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有智慧
11060700000028

第28章 通权达变,见风使舵

“论典”

“故一人之身而三变者,所以应时矣。何况乎君数易世,国数易君,人以其位达其好憎,以其威势供嗜欲,而欲以一行之礼,一定之法,应时偶变,其所不能中权亦明矣。”——《淮南子·氾论训》

“译文”

所以说,人的态度变化是根据时间的变化啊。况且君子施行大道于天下,国家运数在不断地改变,君子处于治理国家政务的高位上,来满足君主的好恶,凭借君主的威势来满足他的奢侈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想按照一定的礼法来顺应时局的变化,这其中就不能不通权达变了。

“现代释评”

所谓的“通权达变”就是要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因时制宜,不拘常规。而刘向在《淮南子》中所主张的“法与时变”,就是讲的要通权达变。

目前市场下,期刊的命运,硝烟四起,充满变数。信息时代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和多层面、多样化的精神需求使期刊市场逐渐呈现出“各领风骚两三年”的局面。在时代快速变革,读者群也快速分解、转化的今天,如办刊人不具有创新意识和应变意识,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落伍甚至被淘汰。那种靠“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即使是也不能无视期刊市场的特点和规律,守着老定位、老面孔吃一辈子。

所以,具有多年历史的名牌老刊,《诗刊》为了更好地生存,就在自己内部想点子,搞经营……现在《诗刊》自己搞起了针对文学爱好者的经营活动,包括创办下半月刊,举办培训班,诗会等,这样一来,杂志发行有了一定程度的上升。

而《湖南文学》改为《母语》;新锐《山花》、《芙蓉》模糊文学界限,向边缘艺术靠扰……以笼络文学外更多的读者;《星火》改为作业本大小的小开本,而且面向校园、青春……

因为期刊的定位,内容策划,营销等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本期刊要想永立潮头,就要在保持刊物个性和风格的同时,做到内容常办常新,经营求新求变。所以体现在期刊的品牌塑造上,就是市场定位要不断根据读者、广告商等对象的变化及时调整,办刊内容要体现出“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粗我精,人弃我取”的独创性,营销模式则表现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等灵活性和多变性。

“通权达变”这一处事原则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前人也把他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北宋改革家王安石认为,万物的根源来自脱离人们意志而独立存在的自然界,认为事物处在矛盾对立之中,这是万物得以发展变化的本因。这些构成了王安石变法思想的哲学基础。他提出变法的口号是:“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天变不足畏”指的是天人不相关,各有其道。自然界的灾异与人类社会的动乱同时发生,是偶然的巧合,二者没有因果联系。“祖宗不足法”是针对司马光一再要求的“谨守祖宗之成法”而提出的。王安石认为,制定法律制度的目的在于使天下安宁,民富国强。宋朝建立法律制度的宗旨应该因时制宜、因事制宜。为了摒弃流俗异论,王安石提出“人言不足恤”。国家立法不能受“人言”左右,应以国民长远利益为标准;如果以人言为恤,则不能制定善法。

无独有偶,理学家朱熹就提出了“因时制宜”的变法理论和改革主张。认为应用区分“天理”、“人欲”的方法来裁判历史,认为夏、商、周三代是“天理流行”的时期,三代以下是“利欲之私”泛滥的时期。他要求效法三代,改革时弊,重建“天理流行”的盛行。在变法的指导原则上,他指出封建的纲常名教是本,法律制度是末,不能本末倒置。在朱熹看来,变法不过是改变人心的一个条件。改革时弊的根本方法是改变人心。要尽除人们的私欲,光靠法律制度是不够的。他认为,三代以下“心术”不正的原因是“尊君卑臣”。要采取措施限制君主的专断之权。

同样,在今天,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地制宜的处事之道也被人们广泛地认同并接受。

例如,人们在选购营养保健品时就遵循着因人而异,因时制宜的原则。因为人体到底需要补充哪些营养物质,这需要根据每个人的体质、病情而决定,绝不能像购买一般食品那样随便选购营养保健品。这样不仅能给服用者带来好处,也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并防止发生副作用。

同样,在求职时,也要遵循这个原则,要能够通权达变,“见风使舵”。张某是学法律专业的,在她的几份求职简历中有着明显的不同。其中一份简历中,刘某的照片十分端庄,是典型的证件照。简历表里“爱好和特长”一栏,小李填写的是读书、上网。而另一份简历里,刘某贴上的则是漂亮的生活照,“爱好和特长”一栏写着:能歌、善舞、口才好。

原来,这不同的简历表是刘某为应聘不同的单位准备的。应聘事业单位、大型企业时,她一般都会交上前一份简历。因为她认为这些单位会喜欢稳重大方的求职者,而应聘诸如外企、合资企业时,她则会交上第二份简历,她相信外企的人比较喜欢能说善谈的求职者。

当然,有些求职者坚持非自己设定的目标不“嫁”。这一类型的求职者通常条件还不错……姿态摆得很高,不愿放下身段,待遇不如前、职称不如前、甚至公司规模不如前,一概不予考虑。有时难免会发生石头越拣越小的窘境。最好还是参考整个大环境的情势,是处于百家争鸣,企业抢着争人才的太平盛世,还是失业率节节上升的不景气时刻,最好能够因时制宜,通权达变,让自己多保有一些弹性才好。

“论典”

“看风使舵,正是随波逐流。”——宋·释普济《五灯会元》

“译文”

看风向转动舵柄,正是一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

“现代释评”

为人处世是需要那么一点审时度势和高瞻远瞩的,而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更需要通权达变、运筹帷幄的智慧。

因为人们需要与生活讲和,需要和这个社会同步。你可以不认同这个世界的成功标准……但是你必须认同物质上的满足能够带来精神的愉悦;你可以不赞同方法的多样,但是你必须承认有时候“正道而行”不若“曲线救国”。人们必须有一颗博大的心,宽容的心,学会进退,明了得失,懂得通权达变。这样才能永远在人群之中,亦步亦趋,跟随潮流,不会有在高处的不胜寒意和被异样眼光投射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