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金融审计
11044200000046

第46章 过渡性资金的审计

过渡性资金是指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临时性、偶然性或一时不能定性处理的款项。包括各项应收款项、各项应付款项和预提费用等。各项应收款项属于流动性资产,主要包括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等;各项应付款项属于流动性负债,主要包括应付利息、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缴税金、应付利润、长期应付款、其他应付款等;预提费用则是指金融机构预先提取但尚未支付的各项费用。加强对过渡性资金的管理,是防止扩大列账范围,督促被审计单位及时清理或摊销挂账资金,正确计算损益的重要措施,也是对金融机构财务审计的重要内容。对过渡性资金进行审计,主要检查是否都是业务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临时性占款,是否严格控制列账范围,正确使用账户,坚持审批程序,经常进行清理。

一、应收账款的审计

对应收账款进行审计,主要是对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可行性,应收账款收付业务的合理性、合法性、可靠性及应收账款处理的适当性的检查。

(一)应收利息的审计

应收利息是金融机构在权责发生制下,应向客户收取但尚未实际收到的利息。检查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应收利息的计算是否正确。通常可以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抽查各类贷款在计收利息的过程中,是否正确执行国家利率政策和有关规定,贷款本金、利率、期限有无差错;是否严格执行了权责发生制,对应收未收的部分是否在账务上进行了正确反映。

(2)逾期贷款的利息应转入表外核算。根据有关规定,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其应收利息转入表外核算,检查时应注意被审计单位在期限的把握上是否正确,有无利用将正常的应收利息计入表外以调节当期损益的情况。

(3)检查贷款应收利息的核销是否合规。应注意核销的应收利息是否符合坏账损失的条件,审批手续是否完备;核销的内容与批准文件是否一致,有无任意核销应收利息的情况;同时,检查账务处理,注意其使用的会计科目是否正确。

(4)检查确认为坏账的应收利息的收回核算情况。已核销的应收利息收回时应计入其他营业收入。检查时应注意其是否如实地反映了收回的已核销应收利息,科目使用是否正确,有无列入其他科目核算或不入账而进入“小金库”的情况。

在具体审计时,如只从被审计单位入手难度较大,必要时可延伸到借款单位去调查。

(二)其他应收款的审计

其他应收款是指金融机构应收、暂付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款项。包括各种应收的赔款、罚款,按规定垫支的职工差旅费,储蓄业务备用金,应收、暂付上级单位和所属单位的款项,待处理出纳短款,错账损失以及其他应收、暂付的款项等。金融机构应按款项类别和单位、个人进行明细核算。其他应收款核算的内容较多,是比较容易隐藏问题的科目,通常都是金融审计工作的重点。检查时应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

(1)检查是否严格控制其他应收款的列账范围。各种应收、暂付款项是否都是正常业务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临时性占款,有无将基本建设开支、购置固定资产开支、职工福利支出及非营业性的垫款等记入了其他应收款;或将一些不合理的支出暂挂在其他应收款账户;或在其他应收款账户中从事放款业务。

(2)检查其他应收款是否坚持进行审批。除业务性的过渡款项可按有关规定办理外,其他占款应由有关部门提出凭据和意见,按程序经过审批后列账。检查时应注意审批手续是否完备,有无未经过批准随意列账的情况。

(3)检查其他应收款是否真实。其他应收款是否按债务人进行分户核算,债务人是否确实存在,金额是否正确,是否列明债务人;对没有明确的债务人的应收款,应查明原因,并可通过检查原始支付凭证来明确债务人;对大额的、长期挂账的应收款可采取发函询证的方法,以便从外部取得其他应收款是否真实准确的有力证据。

(4)检查是否建立催收制度,经常进行清理。各种应收款应当及时清算、催收并与对方进行对账;对长期未能收回的其他应收款,应查明原因,看其有无利用长期挂账来达到挪用公款的目的的情况。

对应收账款进行审计的常用方法有:常规检查。就是将应收账款明细账余额与总分类账余额进行核对,将应收账款的账、表、单证相互核对,看其是否相符。逐户检查。就是按照应收账款的明细账户逐户查明应收账款数额的大小,时间的长短,付款方式、客户与被审计单位是否属于正常的业务往来等。编制应收账款账龄计算表。就是通过编制应收账款账龄计算表,用来分析各种应收账款的可收回金额,未收回账款的原因,并据以检验呆账备抵的合理性。发函询证应收账款。就是通过向被审计单位的债务单位或有关人员直接发函询证有关应收账款余额,据以从外部取得应收账款真实正确性的有力证据。

