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最棒的男孩
11074300000021

第21章 社会性活动:支持男孩走进社会大课堂

温室的花朵永远体会不到风吹雨打。

——赵子墨

一般来说,与农村的男孩相比,城市中的男孩似乎有着更优越的生存环境,但是这种环境却存在着两个弊端:一是与同龄伙伴在一起的时间太少,由此失去了许多与同龄人交往的机会,这样不仅让他们丢失了童年的快乐,也因没有学会交往技巧而无法适应群体生活;二是家长更倾向于向他们进行说教式的教育,而忽略了让他们在真实的活动与交往中受教育。这些都对男孩独立个性的形成极为不利。

为了消除这些弊端,家长有义务通过社会性活动来培养男孩的独立性。

方法1:多留一些时间让男孩与同龄人相处

其实这也是社会性活动的一部分。比如,允许他们与同伴交往。男孩应当有他们自己的生活,这种生活是成人社会无法取代的。这种交往是男孩获得情感体验和走向独立的最基本的条件。再比如,让男孩与同伴共同承担一定的任务。经历这种共同完成任务的活动,不仅可以培养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让他们明白自己也是这个团队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

方法2:把男孩“推”出家门

鼓励男孩走出家门,鼓励男孩走出校门,到社会大课堂中去经受锻炼。

方法3:向西方的独立教育方法学习。

古语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的一些教育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每年的暑假是孩子步入社会大课堂的绝佳时机,让我们来看一看国外的孩子是怎样度过暑假生活的。

美国:美国孩子没有暑假作业,但学校和社会会引导青少年利用暑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从而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这些社会活动项目一般包括:参观银行和警察局,看看那里的工作人员是怎样为他人服务的;到医院去照料病人,到流浪者收留中心为那些无家可归的人做饭;到社区、湖边清扫垃圾;到公众场所油漆陈旧的建筑物;学习做面包、蛋糕等等。还有一部分学生十分热衷于远走中美洲或是非洲国家做义工,但出于安全等各方面因素的考虑,更多的青少年选择将家乡作为义务服务的场所。据统计,美国12岁以上的青少年有60%以上的人参加过义务服务活动。

西欧:在西欧,不少国家的工厂企业在暑假期间都要经过一些技术准备,用以接待来自各地的参观者,这就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供了必要的见习场所。譬如,法国葡萄酒享誉天下,因此不少中小学校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法国西部或南部的葡萄酒产地进行工业旅游,对法兰西民族的历史和传统进行具体而形象的了解;在比利时,街头广场还会搭建起嘉年华的游艺设施,供正在假期里的孩子们玩耍。

英国:和其他国家的各种夏令营相比,英国的夏令营显然更有针对性,比如,文学类的可以游历名人故乡,艺术类的可以学习艺术技巧,宗教类的能突显西方色彩,当然还有奇幻刺激的魔法类等。然而,在众多的夏令营项目中,最受欢迎,名目最多的则是运动夏令营,因为骑马、开跑车、打网球、攀岩及各种水上运动都是血气方刚的少男们非常向往的。

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假期是孩子们充分表现自我的绝佳时机。孩子们不管做什么,都是在没有压力的外部环境下进行的。他们可以参加社区活动,可以去打工,也可以去旅游。但澳大利亚更重视和倡导孩子去参加没有任何报酬的义务劳动,如学习辅导、环境保护、家务劳动、帮助残疾人、为患者服务等。

日本:日本一所高中的校长曾这样说过:一个人的素质有三个层次,最上面的层次是知识,中间的是情操,最下面的是意志。他的意思是说,没有好的情操和意志,仅有知识,是不可成为一个健全的社会人的。所以,日本中小学暑期活动的目标就十分偏重于陶冶情操和锻炼意志。许多学生利用难得的长假去野外游玩,观察自然、亲近自然、了解自然。教育主管部门充当的是组织者的角色,组织孩子参观博览会或进行发明创造比赛。孩子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织自发性俱乐部,体育类有网球、足球、羽毛球、爬山等,文化类有舞蹈、乐器等。这类俱乐部活动,对培养孩子组织能力、激发参与意识、培育集体合作精神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韩国:中小学生假期通常会有组织地去一些旅游地或野外爬山、游泳,以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和坚韧的民族气质。孩子们也会被安排去庙宇,接受一些儒家思想的教育。

与国外的孩子比起来,我们的孩子似乎累得多。他们的暑假除了要应付大量的暑假作业以外,其余的时间也经常被各种学习班和培训班所挤满。有的孩子甚至觉得放假比上学的时候还要累,希望能够取消假期。假期本来是用来休息的,可是却无故添出这么多学习的负累,难怪孩子们抱怨连连。当然,一味地任由孩子疯玩也不现实。因此,家长们应该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而鼓励和支持他们去参加社会性活动便是最好的办法。这样,一来可以把他们从学习班和培训班的负累中解脱出来,二来可以增加他们的社会意识,培养他们独立的性格。

专家给父母的教子建议>>

培养男孩的独立性,只有理论上的静态说教无异于“纸上谈兵”,毫无意义可言。只有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积极鼓励和支持男孩多参加一些社会性活动,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