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典”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兵法》
“译文”
孙子说:大凡用兵的法则,使敌人举国屈服是上策,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人的“军”就次一等;使敌人全“旅”降屈服是上策,击破敌人的“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击破它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完整的屈服是上策,击破它是次一等。因此,百战百胜,还不算是好中最好的;不经交战而使敌人屈服……才算是好中最好的。
“现代释评”
成功离每个人都不遥远,关键是怎样去行事。兵法上说: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得人心者得天下。
做人处事更是如此,要直抵人心,就得童叟无欺,心动才能行动。
例如营销学中的AIDA法:注意、兴趣、欲望、行动,都与消费者心理有关。著名的国际连锁企业麦当劳就曾经展开一次攻心战:
麦当劳攻心之战使全世界的儿童都牵着父母的手哭喊着要去麦当劳。日本麦当劳公司用电脑储存了全国60万儿童的出生年月日。每当他们生日时,总会收到一张生日贺卡。拿到生日贺卡的儿童,通常要和父母一起去麦当劳,麦当劳会为孩子送上生日礼物,当时在店的全体员工会向小朋友大声说“生日快乐”,并鼓掌欢迎。
当然,攻心为上的策略在中国古代的战争中应用的活灵活现。三国时期,诸葛亮进军南中,兵分三路。诸葛亮率主力出西路攻打越巂夷王高定;门下督马忠率东路军攻打牂柯太守朱褒;
庲降督益州李恢率中路军直指益州,攻打耆帅雍闿。临行,参军马谡相送数十里。诸葛亮问:“虽共谋之历年,今可更惠良规。”谡曰:“南中恃其险远,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反耳。今公方倾国北伐以事强贼,彼知官势内虚,其叛亦速。若殄尽遗类以除后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仓卒也。夫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愿公服其心而已。”(《资治通鉴·卷第七十》)诸葛亮纳其议。
诸葛亮和马忠率领的东西两路很快击败叛军,先后收复越嶲、牂柯。然后诸葛亮指挥三路大军会合,集中围攻叛乱中心益州。此时,叛军内部发生分裂,由益州来援高定的雍闿……被高定部下杀死,孟获代其为王。诸葛亮乘其内部矛盾,一举攻下越嶲,杀高定,孟获南逃。马忠击败朱褒后,与诸葛亮军会合。五月间,诸葛亮渡过泸水(一名泸江水。即今川滇交界雅砻江口以下金沙江河段),跟踪追击。
孟获勇猛顽强,在当地少数民族中威信很高,但有勇无谋。诸葛亮采用马谡提出“攻心为上”的策略,俘虏孟获后,又复纵之,再战再俘,终使其诚心归降(传说七擒七纵)。说:
“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于是,南中益州、永昌(治不韦……今云南保山东北金鸡村)、越嶲、牂柯四郡皆平。秋,蜀军于滇池会师。诸葛亮欲任命孟获等首领为官,有人认为不妥,诸葛亮说:“若留外人,则当留兵,兵留则无所食,一不易也;加夷新伤破,父兄死丧,留外人而无兵者,必成祸患,二不易也;又,夷累有废杀之罪,自嫌衅重,若留外人,终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欲使不留兵,不运粮,而纲纪粗定,夷、汉粗安故耳。”诸葛亮遂任命孟获等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官吏。
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的故事后来广为流传,攻心为上,使人为我所用的方法更是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只要抓住了一个人的心,征服了一个人的心,他就能为你所用。
“论典”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孙子兵法》
“译文”
所以用兵的上策是用计谋战胜敌人,其次是用外交手段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破敌有生力量,下策是攻城的办法,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用的。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使敌人屈服,而不用武力攻击,夺取敌人的城邑,而不用硬打硬攻,毁灭敌人的国家,而不用旷日持久的战争,一定要用使敌军完整地屈服的谋略争胜于天下,所以军队不至疲惫受挫,而胜利可以圆满地获得,这就是用计谋攻打敌人的法则。
“现代释评”
与对手交战,最佳的结果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假若对手不是一块不可攻击的铁板,那就抓住时机,因“隙”利导,巧施计谋,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在安史之乱中,大将李光弼率唐军进驻河阳以南的野水渡,与叛军首领史思明对垒。当晚,留部将雍希颢率1000名士兵守营栅,自己却领大军退回河阳。临走前,他嘱咐雍希颢道……“敌将高庭晖、李日越、俞文景均骁悍异常,号称”万人敌“。明天史思明一定要派三人中的一个出击,你只可坚守不战。若敌人投降了,你就带着来见我。”部将都不解其意。
翌日李日越果然率500骑兵进抵野水渡,见唐兵出战。问道:“李光弼在营中么?”唐兵答道:“昨夜已经走了。”李日越对部下道:“李光弼已不知去向,如果只捉了雍希颢回去,我一定会被处斩,不如投降官军。”于是率众投降。
李光弼对李日越特别优待,宠信有加,视为心腹,倍加信用。李日越感激万分,就主动要求招降高庭晖,但是李光弼却微笑着摇头说:“不必不必,他自己会来的。”众将领都迷惑不解,不料过不多久,高庭晖也率部投降了李光弼。
众将见李光弼毫不费力地招降了两员猛将,百思而不得其解。
李光弼解释道:“史思明认为我不善野战,听说我屯驻野外,一定认为能够轻易地活捉我。李日越捉不到我,定然不敢再回去,而在外游荡则免不了要被官军歼灭。这样,他除了投降……再也没有其他出路了。高庭晖的勇力与才智都超过了李日越,听说李日越尚且受到如此重用,当然愿意投奔我了。”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李光弼审时度势,斟酌情理,用优厚的待遇瓦解了史思明的军队。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