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战国非常人物:揭开尘封的历史内幕
11050400000056

第56章 燕昭王

黄金台由燕昭王建造,黄金台不是黄金砌成,台里也没有黄金,只是一所接待处,一面旗帜,一个广告,告诉天下人,我求才若渴。

这是郭隗给燕昭王出的主意。郭隗学无所长,默默无闻,诸子百家样样不通,燕国一个普通人。他只懂一种功夫,揣摩人意,看透燕昭王的心。燕昭王是个愤青,继承老爸燕王哙偏执的性格,急于一雪国耻。继位之后,一天到晚脑袋不装别的,雪耻,雪耻,报仇,报仇,雪燕国亡国之耻,报父王身死之恨。忘记列强中燕国最弱,即使是春秋时代的霸主秦国也是一步一个脚印地来,而他却妄图一口吞并齐国。

有出格的想法,肯定有出格的做法。郭隗对燕昭王说:“齐国乃大国,燕国国力弱小,大王要实施人才战略,招揽天下人才。”

燕昭王说:“先生说得太对了,我知道燕国国小力弱,无力报仇,但是亡国之恨不能忘,先王之耻不能不雪,这是我的心愿。燕国地偏土稀,有才能的人不愿意来,先生有什么办法找到人才吗?”

郭隗道:“简单,势利眼外加厚脸皮。”

燕昭王说道:“愿闻其详。”

郭隗道:“势利眼不是见钱眼开,而是见才眼开。称王的人和老师相处,称霸的人和大臣相处,亡国的人和奴隶相处。谁对燕国有用,您和谁相处,哪怕他f{{身低贱。您要亲自去请,别怕丢人。”

燕昭王道:“我应该先拜见谁呢?”

郭隗道:“古代有个国君用千金买千里马,买了三年买不到。有个宫廷中负责打扫卫生的人说有办法买到千里马,国君派他去买。不出三个月,此人仅花费五百金便买回一匹千里马。国君一看,是颗死马的马头,勃然大怒,有病啊你。此人不慌不忙说,死千里马肯花五百金买,何况活千里马呢?果然,不到一年工夫,先后有三人带着千里马来卖。”

郭隗见燕昭王侧耳倾听,眉头微皱,听得仔细好像没回过味来,索性直说道:“大王想招揽天下才士,从郭隗开始。”

“你?”燕昭王一犹豫。

郭隗道:“我就是那匹死千里马,看似什么用都没有,其实大有用场。天下人才一看大王竟然对我这种微末小才之人重用,怎么还会嫌路远呢。”

燕昭王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先生妙计。”

郭隗笑道:“不算什么,在下还有一计,大王筑一座高台,放置燕国边境。高台迎客,对外宣称堆满黄金。天下之人莫不爱财,即使他故作清高,他的父母、妻儿、亲戚朋友那些俗人都是爱财的,听说大王用黄金迎客,还不把他们撵到燕国来。”

燕昭王大喜道:“先生哪里是什么死马,真真是我大燕国,活着的千里马呀。”

郭千里马从此交上大运,财源滚滚,名利双收。燕昭王拜师傅,盖别墅,事事请教,日日请安。

黄金台吸引到众多人才,苏秦只是其一。大名鼎鼎的乐毅,赵国的剧辛,还有燕国死对头齐国的人才,大师驺衍从稷下学宫跳槽来到燕国。燕昭王大为重视,一则驺衍是阴阳家掌门人,几乎相当于开山掌门。二则从稷下学宫而来。从敌人那边来的人才更应该尊重,让其他人以其为榜样,快快归顺我燕国。

燕昭王谦卑到何种地步,不仅古人无法想象,今人亦无法想象。“拥彗先驱”,不是像老巫婆那样骑着扫把来,而是手里拿着扫帚到边境迎接。不铺红地毯,那多没诚意,燕昭王亲自动手扫出一条路来。进入燕国王宫,请驺衍上座,自己和驺衍的学生一同下座。燕昭王给驺衍修建一座大大的别墅,叫别墅委屈了,那叫碣石宫。经常去听课,记笔记,恭恭敬敬如同学生。现在哪个国家的领导人做得出来,对人才如此尊重,不管科技人才也好,思想家也好,没有的事情。燕昭王以区区弱小的燕国在列强眼皮底下一度灭亡齐国真不是偶然的。当然一切都是炒作,有目的,目的性很强。

