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典”
“《扬雄传》云:‘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龙蛇者,一曲一直,一伸一屈。如危行,伸也。言孙,即屈也。此诗谓高行之见伤,必言孙以自屈,龙蛇之道。”——曾国藩《挺经》
“译文”
《扬雄传》中讲:“君子遇到清明的时代,就力行其道;遇到政治紊乱、君主无道之时,就如龙蛇,能屈能伸。”龙蛇,就是说一直一曲,一伸一屈。比如说保持高洁之操,就是伸的一方面。谚语谦逊,就是屈的一方面。此诗讲害怕行高于世,必被伤害,所以必须言语谦逊以自屈求全,这就是龙蛇之道。
“现代释评”
众所周知,胸有大志者能屈能伸,勾践卧薪尝胆,韩信跨下之辱,这些人都是胸怀大志的能人。他们刻苦自励,发奋图强,面对逆境从容不迫,隐忍待变。可见,无论何时做人还是处世都要有“曲伸”的意识。
“论典”
“能屈能伸,此乃大丈夫是也,即为君子。”——《孟子》
“译文”
能屈能伸,这样才是真正的大丈夫啊,也就是君子。
“现代释评”
斗勇不斗智那是匹夫,斗智不斗勇那是懦夫。能静能动,能文能武,能屈能伸,乃大丈夫也。金庸先生的小说《鹿鼎记》中的主人公韦小宝,就是深谙“曲伸”之道的人物。
此人身上具有很多中华民族的不能写在教科书上的“优良品质”。比如,见风使舵,欺上瞒下,借花献佛,死皮赖脸,能屈能伸,阿谀奉承,落井下石,好大喜功……这些东西虽然大家不齿,但是现实生活中有何尝少了?有些事情少了这些东西,办的成么?正因为韦小宝有这么多的“法宝”,他才屡次脱险,大难不死。并且总是鸿运当头。
“能屈能伸”是万物生存的需要。因为不可能永远的一帆风顺,因为不可能永远的万事如意,因为不可能永远的处于上风……
“莫嫌雪压低头,红日归时,即冲霄汉;莫道土埋节短,青尖露后,立刺苍穹。”这副对联,道的是“岁寒三友”之一的竹子的博大胸怀与豁达开朗的性格。赞颂的是竹子刚柔相济、能屈能伸的品性。
因为,哪怕是在条件艰苦的破岩中,竹子也能顽强生存;她不求索取,只有奉献。修竹千竿,情牵历代诗人,丹管一枝,写尽人间春色。说竹是一首无字的诗,论竹是一曲奇妙的歌,无不因为竹的精神,竹的骨气。
大丈夫能屈能伸,甚至必要时一个国家也要能忍辱负重。汉朝初期,汉高祖大败后,便用和亲的方式获得和平。汉高祖死后,单于曾写信给吕后,说你死了男人,我也才死了女人,不如你嫁给我,两国和成一国。吕后气的差点吐血,但丝毫没有办法,还要婉言谢绝。当时对大汉而言真是耻辱到极点。但正是暂时的委曲求全,才换来后来的“黄老之治”“文景之治”。到了汉武帝时大汉兵强马壮,才有资本与匈奴决一雌雄,永远免除了边关之忧!