二、应付账款的审计

应付账款是指债务已经确立,应向债权人支付的各种款项的总称。对应付账款的审计,也主要是对应付账款的合理性、合法合规性、可靠性及应付账款处理的适当性的检查。

(一)应付利息的审计

应付利息是指金融机构吸收的各项存款,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计提的当期应付未付利息。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检查应付利息预提的范围是否正确。按照有关规定,凡1年期以上(含1年)的单位定期存款和个人定期储蓄存款均应预提应付利息,在核算上,“应付利息”科目下分别设“单位定期存款利息户”“定期储蓄存款利息户”。检查时应注意有无应该预提而没有预提,到期利息支付时直接从成本中列支的情况,因为这样处理不符合配比原则,会造成损益的不真实,这是目前金融机构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有无扩大预提范围,多提应付利息的问题;或虽已预提,但实际发生时又直接从成本中列支以调节当期损益的情况。

(2)检查利息的计提方法是否正确。检查时,首先应注意被审计单位是否按不同的定期存款种类、期限分别计提应付利息,有无将不同种类、不同期限的定期存款放在一起计提的情况;其次,检查利率的使用是否正确,有无擅自提高或降低利率的情况,如遇利率调整,更应注意利率的适用情况。

(二)应付工资的审计

应付工资是金融机构一定时期内应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审计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工资计算和发放的检查。首先,检查工资总额的组成内容是否与国家规定的内容一致,有无漏计或多计工资项目;其次,检查应付工资中各个项目的计算是否准确,标准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有无超标准发放工资等情况;最后,注意各种代扣款项计算是否正确,会计处理是否得当。

(2)工资费用分配的检查。按照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在月内发生的全部工资,不论当月是否全部发放,都应通过应付工资科目核算,计入当期成本。检查时应注意是否存在提前分配、推迟分配或重复分配的问题,是否存在以工资的分配来调节当期损益的情况。

(三)应付福利费的审计

应付福利费是金融机构按规定标准(现行职工福利费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4%计提)提取尚未支用的职工福利资金。主要用于支付职工医药费,医务人员工资,医务经费,职工困难补助,职工浴室、理发室、托儿所、幼儿园的人员工资和集体福利设施支出,支付独生子女保健费等。检查时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提取时其工资总额的构成内容是否合理正确,提取标准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有无扩大提取范围和提高提取标准,多提福利费的情况;二是应付福利费的使用范围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是否进行了审批,有无变相增加工资津贴等私分公款的情况。

(四)应缴税金的审计

应缴税金是金融机构在一定时期,按税法规定计提应向国家缴纳的税款,在提取以后、交付以前形成的一项负债。金融机构应缴纳的税款有:营业税、教育费附加、城市维护建设税、所得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凡应缴纳的各种税金,在会计核算上都要通过应纳税金科目处理。检查时应注意各项税款的计提是否正确,是否在规定的科目中列支,有无错列的情况;应缴税金是否及时缴纳,有无拖欠税款或偷税、漏税等情况。

(五)应付利润的审计

应付利润是金融机构应付给投资者的利润,包括应付国家、其他单位及个人投资者的利润。根据规定,金融机构应按有关规定、协议和合同,按时计算和支付投资利润。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检查其是否按规定的利润分配顺序来分配利润,应付利润的计算是否正确,有无多提多分的情况。

(2)检查应付利润的支付情况。检查实际支付的数字与计提的数字是否一致,有无弄虚作假,少给投资者分配利润的情况,利润是否按规定付给了投资者,有无借分配利润的名义转移利润的情况。

(六)其他应付款的审计

其他应付款是指金融机构应付、暂收其他单位或个人的款项。包括职工未按期领取的工资、应付暂收上级单位和所属单位的款项、应付退休职工的统筹退休金、待处理出纳长款、待处理错账、清算退票以及其他应付暂收款项,应缴纳的教育费附加、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与预算调节基金也属于其他应付款的内容。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是否严格控制其他应付款的列账范围,是否是正常业务引起的各种应付、暂收款项。

(2)其他应付款有无确切的付款对象,有无虚构债权人、虚构债务,以及截留收入隐藏在该账户中的情况,必要时可对大额、长期挂账的其他应付款进行函证。

(3)是否经常对其他应付款进行清理,保证偿还,对长期不清的应付款项,应查明原因,无法支付的款项应及时转入营业外收入。

三、预提费用的审计

预提费用是金融机构在权责发生制下,预先提取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种费用。如预提的租金、保险费、固定资产修理费等。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预提费用的提取是否合理。预提费用应按费用种类设置明细账,检查每个种类是否确实需要,是否符合收入与费用相配比的原则,并结合费用计划检查预提费用的预提依据,预提的期限、数额、计算等是否正确,有无多提、少提或随意预提的情况,或已经预提,但在发生时又重复计入成本,将预提费用作为调节损益的一个手段的情况。

(2)预提费用的使用是否正确。检查预提费用的使用是否经过了一定的审批手续,与预提费用的目的是否一致,与费用计划是否有差异并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检查差异的会计处理是否得当,如果已预提的数字小于实际支付数,其差额应计入成本,如果预提数大于实际支付数,多提的费用应冲减成本;检查有无长期只提不付,久悬账而不结,造成成本和利润不真实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