大家不能小视炒作的力量,从小物到大件,从明星到乞丐,无不靠炒。茶叶靠炒,绿逗靠炒,股票靠炒,房子靠炒,演员一炒就红,品牌一炒就旺,丑女一炒变芙蓉,乞丐一炒就犀利。燕昭王一炒,那就是千古贤君。两千年来,怀才不遇的才士们梦中念叨着燕昭王,唐代诗人陈子昂赋诗一首,感怀燕王:“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今已矣,驱马复归来。”陈子昂登上幽州台,大发千古感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见不到燕昭王的风采,不会穿越功夫,也无时光隧道,而苏秦有幸生在那个时代,那个战国纷争的时代,他让时代刻下灿烂辉煌的传奇人生。

燕昭王对苏秦自然不会像对驺衍那样拿着扫帚扫地,毕竟苏秦只是革根阶层,驺衍是大教授,稷下学宫排在前面的学者,领巨额薪水,桃李满天下,粉丝成群结队,战国红透半边天的红人。早些年驺衍去魏国时,老迈年高的魏惠王不顾身体条件不允许,亲自到郊外隆重迎接。到赵国观光讲学,赵武灵王的儿子平原君“侧行撇席”,不敢和驺大掌门人并行,小心翼翼侧着身子服侍,抢在仆人之前用袖子拂座位上的灰尘。当然脏不了衣袖,哪有灰尘,服务员早擦得一尘不染,干干净净,那是表示恭敬、尊重。

反观苏秦,挑着担子,打着绑腿,风尘仆仆,一脸疲惫,哪里像才士,打工仔差不多。燕昭王虽然没带扫把,仍然亲自到郊外迎接。苏秦非常感动,秦王拒人千里之外,赵王根本不朝面,瞧人家燕王。姑且不论贵贱,两人年龄也差不多。苏秦感动得五体投地,强忍夺眶而出的泪水。一个做大事的人不能有眼泪,不能有儿女情长,否则会被人瞧不起。真诚的泪水是害人的,只有表演的泪水才是有益的。

单凭燕昭王十里相迎,苏秦已将性命交给此人。士为知己者死。就像苏秦日后信里写的话,“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这是何等的感动,一个怀才不遇,有家难归,四处漂泊之人,遇到贵人,带来荣华富贵的贵人,岂能不死心塌地?

燕昭王身材高大,气宇轩昂,身着一袭蓝衣,说话声音洪亮。赵燕多悲歌慷慨之士,燕昭王不像一国之君,倒像轻死急人的侠客。通过燕昭王,苏秦发现一个秘密,燕国不能称霸天下却能长处蛮荒北境自保的原因。燕国人思想纯朴简单,重情重义。苏秦看得出燕昭王眼睛里流露出来的企盼,那种企盼像火一样灼热,整个眼睛都要燃烧起来。

苏秦不急,已经学会控制真实感情的流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失败使人成熟。苏秦没有像上次在咸阳那样,急不可待地兜售才华与策略,而是淡淡地提出一个条件,“我想四处走走,看看燕国的风土人情。”

简单至极的条件,燕昭王没有理由拒绝,爽朗地答应下来。燕昭王拿不准眼前又黑又瘦、容貌憔悴的书生是否真正的奇才。到燕国来的人才很多,不乏驺衍等大师级的人物,但燕国没有改变,一切如常。经历过一次又一次失望,燕昭王心急如焚,不知有生之年能否实现心中的大志。

数日之后,苏秦进宫廷拜见燕昭王。燕昭王坐在席上拿着刀具悠闲地削着甲叶,身边有个衣着俭朴的女子熟练地编制穿甲用的绳子。见苏秦进来,燕昭王放下手中的活,问道:“客人在蓟都住得可好?”

