景、曾在IBM任职的阿姆斯特朗成为贝尔的首席执行官进入贝尔收拾残局。在1998年度报告会议上,他发表了豪言壮语:“我们要利用自己的品牌优势和科技实力,致力于把贝尔从‘长途’向‘多途’电话公司转化;从一个原本大部分只做声音传送的公司,向涉足各种信息手段——声音、数据和影像的公司转化;从一个以美国为主的公司向真正的全球化公司转化。”
这些话几乎是当年施乐首席执行官为进入电脑市场而发表的演讲的实录回放,可惜大家只听见了演讲者的豪迈,而忘记了施乐的悲惨结局。这场演讲似乎把贝尔带回了垄断的黄金岁月。但阿姆斯特朗发表演讲的时候,贝尔已被定位清晰的专家竞争者包围。
阿姆斯特朗似乎无畏无惧决定向有线电视进军,重回本地市场。他大笔一挥,在TCI和Media One Group有线系统上投入1150亿美元,从而成为全国最大的有线电视经营商,他的举动让所有的梦想家都自叹不如,大多数人都惊呼贝尔出手过重。
可是事情却远远没有停止,如果要实现阿姆斯特朗对公司提供这些服务的构想,还需花费数十亿美元更新现有的有线电视网络。于是,贝尔又花了上十亿资金投资于对影像的升级,使之具备通话功能。阿姆斯特朗似乎低估了其中的复杂性,最后登记用户远比他们预料得要少。当时的一幅漫画很生动地表现了这种难度:一个肩膀上扛着索尼电视的人对着电视说:“喂,喂?”电话线和电视线,在人们眼里根本是两回事。
阿姆斯特朗的梦想,是把贝尔变成“未来通讯超级市场”,里面有电视、本地电话、长途电话,还有因特网服务。很遗憾,事实证明这只是美梦一场。正如他自己在《华尔街日报》上承认,“收入数字就是跟你过不去。”结果贝尔面对的是一堆巨额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