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处世的88个神奇智慧
11060200000019

第19章 名片法则:“掏出自己”,赢得他人

处世智慧:

两个人在交往时,如果首先表明自己与对方的态度和价值观相同,就会使对方感觉到你与他有更多的相似性,从而很快地缩小与你的距离,更愿同你接近,结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这里,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对方所表明的态度和观点如同名片一样把你介绍给对方,这就是名片法则。

有一位求职青年,应聘几家单位都被拒之门外,感到十分沮丧。最后,他又抱着一线希望到一家公司应聘,在此之前,他先打听该公司老总的历史,通过了解,他发现这个公司老总以前也有与自已相似的经历,于是他加获珍宝。在应聘时,他就与老总畅谈自己的求职经历,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果然,这一席话博得了老总的赏识和同情,最终他被录用为业务经理。

无疑,这个青年的做法是聪明的,了解他所要面对的人,使用名片法则,“掏出”与老总相似的经历,从而首先从感情上赢得了老总的认同。那么这份工作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他的囊中之物。

里根迎合选民的手法就变化多端,富有吸引力。在向一群意大利血统的美国人讲话时,他说:“每当我想到意大利人的家庭时,我总是想起温暖的厨房,以及更为温暖的爱。有这么一家住在一套稍嫌狭小的公寓房间里,但已决定迁到乡下一座大房子里去。一位朋友问这家一个12岁的儿子托尼‘喜欢你的新居吗?’孩子回答说:‘我们喜欢,我有了自己的房间。我的兄弟也有了他自己的房间。我的姐妹们都有了自己的房间。只是可怜的妈妈,她还是和爸爸住一个房间。’”

里根的这个笑话明显地拉近了他与当选民的心理距离,有效地推销了他的形象。他所使用的,就是一种名片。让自己亲和的形象深入选民之心,那么这些人自然会投他一票,谁会拒绝与自己的心灵相近的人呢?

相传,布袋和尚是五代梁朝的高僧苏东坡曾写有《布袋和尚像偈》一首:“柱仗指天,布袋着地,掉却数珠,好一觉睡。”什么意思呢,真是令人费解。

好在鲁迅先生解开了这个谜。他在1923年6月12日致孙伏园的一信中,也曾提到布袋和尚。鲁迅说道:“往时布袋和尚带着一个大口袋,装些零碎东西,一遇见人,便都倒在地上道,‘看看,看看’。这举动虽然难免有些发疯的嫌疑,然而在现在却是大可师法的办法。所谓布袋和尚的真相,原来就是鲁迅认为“大可师法”的那种勇于自我暴露的精神。布袋和尚打开布袋来自我暴露,就是将自己的信息展示给别人,从而掏出了自己的“名片”。主动将自己东西给别人看,无疑会拉近自己与他人的距离,交得同心人,再睡一好觉,不亦快哉。

名片法则有助于消除别人的防范心理,缓解他们的矛盾心情,也有助于减少信息传播渠道上的障碍,形成情投意合的沟通氛围。所以自我展示、自我暴露,甚至是暴露自己的缺点,都可以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喜爱。

“你哭过吗?”一次,有位记者在大庭广众场合采访世界垒球王史蒂夫·加夫时,突然提问道。众所周知,男子有泪不轻弹,何况是一个迷住千百万观众的体育明星呢!看来,这个记者先生在众目睽睽之下提这个问题,是很有点挖垒球王的内心深层信息的打算,但似乎也有点揭其“非男子汉”之短的嫌疑。那么,垒球王作何回答呢?“哭过”,他说:“我觉得在某种场合掉眼泪更象个男子汉,因为这表现了你是个实实在在的人。”如此坦率地将自知而人不知的信息暴露于众,结果如何呢?不说自明,观众们更加喜欢这个实实在在的形象了。

恰当地使用“心理名片”,可以尽快促成人际关系的建立,但要使“心理名片”起到应有的作用,首先,要善于捕捉对方的信息,把握真实的态度,寻找其积极的、你可以接受的观点,“制作”一张有效的“心理名片”;其次,寻找时机,恰到好处地向对方“出示”你的“心理名片”。这样,你就可以达到目标。

感悟箴言:

在当今社会,大家都住在商品房里,用钢筋水泥把彼此隔开,工作中也是彼此相隔,人际交往因此淡薄。主动向别人出示你的“名片”,交往就有一个好的开始。掌握名片法则的应用艺术,对于人际交往以及处理人际关系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