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典”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译文”
我曾整天空想,结果不如片刻学习所得的收获大;我曾踮起脚跟远望,结果不如登上高处能够见得广。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强,但是听的人却听得特别清楚。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进行学习啊。
“现代释评”
善借才能善得。那么借什么呢?自然是借势发挥,成全自己。借势发挥是聪明人的谋胜之术……只要在平时细心观察变化的事物,并且能够掌握彼此之间进退的尺度,在必要的时候借势发挥,平衡各方面的力量,就可有利于事情的发展。这种计谋就是借力使力。
“智者,当顺势而行;赢者,需借力而行。”例如,在职场中招聘、面试是大场面的过招,靠的是履历和第一印象。等到进了公司,这些条件就成了往事,在复杂的办公室里生存关键就是看会不会借势。
首先需要了解办公室的人事结构,哪些是资深群众,哪些是领导的眼线,这样才不会因为不必要的事情得罪那些不该得罪的人;其次要了解领导的行事方法,不要一不小心踩中地雷;最后是用心,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随时搜集有利信息。
要成为办公室生存高手,不仅需要悟性,还要熬得起时间,办公室“武功”中的最高境界就是“太极拳”,推来绕去,不留痕迹。可是,有些人却选择了锋芒毕露,剑走清灵。但这样的后果就是招致人怨。
善于借力打力,通过借势完成自己的任务的人也是大有人在的。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贱奉命担任某地方的官吏。当他到任后,却时常弹琴自娱,不管政事,可是他所管辖的地方却治理得井井有条,民兴业旺。这使那位卸任的官吏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他每天即使起早摸黑,从早忙到晚,也没有把地方治理好。于是他请教子贱:“为什么你能治理得这么好?”子贱回答说:“你只靠自己的力量办事,所以十分辛苦;而我却是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完成任务”。
现代企业中的有些领导人,喜欢把一切事揽在身上,事必躬亲,管这管那,从来不放心把一件事交给手下人去做,这样,使得他整天忙忙碌碌不说,还会被公司的大小事务搞得焦头烂额。
其实,一个聪明的领导人,应该是子贱二世,正确地利用部属的力量,发挥团队协作精神,不仅能使团队很快成熟起来,同时,也能减轻管理者的负担。
在公司的管理方面,要相信少就是多的道理:你抓得少些,反而收获就多了。管理者,要管头管脚(指人和资源),但不能从头管到脚。如果真地学诸葛亮那样事必躬亲,那么最后的结果只能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一个善借力者,总是能够在没有条件的时候,创造条件,在有条件的时候利用条件。着是一种本事。对于这些人来说,做任何事情,都能巧借他人之力,缓解自己的燃眉之急。
南宋嘉熙年间,江西一带山民起义,身为吉州万安县令的黄炳,调集了大批人马,严加守备……一天黎明前,探报来说,义军即将杀到。
黄炳立即派巡尉率兵迎击。巡尉说道,“士兵还没吃饭怎么打仗?”黄炳却胸有成竹地说:“你们尽管出发,早饭随后送到。”黄炳并没有开“空头支票”,他即令一些差役……抬着竹箩木桶,沿着街市挨家挨户叫道:“知县老爷买饭来啦!”时值城内居民做早饭,闻听知县亲自带人来买饭,争相将刚烧好的饭端出来。黄炳命手下付足饭钱,将热气腾腾的米饭装进木桶就走。这样,士兵们既吃饱了肚子,又不耽误进军,打了一个大胜仗。
这个县令,没有亲自捋袖做饭,也没有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只是借别人,烧自己的饭。县令买饭之举,算不上高明,看来平淡无奇,甚至有些荒唐,但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可见,一个优秀的管理人员,不在于多么会做具体的事务,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只有调动集体的力量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管理人员尤其要注重加强培养自己驾驭人才的能力,知人善任,了解什么时候什么力量是自己可以利用以助自己取得成功的。
四两拨千金,聪明的人总会利用别人的力量获得成功。
在《三国演义》“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一章中,周瑜为刁难诸葛亮,说“今军中正缺箭用,敢烦先生监造十万枝箭,以供应敌之用”十日之内可办完否?“周瑜同时又以”军中无戏言为理由,要致孔明于死地。但是诸葛亮巧妙地使用了借力打力的办法。
翌日,诸葛亮向鲁肃借“二十只船,每船派军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为幔,各束草人千余……分布两边。”当夜五更时,船已驶近曹军水寨。孔明部署船只头西尾东,一字摆开,擂鼓呐喊。曹操果然如诸葛亮所料,传令曰:“重雾迷江,彼军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轻动。可拨水军弓弩手乱箭射之。”又调旱寨弓弩军三千,火速到江边助战。旱寨弓弩手万余,万箭齐发,箭如雨点。诸葛亮令船吊头,逼近水寨受箭。待至日高雾散,诸葛亮令收船急回。二十只船两边所束草人上,排满箭支。这样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已得十万余支箭。不但使周瑜的如意算盘落空,更用自己的才能折服了江东众将。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个“借”字,妙用无穷。但是它不仅仅属于智者,而是属于所有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人。只有善于“借力”,才能成就由平凡到不平凡的转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