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有智慧
11060700000042

第42章 曲径通幽,另辟蹊径

“论典”

“山,水绕之;林,鸟栖之,曲径可通幽也。”——《处世悬镜》

“译文”

有山,就有水环绕;有树木,就有鸟去藏身,弯弯曲曲的小路可以到达深远的境地。

“现代释评”

春秋时楚国最为著名的令尹之一孙叔敖,辅佐楚庄王,励精图治,忠贞为国,为楚国的强大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湖北民间流传了许多他善用寓言、典故劝楚庄王纳谏的故事,在这些故事里,孙叔敖巧妙地利用形势以曲进谏,成为历史上一个著名的政治家。

据韩婴《韩诗外传》卷十记载:楚庄王要兴兵征讨晋国,并且对群臣下令:“有敢谏者死无赦。”但是,当时楚国并不具备征伐晋国的实力。

令尹孙叔敖对楚庄王说:“臣下听说害怕被鞭打就不敢向父亲进谏的,就不是孝子啊;害怕被斧钺诛杀就不敢向他的君主进谏的,就不是忠臣啊。”于是进谏说:“臣下听说花园里有棵榆树,树上有只蝉。蝉正在奋翼悲鸣,想要饮清露,但是却不知道螳螂就在它的后面,正弯曲着脖子,想要抓住蝉,吃掉它。螳螂一心一意想要吃掉蝉,却不知道黄雀就在它的后面,伸长脖子,想要啄而食之也。黄雀正想吃螳螂,却不知有个孩子手拿弹弓,在榆树下抬着头想射它。可是这个孩子只想着弹黄雀,不知道前面有深坑,后面有突兀遒劲的枯树……这些事物都是贪婪面前的利益,而不顾后面的祸患。不仅仅昆虫是这样的,所有的人莫不如此,一国之主也是这样的……”楚庄王听了,恍然大悟,于是,息兵戈,和晋国重新修好。最后,楚国没有败落,并且因为晋国而得以安宁,都是孙叔敖的功劳。

古人进谏有艺术,从上面的事例中就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只有冷静地分析形势,运用智慧,才能事半功倍。现在,求职难,很多人都在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烦恼。但是,这里,智慧和策略相结合,就可能梦想成真。

持有大学本科文凭的傅先生三年前没被宾馆录用为电气工程师后,便选择了在该宾馆当电气维修工。三年中,他兢兢业业当工人,表现非常出色。2004年11月的一天,宾馆突然全线停电遭致全面停业,有关人员虽经3小时全面检查,仍没找到事故原因,此时“小工人”傅先生毛遂自荐,他仅花20分钟就排除了故障,这一非凡表现让在场的所有人目瞪口呆。事后,宾馆总裁对傅先生大加赞赏,并提拔他担任行政部经理。

目前,有不少才俊因缺乏正规文凭、年龄偏大、缺乏经验等原因被拒在理想职业的门外,在此情况下,许多人曲径通幽先降低身价求职,结果得到企业和社会的认同。

据悉,如今持上述择业观者有大、中专学历或自学成材的各年龄段人士,其中包括下岗、待业、外地人士。其原因主要是目前人才市场竞争激烈,而传统的以文凭、面试为主的招聘方法又难以真正反映一个人的能力,很多人希望在对自己不利的情况下被社会认同……

一求职成功人士认为,选择“小步慢跑”职业到位的方法是被企业认可的有效途径。因为,短时间面试很难真正了解人,求职者采用曲径通幽的择业办法,给了自己机会,也给了企业机会。

“论典”

“豪夺不如智取,己争不如借力。”——《处世悬镜》

“译文”

倚仗势力强行得来的利益,不如用智慧去取来的好;自己去争取利益就不如借用外来的力量去争取更好。

“论典”

“圣人不能为时,而能以事适时,事适于时者其功大。”——《处世悬镜》

“译文”

圣人不能创造时势,但能够使所做的事情适应时势。做事情能适应时势的人,取得的功绩就大。

“现代释评”

办事要看对象,看时机;书画要掌握分寸,找准角度,然后付诸实施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所谓“曲径通幽”就是拐个弯,不直来直去的办事方法。

