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女性健康全书
11038800000104

第104章 春季养生要点

春天,大自然生机勃发、蛰虫苏醒,草木吐绿,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正所谓“天地俱生”。

春三月,从立春到立夏前,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春归大地,阳气升发、冰雪消融,蛰虫苏醒。自然界生机勃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所以,这个养生原则应贯穿到春季的情志、饮食、起居等每个方面,都必须顺应春天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

(1)情志

按五行学说,春属木,与肝相应。因肝喜调达,有疏泄的功能,木有生发的特性,故肝也属“木”。肝,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所以我们在春季,一定要力戒暴怒,更忌忧郁,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心境的恬淡、愉悦和平和。

(2)饮食

春季阳气初生时的饮食调养方面宜食辛甘发散之品,却不宜食酸收之味。因为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因此,我们要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理气的食品。

(3)起居

春季气候变化较大,天气时寒时暖,另外春气生发,而人体腠理也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便会减弱,所以,春天,尤其是初春时节不宜过早除去棉服。《千金要方》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另外,在春天起居方面,人体的气血就如自然界一样,需要舒展畅达,这就要求我们夜卧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克服倦懒思眠的状态,多参加室外活动,力求身心和谐,以使精力充沛。

由此可以归结一些春季的养生法原则:

(1)精神调养

戒怒

“怒”是历代养生家最忌讳的一种情绪,它是情志致病的魁首,对人体健康危害也极大。因为怒不仅伤肝脏,还伤心、伤胃、伤脑等,从而导致多种疾病。要学会控制情绪,即当你怒从心头起、将要和人吵架的时候,就要马上意识到它的坏处,并及时提醒自己,用理智的力量来疏散自己的怒气,不使之郁结心中。

疏泄不良情绪

将积聚和抑郁在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当的方式宣达、发泄出去,以尽快恢复心理平衡。

保持精神愉快

培养开朗的性格,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要“使志生”,即保持精神愉快,这点特别重要。

(2)饮食调养

温补阳气的食物

李时珍《本草纲目》引《风土记》里主张“以葱、蒜、韭、蓼、蒿、芥等辛嫩之菜,杂和而食”,除了蓼、蒿等野菜现已较少食用外,葱、蒜、韭依然是大家常吃的菜类,可谓是养阳的佳蔬良药。

多甜食,少食酸

当春天来临之时,人们要少吃点酸味的食品,而要多吃些甜味的东西,这样做的好处是能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

春季养生需要谨记下面三个重点:

(1)调神务使“志生”

春天里,人的志意应当应自然生发之气,精神舒畅,情志调达,宽怀戒怒。不常生气,不心怀愤恨,保持乐观的情绪、平和的心态,这样精气才不易耗散,脏器不易老化,形体不致疲惫,自可祛病益寿。

(2)活动以充生机

生命在于运动。“动则养形,活则血流”。有规律地、适当地做一些养生运动,是古往今来长寿者的秘诀。不过,“动”也有主动、被动之分,阳春季节,我们当以主动运动,相应春之生气,并持之以恒,长而久之,自有奇效。如果只是偶尔为之,效果就差了一些。而久不运动,某天突然兴之所至,过量的耗散身体机能,反而有害。

(3)宽身利于“发陈”

冬去春来,春阳升发,天地俱生,万物以荣。人体亦是如此。肝阳升发,气血流通,神情活跃,才能启故从新,养料源源不断,功能生生不息。所以,顺应春气,人应宽身舒怀,如此,形体得到舒缓,气血不致遏郁,内脏的各种机能才能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