珍惜已经得到的,追求想要得到的,放弃不可能得到的,年轻没有失败。这也许是成长必须面对的。
只有做到“能上能下,能屈能伸,刚柔并济”的人,才能留名青史,标柄史册。
台湾作家刘墉属于标准的“大丈夫能屈能伸”之人,他坚信要常常“以退为进”、“以柔克刚”的处世哲学。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只是迂回地前进,他始终知道心中的目标,而且坚持到底。在他的《点滴在心的处世艺术》一书前言中,刘墉写道:
从小我就是个很顽皮的学生。
高中,我编校刊,但学校给的钱太少,印出来的书活像垫锅子的几张纸。于是我跑到校外到处宣扬,说我们校长特别支持校刊,我们就要扩张版面了。接着又回学校对校长说外面某教育局长、某团主任说我们真走运,遇上这么支持文艺刊物的校长。
我“戴帽子”的战略很成功,没多久,大笔钱拨下来,校刊增厚了一倍。
大学三年级,我恋爱闹得昏天黑地,但是女朋友的父母不同意,惟恐我这艺术系的穷小子,拖累了“公主”的脚步,还警告她,如果乱谈恋爱就早早办休学出国。
我看情况不妙,有一天进教室,问谁带了图章,跟我去法院当“见证人”。于是上午登记,下午就办了公证结婚。我知道恋爱是两个人的事,只要她愿意跟我,天上“下刀子”也挡不住。
而今岳父母跟我们住在一起,已经十六年,他们都帮助我、照顾我、欣赏我……
大学毕业那年,有团体请我去主持“全民自强晚会”。我说主持可以,但要自己写脚本。于是每天跟着一群长官(当时由各中学校长组成),四处看场地、选节目。
我的脚本写出来,那些长官们东改西改,发表一堆意见,又说在中华体育馆因为有回音,所以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说话,大家才听得清。
他们讲的,我全同意,但是到了演出那天,我一字未改,照样用我的方式主持。因为我知道有千万观众在看电视转播,电视观众的感觉更重要。据说节目很成功,而且使我一夕成名。
果然,没过多久,我就接到那个电视公司制作人的电话,说公司对他的主持人不满意,希望换我试试。我立刻兴奋地赶去,制作人却说那节目太老了,不如换个新花样,于是请我帮忙设计,并撰写脚本。
我忙了几天几夜,脚本写成,送过去,但是石沉大海。又过一阵,发现那制作人带着老主持人,居然跳槽到另一家电视公司,开了新节目,用的第一集脚本正是我写的。但我没怨,只是回去对电视公司节目部的主管说:“再设计一个节目,跟那跳槽的制作人打对台吧!我保证赢他。”我知道“怨”没有用,最重要的是抓住机会、东山再起。
不久,节目出来了,就是当年广告满档的益智节目《分秒必争》。
隔年,我进电视公司当记者,公司要我开个《时事论坛》,那是台湾第一个新闻评论性节目……记得第一集,我找了一群学者讨论当年的大专联考,但是才录完,就接到通知,说“教育部”官员要审查,审完之后又通知我“不准播,因为批评太多,影响考生情绪”。
节目开播的预告早发出去了,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只好赶录别的东西,免得“开天窗”……同时把批评联考的录像带调出来,重新修剪。但我没真剪,只是锁在柜子里两个礼拜,又照原样送出去。而且播完之后打电话给各长官,问他们:“这样是不是好多了?”每个长官居然都说:“是啊!是啊!就是要这样,好极了!”我知道这些大人先生只是挑骨头、摆架子,他们根本没再看。
一年后,《时事论坛》得到金钟奖。
十年过去,我到美国教书,并且利用寒暑假回台北,跟着国画大师黄君璧作研究,为他写成《白云堂画论画法》,起初我向一个学术文化基金会申请研究补助,被打了回票。
但我知道他们只是不信任我,所以当我把书做好,装订出样本之后,又送去试试,他们果然改变态度,欣然挂名赞助出版,并且大方地拨了几十万元。
又是十年过去,两岸开放了,我的书被介绍到祖国大陆,第一家签约的出版社,三年只印了一次。于是我换一家,并说前三个印次我一文钱版税也不拿,全交给他们做公关;才一年下来,居然就印了三次,而且越印越多,印了几十次。
有一阵子我被安排到各地签名售书,常看见出版社和发行商为利益争吵,还有人来向我告状……但我都装聋。
我更知道自己拿的版税与实际印数差异很大,我还是装糊涂。
我心里清楚,机关算尽、便宜占尽的人不见得会成功。你不把利益与人分享,别人凭什么捧你?
又是十年过去。
据说,我是在祖国大陆最早告盗版经销商成功的作家。我也发现,由于时代进步,今天的出版社已经远比以前上轨道。我甚至用在祖国大陆赚的版税捐建了许多希望小学,而且把打盗版获赔的钱捐做两岸公益。
回顾过去五十多年,我生于忧患,九岁丧父、十三岁惨遭祝融、十六岁吐血休学,住在废墟与违章建筑区,使我知道“大丈夫能屈能伸”,使我知道要常常“以退为进”、“以柔克刚”,但我只是迂回地前进,我始终知道心中的目标,而且坚持到底。
这本书里呈现的就是此种人生态度,怎样“眼明心清”地看待世界、虚与委蛇地应付权贵,又怎么看风使舵,航向心中理想的目标。
因为:人生的兴衰荣辱、用舍行藏,都是点滴在心的滋味。
处世的尔虞我诈、欲擒故纵,都是妙不可言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