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各地冠生园企业都要承受南京冠生园陈馅丑闻带来的不白之冤,叫着“公地悲剧”。这种悲剧,从企业利益的角度来看,免不了叫人心生同情。但如果从市场营销和品牌管理的角度来讲,我们却只能说这是品牌意识错位必然的恶果。
曾经冠生园获奖的商标冠生园公司创建于1918年,创始人冼冠生在全国投资了20多家企业,解放后都收归国有。冼冠生先生在重庆、南京、贵阳、昆明、成都等留下的经营痕迹,成为全国以冠生园为名的企业达数十家之多的主要原因。但事实上,上海冠生园月饼法定核准的是“生”字牌商标,成都冠生园使用的是“新冠”商标,武汉冠生园月饼才是被核准使用“冠生园”商标的企业,而南京冠生园月饼很可能还存在商标侵权。这里面的品牌意识错位一致表现:不管是不是拥有“冠生园”商标权的企业,都在自觉和不自觉地瓜分和享用祖先留下的品牌遗产;而不是创立自己独有的品牌和品牌价值。这些冠生园们放弃了以自己专属的商标作为品牌的权利,而含含糊糊地以“冠生园”来贩卖自己的产品,多少有些投机取巧和挂羊头卖狗肉的意思。
进行产品创新,市场区隔进而实行差异化品牌营销,是经销商切入市场并发展壮大的重要机遇。但自创品牌耗费甚大,能把品牌做起来的只有那些利润颇丰的行业经销商,例如白酒、保健品、电脑、手机等。
但很多经销商还是青睐于创建有独立特性的品牌,这当然有他们自己的思考。
首先,许多经销商现在并不缺钱,而是来自顾客的忠诚与偏好。顾客的品牌忠诚度是什么东西?那是能带来持续稳定现金流入的无形资产,是未来的钱。
做品牌为了什么?就是为了顾客在买东西时能更容易地想起你的产品。因而品牌的创建增加了企业经营的稳定性,成为企业抵抗竞争的有力武器。随着品牌资产的逐渐增长,也大大地增加了企业投资和发展计划的信心。
其次,有助于经销商充分利用有限的广告促销资源,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对于创业之初的经销商来说,每一分钱都是宝贵的,他们甚至在悄悄运用厂家的促销费用来扩大自己产品的知名度。这些投资不仅带来现时的经营收益,而且沉积于品牌上,可使企业在以后的推广经营中继续获益。要知道,在企业的推广资金稍微紧张时,有品牌与无品牌企业的经营会截然不同。
最后,自创品牌相对保证了经销商经营实业的独立性和长期性。品牌使得经销商与消费者直接沟通,较少受到下级中间商行为的影响。如果经销商能在一个地区凭好产品和大投入打起一个品牌,就能够在通路上更占优势。卖“可口可乐”不赚钱,可谁敢不卖?这就是品牌的力量。
另外,自创品牌的企业也不会像外借品牌那样,受到品牌拥有者的约束,不能把握品牌的发展。
创立品牌最重要的标准是要具备区别于其他的产品、服务和企业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来自于创新。新产品往往具有技术上的壁垒,尤其是形成了专利权的创新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竞争者被排除在市场之外,有些企业虽然起步低,但可在某种产品市场甚至行业上居垄断地位,有足够的时间来逐步发展,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创新优势,尽快占领尽可能多的市场,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产品创新关键在于思想理念创新与技术创新,而且也有相当一部分产品创新所需要的物质、资金成本不是很高,因此中小企业在产品创新方面不乏机会。事实上,许多中小企业就是靠手中的新研究成果或将新技术、新理念转化为创新的产品,从而在市场上一炮打响,从此走上成功。
品牌就是效益,品牌就是竞争力。然而,品牌更需要自律,更需要规范和监督。否则,很容易为名所迷、为名所惑,最终为名所累、为名所害。“冠生园”作为老品牌,本是一笔无形的财富,如今反成祸患,焉能不是惨痛的教训?面对入世的挑战,我们必须培植大批的品牌企业,来抢占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然而,正如“毁树容易种树难”,对知名企业来说,“毁名容易成名难”。如果不加强道德建设,如果不加强规范监督,谁能保证“冠生园”的悲剧不会重复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