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艺术心理治疗的理论与实践
11042000000005

第5章 艺术治疗的应用领域

适合音乐、书画、舞蹈等艺术治疗的对象众多,艺术治疗应用的领域也十分广泛。除了一般普通中小学和大学实施的艺术教育意义上的艺术心理治疗外,专业的艺术疗法主要应用在如下领域:

(1)精神病医院。可以根据不同的病种和病情的轻重选择不同的艺术治疗形式。如对精神分裂症、躁狂症、双相障碍者可以运用美术治疗,病患期间不少病人有较高的创造激情和丰富的艺术想象,这时往往可以创作出令人惊奇的作品。

在精神病医院实施艺术治疗时,往往将各种艺术治疗和行为治疗中的代币奖励结合起来,以促进单纯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慢性精神病人社会功能的恢复。轮流运用操作性音乐治疗、书法治疗、阅读治疗对神经症、心理障碍、药物依赖等病症有较好疗效。可以让病人每两周轮换一种艺术治疗项目,每次由不同的艺术心理治疗师讲解当天治疗活动的内容和治疗作用,然后指导和鼓励患者进行实际操练,每次治疗结束前要对每个对象进行评分,到月底时可根据每人的得分情况兑换各种生活用品、文具或食品等,鼓励病人继续坚持艺术治疗。

(2)特殊儿童学校。特殊儿童,与“智障儿童”概念同义,主要指那些有智力障碍等精神发育问题的儿童。一般来说,这类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基本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都比一般儿童差或显著低于平均智力水平,伴有日常社会生活方面的明显障碍而需要依靠别人的特别协助和支持,而且这些障碍大多出现在身体发育的阶段(即18周岁以前)。精神发育迟滞、学习能力障碍、广泛性发育障碍(又称自闭症)是最常见的临床类型。这类儿童由于大脑发育迟滞等不明原因而导致语言运用和理解能力差,词汇贫乏,不能完整表达意思,常有阅读障碍、拼写障碍、计算技能障碍,人际交往和沟通模式异常,兴趣与活动内容局限、刻板和重复。因此,大多不能适应普通学校的学习,不能进行有效的语言交流。在这种情况下,艺术治疗因其所具有的非语言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特殊儿童的教育、治疗和康复之中。其中,音乐治疗、美术治疗、语言治疗最为常见。

在特殊儿童中实施艺术治疗,不仅有助于提高被治疗者的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而且可能发掘出其天赋的某些艺术才能,拓展改变当事人的命运和前途。早在1944年,维也纳小儿科医生汉斯·阿斯伯格就发现了一种具有特殊天赋能力和行为特质的“自闭式精神异常儿童”。1981年,美国的罗娜·吴引(Lorna wing)为了纪念汉斯·阿斯伯格,便将具有这类特质的症状命名为“阿斯伯格综合征”。当人们用阿斯伯格综合征的眼光去审视历史时,突然发现安徒生、贝多芬、莫扎特、凡·高等名人都可能是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天才。事实上,在所谓的特殊儿童中就有一些可能是阿斯伯格综合征。据新闻报道,当代35岁的英籍印度人斯蒂芬·威尔夏就是一个自小患有自闭症的画家,但他有着惊人的记忆力和绘画天赋,在特殊学校老师的引导下,他的这一天赋得以发掘和培植。现在即便身处异地,他只要在街上转一圈,就能把街景建筑等景观像电脑扫描一般在大脑中储存下来,再凭记忆在画布上还原再现。2005年以来,斯蒂芬凭借这种超常的天赋绘制了东京、罗马、马德里、法兰克福、迪拜、耶路撒冷、纽约等世界超级大都市的全景。

(3)普通心理门诊。在综合性医院的普通心理门诊有具有一般心理问题(如婚姻、家庭、亲子关系、人际关系、工作压力等)、心身疾病(如失眠等)、边缘人格障碍、精神病、神经症(如焦虑症、强迫症等)等各种各样的咨询对象或来访者。如果不需要或在咨询者不愿意接受药物治疗的情况下,心理咨询师通常就只能实施认知疗法、精神分析等谈话治疗,而行为疗法在门诊大多也只能变为口头指导,由患者回家自己实施。经验表明,在这种情况下,艺术治疗通常是来访者比较乐意接受的一种治疗方式。无论是咨询师借用故事、寓言来讨论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还是运用音乐治疗帮助来访者放松肌肉对抗各种焦虑,或是用房树人绘画来测量评估其家庭问题,布置患者回家阅读指定的文学书籍的阅读治疗,来访者都表现出阻抗较小和比较真诚的态度,从而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而从所周知,在医院的针灸门诊、牙科、康复等部门,音乐也作为治疗背景的一部分来帮助病人放松情绪,配合治疗,改善医患关系,提高病人精神满意度。

(4)住院病房。几乎在医院内外儿妇等所有病房都可以实施艺术疗法,但各有各的具体用法和表现形式。例如,对心脑血管病人可以实施较为安静平缓的书法疗法,对于具有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可以实施歌唱等表演型的音乐疗法,对神经症患者可以实施戏剧疗法,对儿科小病人可以实施故事疗法,等等。一般来说,住院病人在医院的时间较长,除了接受有限时间的医疗之外,还有相当多的闲暇时间难以打发。因此,具有游戏愉悦消遣功能的艺术治疗具有极大的用武之地,如果医院不考虑任何经济收益的话,增加艺术治疗肯定会增进病人对综合医疗质量和服务的满意度,促进身心康复,缩短疗程。

(5)监狱等特殊场所。目前在我国监狱司法系统普遍开展起了对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治工作,这是继学习、劳动、管理改造之后新增加的一种改造措施,受到服刑人员的普遍欢迎,这对于服刑人员认识和根除犯罪源,减少重新犯罪行为,安心改造,稳定情绪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由于服刑人员文化素质普遍较低,隐瞒心理较重,抗拒心理较强,因此,一般的文字性心理自陈测量和谈话疗法效果不佳。又由于监狱封闭性空间的特点,在这里长期生活工作自然会滋生压抑、厌倦、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和冲动性、破坏性行为,如果仅仅凭借说教、报告、谈话、惩处等一类传统的教育方法,收效往往甚微,因为这些情绪和行为问题需要依靠当事人自己的操作性行为,而并非仅仅靠认知纠正就可以解决。实践经验表明,在监狱这类特殊场所的心理矫治中运用艺术治疗是非常适合的。例如,开展感恩歌曲赛、自编自演心理剧、睡前播放减压放松音乐、针对服刑人员的心理问题开展阅读治疗等都收到了明显的教育和情绪疏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