战国时期,有一个触龙说赵太后的故事。

这个故事大约发生在赵孝成王元年(前265年)。赵惠文王三十三年(前266年),赵国惠文王去世……其子孝成王继承王位,因当时年幼,所以由太后执政。此时,赵国正处于新旧交替之际,赵太后刚刚执政,国内动荡不安。虽然有廉颇、蔺相如、平原君等人在支撑门面,但国势已大不如前。秦国认为有机可乘,便发兵东下,一举攻占了赵国的三座城池,赵国危在旦夕。显然靠自身的力量赵国决不是秦国的对手。所以,太后不得不请求与赵国关系较密切的齐国增援。齐王虽然答应出兵,但按当时的惯例提出了一个条件,即赵国必须派太后的幼子长安君到齐国去做人质。

赵太后即赫赫有名的赵威后。在《战国策·齐策》里,有一段“赵威后问齐使”的佳话……她先问收成,后问百姓,最后才问到君王,致使齐使不悦,说她是“先贱而后尊贵”。赵威后据理以对,道出了“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问者言之凿凿,步步进逼,对者狼狈不堪,嗫嚅语塞。赵威后从此威风八面,青史留名。

但面对齐国的要求,精明干练的赵太后却因为爱子心切而不肯答应,大臣们极力劝谏。太后公开对左右近臣说:“有谁敢再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的,我一定吐他一脸!”左师触龙希望去见太后。太后气冲冲地等着他。触龙做出快步走的姿势,慢慢地挪动着脚步,到了太后面前谢罪说:“老臣脚有毛病,不能快跑,很久没来看您了。我私下原谅自己呢,又总担心太后的贵体有什么不舒适,所以想来看望您。”太后说:“我全靠坐辇走动……”触龙问:“您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吃点稀粥罢了。”触龙说:“我近来很不想吃东西,自己却勉强走走,每天走上三四里,就慢慢地稍微增加点食欲,身上也比较舒适了。”太后说:“我做不到。”太后的怒色稍微消解了些。

触龙说:“我的儿子舒祺,年龄最小,不成材;而我又老了,私下疼爱他,希望能让他递补上黑衣卫士的空额,来保卫王宫。我冒着死罪禀告太后。”太后说:“可以。年龄多大了?”触龙说:“十五岁了。虽然还小,希望趁我还没入土就托付给您。”太后说:“你们男人也疼爱小儿子吗?”触龙说:“比妇女还厉害。”太后笑着说:“妇女更厉害。”触龙回答说:“我私下认为,您疼爱燕后就超过了疼爱长安君。”太后说:“您错了!不像疼爱长安君那样厉害”。

触龙说:“父母疼爱子女,就得为他们考虑长远些。您送燕后出嫁的时候,摸住她的脚后跟为她哭泣,这是惦念并伤心她嫁到远方,也够可怜的了。她出嫁以后,您也并不是不想念她,可您祭祀时,一定为她祝告说:‘千万不要被赶回来啊。’难道这不是为她作长远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孙,一代一代地做国君吗?”太后说:“是这样。”触龙说:“从这一辈往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到赵国建立的时候,赵王被封侯的子孙的后继人还有在的吗?”赵太后说:“没有。”触龙说:“不光是赵国,其他诸侯国君的被封侯的子孙的后继人还有在的吗?”赵太后说:“我没听说过。”触龙说:“他们当中祸患来得早的就会降临到自己头上,祸患来得晚的就降临到子孙头上。难道国君的子孙就一定不好吗?这是因为他们地位高而没有功勋,俸禄丰厚而没有劳绩,占有的珍宝太多了!现在您把长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多珍宝,而不趁现在这个时机让他为国立功,一旦您百年之后,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我觉得您为长安君打算得太短了,因此我认为您疼爱他比不上疼爱燕后。”太后说:“好吧,任凭您指派他吧。”于是就替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去做人质,齐国的救兵才出动。

触龙的谏说,妙就妙在“神不知鬼不觉”,步步诱导,不露痕迹。有人曾评论触龙的智慧说:“左师悟太后,句句闲语,步步闲情,又妙在从妇人情性体贴出来。便借燕后反衬长安君,危词警动,便尔易入。老臣一片苦心,诚则生巧。”可谓一语中的。

陆游有诗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面对不利的现实,要多动脑子,巧妙地运用智慧,曲径通幽,结果是一样缤纷美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