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有智慧
11060700000036

第36章 变柔为刚,化刻为厚

“论典”

“尔禀气太清,清则易柔,推志趣高坚,则可变柔为刚;清则易刻,惟襟怀闲远,则可化刻为厚。余字汝曰刚,恐其稍涉柔弱也。教汝读书须具大量,看陆诗以导闲适之,抱恐其稍涉刻薄也。尔天性淡于莱利,再从此二事用功,则终身受用不尽矣。”——曾国藩《挺经》

“译文”

你天生的气质太清淡。清淡了就容易柔弱,只有志趣高远坚强,才能变柔弱为刚强;清淡刚强容易变得刻薄,只有胸怀闲适淡远,才可以化刻薄为淳厚。我给你的字叫做刚,就是恐怕你哪怕稍微涉及到柔弱。我所以教你读书应该有大的气量,教你看陆游的诗以导引出闲适的抱负,就是恐怕你稍稍涉足刻薄。你天性就对荣辱名利比较淡漠,再在这两个方面下点功夫,就会终身受用不尽了。

“现代释评”

曾国藩不但教诲兄弟要宽厚待人,自己对人也保持着仁厚之风。

《易经》云:“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认为道在不同的事物之中表现出来的具体形式有所不同。比如在天表现为一阴一阳,一会儿黑了……一会儿明了;在地表现为一柔一刚,柔者为水,刚者为陆;在人表现为一仁一义,一方面待人要宽厚仁慈。另一方面自己把古人“责己严,待人宽”,“温、良、恭、俭、让”,视为人际交往的准则,对身心健康是十分有利的。遇事冷静、待人宽厚并能适当克制自己的情绪,这实际上体现着一个人的内在修养。

“宽厚待人,谦逊处世”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体现。要做到不生气、少生气,就要心胸开阔,宽宏大量,不要对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其实,“退一步”并非意味着“懦弱”,反倒是化解矛盾的良策,或许还会由此冰释前嫌,换得云消雾散、海阔天空。要养怡身心,还要学会息怒,善于控制和调理自己的情绪,把“生气”这种不良情绪消灭在萌芽状态。万万不可认为生气是“正直”、“坦率”、“豪放”性格的表现。动辄生气……发火,则是于人无益、对己无利,既伤害了别人,也在“惩罚”自己,实在不足取。要身正行直。

宽厚谦让能促进人形成胸怀大度的高尚品德。19世纪初,肖邦从波兰流亡到巴黎。当时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已蜚声乐坛,而肖邦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然而李斯特对肖邦的才华却深为赞赏。怎样才能使肖邦在观众面前赢得声誉呢?李斯特想了妙法:那时候在钢琴演奏时,往往要把剧场的灯熄灭,一片黑暗,以便使观众能够聚精会神地听演奏。李斯特坐在钢琴面前,当灯一灭,就悄悄地让肖邦过来代替自己演奏。观众被美妙的钢琴演奏征服了。演奏完毕,灯亮了。人们既为出现了这位钢琴演奏的新星而高兴,又对李斯特推荐新秀深表钦佩。正是李斯特胸怀大度,宽厚待人的为人态度让肖邦脱颖而出,试想如果李斯特因害怕肖邦的才华超过他而嫉妒贤才,压制肖邦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就无法听到著名的《幻想曲》了……

“论典”

“和者无仇,恕者无怨,忍者无辱,仁者无敌。”——《处世悬镜》

“译文”

与人和善,就不会有仇敌;与人宽恕,就不会产生怨恨;与人忍耐,就不会有耻辱;做人讲究仁义,什么事情都会成功。

“现代释评”

古人云:“惟宽可以容人,惟厚可以载物。”要想给人的印象是言谈微中,可以解纷;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是微言大义,要言不烦;入情入理,颠扑不破;是令人醍醐灌顶,豁然贯通;是进入一种化境,化成一种本能、一种心境、一种风范;谈话则诚而不伪,做事则实而不假;分析问题则切中要害,事则做到恰到好处;遇险则沉稳应付,对恶意中伤则有理有节;待人宽厚则克己,对己则时有反省;生活则趣味盎然,交友则切磋琢磨,持家则温馨和睦,自行其道,自得其乐,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舒卷自如,用藏随意,不骄不躁……不黏不滞,富而有德,贫而乐道……那么首先就要做到“厚”,惟有以厚待人,才能博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赖。

因为人在社会上生活,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误会,难免会形成各种各样的矛盾,俗话说叫牙跟舌头还不搁。如果人人都能宽容大度,宽宏大量,生活将是多么地温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是多么地协调!

古人讲“宽则得众”,对人宽厚就能赢得众人之心;现在我们讲“宽以待人,严于律己”……说的是对他人要宽容大度,对自己要严格要求;佛家讲“大肚能容,容天下能容之事”,意思是要宽容一切;民间讲“宰相肚里行舟”,说的也是待人处世肚量要大,对人要宽。

“将相和”故事里,蔺相如对待廉颇的态度,是建立在国家政治基础上的宽厚;生活中“大人不记小人过”,是建立在个人品格节操基础上的宽厚;朋友之间“以后再不能说这种话……办这种事了”的提醒,是建立在友谊感情基础上的宽厚。

“论典”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乾卦)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卦)

——《周易》

“译文”

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现代释评”

周文王姬昌能够打败力大无穷、残暴无比的殷商纣王,原因之一就是他不但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关心民间疾苦,勤于政事,兢兢业业地治理国家。更是以仁德为本,宽厚待人,保持质朴的美德,这样,才博得了百姓的拥护和爱戴,才深得民心。这样,周族才逐渐兴盛起来。而为了使自己更有实力,周文王重视人才,礼贤下士,一大批仁人志士前来投奔。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姜尚,即姜子牙。一次姬昌外出游猎,在渭水支流石番溪畔,见到正在垂钓的姜尚,攀谈后得知姜尚是个通晓天下形势、胸怀大志的难得的文武全才,就请他一起回都,立为国师。姜尚后来在兴周灭商的战争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仁厚待人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建功立业,同时更是良好的个人修养,高深的道德品质的体现。河南安阳老城区内有一条“仁义巷”,那里曾是明朝宰相郭朴的祖宅所在地。据说当年邻居建房造屋挤占了郭家一墙之地,郭家人气不过便和那家论理,一来二去闹得不可开交直至上了公堂。地方官畏惧双方都是官宦之家不敢审理,于是两家继续争执。郭家情急之下派人到京城将此事回禀郭朴,郭朴即刻回书一封。但当郭家人满怀希望地打开书信时,不想上面竟然是这样几行诗句:“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郭家人明白道理后立刻停止了诉讼并且甘愿让地三尺。而邻家得知此事后也十分懊悔自己当初的行为,他们也立即将院墙后移。就这样你退我让,原先院墙所在的地方竟然变成了一条宽可行人的巷子。

人类是生存在社会中有理性的群体。尊重他人是人际交往的前提,在言行举止中体现出个人良好的品德、高尚的节操,是每个人追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