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金融审计
11044200000060

第60章 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审计

现阶段我国经济责任内容主要包括财务收支活动的真实性,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管理活动的效益性、合法性,领导人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以及企业的发展潜力等。因此,经济责任审计内容除第二节简述的对领导人是否贯彻执行我国的金融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是否依法经营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审计。

一、经营目标和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审计

金融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经济指标,包含着丰富的经济内容,能够最为直观地反映企业的赢利水平和经营状况,是评价经济责任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最主要的依据,可以运用比率分析、趋势分析和结构百分比分析等方法,计算、分析有关财务和经济指标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作出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准确评价领导干部的业绩或责任。具体可审核两点:

(1)各项业务活动指标的完成情况,包括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吸收储蓄、压缩不良资产、实现规定的业务规模(如保费收入、信用卡业务量等)。这种审计应与计划相对照,进行综合评价。

(2)各项财务指标的完成情况,可结合财务管理指标完成情况的审计结论作出评价。

在运用上述指标进行分析时,一定要遵循客观性原则。比如,职工收入及福利的增长幅度等于或稍低于单位经济效益的增长幅度是正常的,如果其增长幅度大大超过企业经济效益增长幅度,或者经济效益下降甚至亏损,职工收入及福利仍然大幅度增长,则很可能是领导人的短期行为所致。其次,要注意指标的层次性,利用不同层次的指标,分析不同层次的问题。

二、行使经济权力情况的审计

行使经济权力是指被审计责任人履行其岗位职责,因为这些职责的履行一般与经济活动有关。对行使经济权力情况的审计,主要应结合被审计责任人的岗位职责进行。

(1)审核被审计责任人的岗位职责是否明确。如果没有明确的岗位职责,无法想像责任人能较好地履行其职责所规定的职责是否合法、合理、合规、适当。

(2)被审计责任人是否正常履行了其岗位职责,正当地履行职责赋予的经济权力,如贷款审批权、呆账贷款的核销权等,有无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情况,有无滥用职权的情况等。

三、资产保值增值的审计

作为金融企业领导人,首要责任是防止亏损,保持资本金的程度,保证资产的保值增值,在此基础上,不断实现赢利和资本积累,审计金融企业资产是否保值增值,应在资产真实性审计的基础上,将离任时资产负债表中所有者权益部分与领导人任职期相比较,即:离任时所有者权益÷任职期所有者权益×100%计算资本保值增长率,其结果等于100%为保值,大于100%为增值。

四、领导者本人执行廉政纪律情况审计

对领导者本人执行廉政纪律情况的审计,一是通过对财务的审计,检查领导者本人是否违规报销应由个人负担的各项费用,是否存在私设“小金库”行为,特别注意有无为本单位的利益而损害全局或国家利益的情况,是否存在个人长期无偿占用甚至白占公共财产的行为;二是通过座谈或群众举报,发现问题和线索,追踪资金流向。

廉洁和对保证金融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和反腐败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考核干部的重要的一环,应予充分重视。

五、未来发展和获利能力审计

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只强调离任责任人任期内的经营行为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完成各项任期目标,而忽视了任期内的经营行为对本单位长远发展的未来获利能力的影响,这可以说是许多金融机构存在短期行为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对其责任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在评价责任人任期内经营行为的合法性、合规性的同时,还应注重对其所在单位的未来发展和获利能力进行考核。

【主要概念】

经济责任审计 经济责任审计对象

【复习思考题】

1.何谓经济责任审计?试述其特征。

2.如何对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

3.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应坚持的原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