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最棒的男孩
11074300000020

第20章 动手实践:让男孩亲自操作,亲自体验,提高能力

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到的,就应该让孩子自己去做;凡是孩子自己想去做的,就帮助孩子去做。

——赵子墨

家长们都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但是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人会不由自主地选择给自己的儿子“鱼”,而不是“渔”,因为他们总是担心儿子会累着、伤着、磕着、碰着。

与中国家长不同,美国的家长很注重男孩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在男孩很小的时候,家长就会向他们介绍包括锯子、锉刀、螺丝刀、钳子等工具的名称、用途、性能及安全使用的方法,并积极鼓励男孩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地使用。比如,家里有什么小物件坏了,就会让男孩尝试着修理。因此,美国的男孩从小便养成了独立动手的习惯,他们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也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反观中国家庭的男孩,有的男孩上了中学都没摸过钳子、扳手,原因当然是从小家长便绝对禁止这种行为,理由是危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或许这种做法是减少了许多危险的发生,但是与失去锻炼男孩独立动手能力的机会相比,可以说是得不偿失的。

如果是出于安全的考虑,那么家长可以给男孩提供一些比较安全的小工具,比如小剪刀、小型的锤子、钳子等,让男孩在玩的过程中学习,这样男孩不仅可以了解和掌握各种工具的种类和功能,还能够提高动手能力。例如,当男孩的玩具车坏了时,父亲可以把儿子叫来和自己一起动手修理。在修理玩具车的过程中,男孩要忙前忙后地帮父亲递工具或者帮其他忙,好奇的男孩会在这个过程中提出许多问题,这时候父亲就应该认真地回答男孩的每一个问题,还可以指导男孩自己动手操作,这样做不仅锻炼了男孩的动手能力,而且还促进了亲子关系。

暑假的一天,富翁埃里克带着自己的3个孩子到沙滩边修理小木船。

埃里克指着甲板上一块松动的木板说:“孩子们,我们先把这块木板钉好吧!汤姆,过来帮我压住这块调皮的木板。”

“还有你,乔治,快去,帮我把工具箱里的大钉子和锤子拿来!”

一切准备就绪后,埃里克说:“儿子们,你们自己动手修理小木船好了,爸爸得坐下来休息一会儿!现在要看你们的表现了!”

说完之后,埃里克就坐到了4岁的小女儿菲比的身边,和她玩了起来。

可是,还没有到5分钟,在一旁修理小木船的兄弟俩就吵了起来。

汤姆埋怨乔治差点把钉子钉在自己的手上,乔治说汤姆没有压好木板,两个人越吵越激烈,修理工作自然停了下来。

埃里克急忙对他们说:“喂,喂,两个能干的小工匠,不要吵,不要吵,让我给你们做个示范,你们就知道怎么干了。我之所以让你们动手修理小木船,是想让你们知道光有勇气和蛮力是做不好事情的,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另外再加上十个灵活的手指,才能做好修理的工作!”

于是,从如何握住一颗小小的螺丝,到应该使多大的力气才能拧紧这颗螺丝;从怎样调节一只扳手的开口大小,到怎么做好手脑的结合工作;从不同钳子的种类到使用,埃里克一一对两个孩子作了详细的讲解,同时还让孩子亲自做一下,加深体会。

很快,两个孩子就学会了怎样正确地使用工具,他们又自己动手修理起了小木船。

无论做任何事情,经验和知识都是处于同样重要地位的,男孩都是在不断摔倒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家长与其援手扶持,不如传授给男孩爬起来的勇气和方法。

比如,让男孩学会自己整理卧室,自己洗袜子、短裤,自己管理学习用品、玩具。刚开始时,他们可能会做得不够好,这时家长可以在旁指点,教给他们一些实用的小技巧,但是绝不能全权代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会让男孩形成自我服务的意识,这对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是很关键的一步。

专家给父母的教子建议>>

父母要培养有出息的男孩,就应该培养男孩的独立性,因为凭自己的脑袋想事,用自己的嘴讲话,靠自己的双腿走路,以自己的本事谋事,才能真正活出男子汉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