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百年老店之死
11074400000118

第118章 健全监测机制,实施风险控制

一个企业风险的发生,既有外部的因素,也有内部的因素。确保企业安全有效运行的关键,就是要建立科学严密的内控机制,正确处理好监控与发展的关系。

巴林银行的倒闭,其根本原因是他在治理结构及内部风险管理和控制上存在重大缺陷,对主要决策人缺乏基本的制约,没有随着经营规模的迅速扩张,相应地建立起独立而有效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

每个企业应该通过适当的内部控制来有效地规避风险。例如,充分的账簿、记录及基本的内部会计控制,独立于交易及业务收入方的强有力的内部审计功能,对职员的明确授权以及风险管理和控制政策等。如果巴林银行有管理层的适当监督,并采取将后台与交易功能进行分离这一基本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那它的损失或许就能够避免,至少也能够把它控制在最低的限度。从内部控制与外部监管的关系来看,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的第一道防线,起着预防作用,成本也较低。外部监管无论如何也只是企业风险控制的第二道防线,一般在事后发挥作用,而且通常成本较高。因此,外部监管替代不了内部控制。只有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才能有效地规避各种风险,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客户利益。

金融衍生商品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加强监管方能除弊兴利。我们应该要充分认识到它的利弊关系。金融期货是伴随着金融创新的深入发展而出现的一种金融衍生商品,其种类主要有货币、股票指数、利率、债券等。其他的衍生工具还有可买卖期权、股证等。这些都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其最大特点在于合约保证金的巨大杠杆作用。也就是说,交纳了一定数额的保证金,便可进行若干倍价值的合约买卖。这一特点,对正常的商品经济活动,本是十分有利的。比如,在当今发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经济信息瞬息万变,如果把握稍有不适,便会产生重大损失。这样,对许多客商而言,利用金融衍生商品进行套期保值,从而转移价格风险便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

可是,有利就有弊。对商品投机者来说,金融衍生商品的这一特点,也成了他们重要的投机机会。因为利用它,投机者能以较小的成本赚取丰厚的利润,或者在分分秒秒之中,也可因判断失误而赔上自己的老本。

如今,随着国际金融业的迅速发展,金融衍生产品也日益成为银行、金融机构及证券公司投资组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凡是从事金融衍生产品业务的银行都应该对其交易活动制定一套完善的内部管理措施,要包括交易头寸的限额、止损的限制、内部监督及稽核。并且,随着国际金融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复杂化,资本活动的不确定性也会变得更加的突出。作为一个现代化的银行集团,我们应该要努力扩大自己的资本基础,进行多方位的经营,做出合理的投资组合,不断拓展自己的业务领域,只有这样才能加大银行自身的安全系数并且不断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