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渊源研究
11042300000046

第46章 世界主题的转变与邓小平的外交思想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

正确分析时代主题,并以此作为根据确定我国的对外政策,是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核心,也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主题就是时代特征,只有正确地分析世界形势,才能把握历史发展趋势,确定正确的战略和策略。

20世纪70年代以前,世界形势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当时,列宁对世界形势的分析是:帝国主义就是战争;战争将导致革命。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殖民地国家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风起云涌,证明了列宁的分析是正确的。

1943年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苏军从防御转向反攻,反法西斯同盟国家召开了一系列会议,此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两极格局。1943年11月至12月德黑兰会议、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以后,雅尔塔体系逐渐形成。1946年,丘吉尔宣布:铁幕已经降下,冷战已经开始。1949年成立了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955年成立了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公约组织。实际上,标志着以苏美两个超级大国为首的两大阵营形成、两极格局逐渐形成。1991年,东欧剧变、两极格局被打破之后,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

面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政治格局的巨变、世界经济发展、科学技术革命的现实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新矛盾、新问题,邓小平不失时机地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科学论断。这一论断精辟地概括并准确地把握了时代特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是新时期党对国际形势认识的最重要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对国际问题的论识与国际战略成熟化的标志,是中国国际战略与外交政策的一次理论飞跃。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是我们对时代特征的基本概括。和平问题主要是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问题,也包括用和平的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制止局部战争的问题。发展问题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问题,是谋求世界经济,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整体健康发展的问题。和平与发展是紧密关联的。发展依赖于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平需要以经济与社会的充分发展作为坚实的基础。和平是发展的条件,发展是和平的基础和主要内容。当然,邓小平也充分认识到:“这两大问题一个也没解决。”

二、邓小平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

(1)发展总趋势:和平与发展。

(2)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平、稳定、公正的国际新秩序。

(4)坚持同各主要国家继续打交道,搞好关系,反对制裁。

(5)中国永远不称霸,也永远不当头。

(6)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的国家搞好关系。

(7)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8)要根据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四项原则处理同各国共产党和其他政党的关系。

三、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纲领和基本原则

(一)基本纲领

1.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在新的历史时期,把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作为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纲领,是出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虽然战争的危险减少,世界出现了和平与发展的趋势,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仍未消除;世界各种矛盾在深入发展,局部战争和冲突接连不断。这些因素都阻碍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程。中国面临着发展和摆脱落后的任务,既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也需要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要发展,必须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同时,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应该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作出更大的贡献。因此,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出发点。

2.独立自主

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基石,也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必要前提和保证。没有独立自主的权利和能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自尊、自立和自强,更谈不上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我们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主权是国家的根本属性,是各国人民长期奋斗的结果,也是国际法赋予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国家活动的目的是追求国家利益。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民族尊严,维护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维护中国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对世界政治经济事务的参与权,是我国的根本利益,也是我国外交的根本任务。现阶段,中国外交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方面的工作重点是:坚决反对一些西方国家利用所谓的人权问题、台湾问题、藏独问题、疆独问题等干涉中国内政、破坏中国的统一;坚决抵制它们用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和其他手段对中国进行渗透、颠覆、分化、西化的图谋。中国希望同一切国家保持友好合作的关系,但绝不能以损害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改变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代价。

2.坚持独立自主和不结盟

就是不怕孤立、不怕侵略和威胁,不怕封锁和制裁,不屈服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做任何外国的附庸,不允许任何外国侵害中国的利益,本国的事情按照本国的实际情况来办;在处理国际事务时,中国根据问题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坚持实事求是,伸张正义,不拿原则做交易;在国际关系中,中国既维护自己独立自主的权利,也尊重世界所有的国家都享有的同一权利。中国反对恃强凌弱、以富压贫,主张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强弱,一律应独立自主地参与国际事务。不结盟也是中国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则。所谓不结盟,就是不与任何国家和国家集团结盟,不参加任何军事集团、不搞政治游戏、不打政治牌。

3.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在处理国家之间关系中,坚持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五项原则是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本质特征,也是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赞同的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和最好方式,其根本宗旨就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繁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适用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关系,也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关系,还适用于经济发达程度相似或悬殊的国家关系。

4.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发展中国家数量多、人口多,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力。发展中国家以前叫做第三世界,中国同第三世界有着共同的遭遇和命运,中国属于第三世界,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今天,中国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因此要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5.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当头

不搞霸权主义,是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题中的应有之义,是由中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不当头”是“不称霸”思想的延伸和发展。1982年8月21日,邓小平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的谈话时指出:“很多朋友说,中国是第三世界的头头。我们说,头头不能当。头头一当就坏了。搞霸权主义的名誉很坏,当第三世界的头头名誉也不好。这不是客气话,这是一种真实的政治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