苏秦施礼道:“大王为我安排好一切,苏秦感激不尽。”随后,话锋一转道:“编制铠甲不是君王该做的事情。”

燕昭王淡然道:“闲来无事,聊以打发时间。客人请坐。”

苏秦正襟危坐,说道:“我不过是东周的一介农民,扔下农具来见大王,因为听说大王为人重义气,品行高洁,顺应民心。我到过邯郸,邯郸人对大王的评价高过东周。我不相信耳朵,只相信眼睛。”

燕昭王道:“客人住在蓟城是对我的考察吗?”

苏秦道:“是的,因为我要做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这件事没有贤明君主做不来。

燕昭王道:“客人可有所收获?”

苏秦道:“我遍观燕国的大臣,和燕国人民进行过交谈,确信大王是天下的明君。,”

燕昭王毫无表情,他要治国平天下的大才,不是溜须拍马的小才,淡淡道:“客人眼里的天下明君是什么样子?”

苏秦道:“我听说,明君喜欢听自己的过失,不喜欢听优点。所以,我要说说大王的缺点。

燕昭王一愣,这个家伙敢于挑我的毛病,倒非寻常人,问道:“我有什么缺点。”

苏秦道:“大王为燕国制定的国家战略是错误的。”

燕昭王心头一动。齐国与燕国世仇,齐宣王一度占领燕都,灭亡燕国。自己在秦、赵两国帮助下复国,迫于齐国强大的军事压力,燕昭王不得不妥协,接受战败的羞辱,与齐国结盟。对抗齐国又不能与赵国翻脸,故而燕国继续与赵国交好。燕昭王打碎牙和血吞,这些年的愤懑与羞辱几乎令这位豪气凌云的北方男儿崩溃。心中的苦楚和悲痛能对谁讲呢?燕昭王心里想着一回事,嘴上却说着另外一套:“我与赵国和齐国结盟有何不妥?”

苏秦道:“齐国、赵国与燕国相邻,灭燕者非赵国即齐国,秦、楚、魏、韩四国皆不可能越过他国灭亡燕国。齐、赵是燕国的敌人再明显不过,而其他四国则可做燕国的朋友。大王反其道而行之,善待仇敌,讨伐朋友,对燕国有什么利益呢?”

燕昭王正色道:“我决不会进攻齐国和赵国,我们三国的友谊地久天长。”

苏秦笑了,眼光投向地上的甲叶,“大王说假话。我听说您整日坐卧不宁,食不甘味,心中定然隐藏着天大的心事。大王亲自削制甲叶,这叫卧薪尝胆。难道大家看不出来吗?既然大家都看得出来,齐王和赵王会看不出来吗?不要以为自己聪明,别人都是傻瓜。没有算计人的想法,却引来人家的怀疑:有算计人的念头,却让人知道。计谋未定,外人早已知晓。您的计划太天真、太笨拙。”

燕昭王打了一个寒战,吃惊地看着眼前落魄的书生,苏秦那双锐利的眼睛可以看穿内心深处隐藏的秘密。明人面前不说假话,燕昭王实话实说:“我与齐国有深仇大恨,亡国之痛,两次兵败的耻辱。我无时无刻都想战胜齐国,报仇雪恨。我削甲叶,希望上天可怜我这个不肖的君王,无能的君王。”燕昭王手指身旁的女子,继续说道:“她是我的妻子,我希望用我们的虔诚感动上天,上天会有所感应的。”

燕王后施施然站起身,向苏秦行礼。苏秦急忙起身,一边回礼一边想,真是一对疯狂的夫妻,燕国注定会在两人手里达到顶峰。苏秦道:“上天不会帮助燕国,只有人能改变燕国的命运。”

燕昭王叹息道:“燕国国小力弱,不是齐国的对手。客人如果能让燕国战胜齐国,我把燕国托付给您。”

苏秦道:“世间没有打不败的国家,只有不知进取的人。我请求去齐国,观察一下齐国新君和执政的孟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