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样学会和孩子说话
11033700000006

第6章 逼孩子说谎的父母

现在的很多孩子都说谎,当发现小孩子说谎,父母总会很懊恼及难以接受。因为在父母的认知里,说谎就是“坏孩子”的具体表现。当我们在面对小孩子说谎的情形时,先不要急着处罚小孩,不妨静下心来仔细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说谎?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家长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许多的孩子达不到家长要求的目标,但是又怕家长的责备,为了不挨批评,孩子就会想办法去掩盖自己所做的错事,或者是找借口推托自己的责任,当然说谎就是在所难免的了!

当孩子说谎的时候,家长会责备孩子,其实根本的原因是出在了家长的身上,如果从小就不给孩子创造说谎的机会,那长大了怎么会说谎呢?如果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即便是孩子做了错事,也去耐心的开导,共同去改正,那孩子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还有必要去撒谎吗?

大人们越是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就越是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倒不如让他们顺其自然的去发展。这样孩子才能表现自己的特长,才不至于在充满压力的环境下让他们的性格变得有缺陷。总结起来,孩子的谎言不外乎因为以下原因:

(1)想象与现实混淆。

这大多发生在6岁以下孩子身上,他们常常会将想象与现实混淆在一起,明明是自己的愿望,却说得像真的一样。比如将幼儿园的东西带回家,却说:“这是我的!”其实他并不是有意说谎,而是以为玩过的东西就是自己的。所以家长们在处理这种情况时,应针对这点进行教育。

(2)虚荣心作怪。

很多孩子为了能赢,为面子而撒谎,明明知道规则,却偏偏违反,装作无辜的样子说不知道。

(3)取悦长辈。

孩子在关心自己的长辈面前,总是表现出自己优秀的一面。因此做一些事情时不仅想做好它,很大程度上也想让父母、老师高兴,从而得到更多的奖励。一旦成功的难度较大时,为了不让父母、老师失望,只好说谎了。

(4)逃避惩罚。

有时说了考试不及格,或这个月零用钱没有了之类的话,可能就会受到惩罚。而说谎有时还真能金蝉脱壳!有了第一次说谎不受惩罚的情况,就会说第二次,而谎言像雪球一样,就越来越大。所以这也是促使孩子们屡屡说谎的原因。

(5)获得自由。

孩子看动画片或玩游戏正在兴头上,父母开始催促:“应该写作业了!”于是孩子顺口说“写完了!”因为如果孩子说:“我不想做作业”时,家长们往往不能接受这个理由,便会有下文。那想看的动画片和游戏就泡汤了,而随口撒一个小谎,就容易过关了。

(6)引起对自己的关注。

孩子总是希望被家长们关注的。而很多的时候,他们不会用语言或其他方式表达,于是就用一些谎话来表达。如一个不怕黑的孩子说“妈妈我怕黑!”实际上他只是想让母亲陪一下自己;“爸爸,我这里疼。”其实是想和父亲亲近一下。

孩子出现说谎问题当然不是光彩的事情,做为家长的你理所当然的是要好好管教孩子。可是单纯的“棒下出孝子”的做法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是不合适的。那如何教育说谎的孩子呢?

1.先找出说谎的原因

大部分孩子说谎是为了逃避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或不喜欢遇见的事物,害怕被父母责骂及处罚,而编织一堆理由企图掩盖事实。另外,小孩也会预测父母可能会有负面的反应,于是便用说谎来逃避。所以父母要运用奖赏与鼓励的方式,去诱发孩子说出实话,避免孩子一错再错或需要用更大的谎言,来掩饰自己所犯下的错误。如果孩子说出实情,父母一定要遵守诺言不给予处罚,反而赞赏他勇于认错的行为,让孩子明白父母对他的重视。

2.深入孩子的内心

在处理小孩说谎话时,首先要清楚其原因。假如孩子是为了逃避某些事情,则需要先针对他不喜欢的事情,例如:他担心功课做不好,父母可以用奖励的方法,赞美孩子做得好的部分;或是改变学习活动让做功课变成是一件快乐的事,帮助孩子渐渐喜欢并面对它,而不是用说谎来逃避功课。

3.多聆听并与孩子沟通

当孩子预期事情会有负面后果而说谎时,父母应了解孩子的需要,订立更实际的规则,假如是孩子可以做得到且愿意做的,他自然不用说谎了。另外,有些孩子会因为跟父母的接触机会少,所以用说谎的方法去争取父母的关注。换句话说,父母平日应加强与孩子沟通互动,多了解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爱与注意。

4.做一个好的榜样

孩子学习处理问题的方法,多半是受父母影响的,若父母不能做一个诚实的榜样,实在很难说服孩子要诚实。因此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好榜样,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出做不到的承诺,或骗人的话,孩子便可从中学习到好的行为。

其次不要因孩子的某一次说谎行为而为孩子定性,更不要用暴力的方式试图改变他们,这样做只能让孩子把谎话编的更圆满。为了避免孩子因说谎而对其造成身心不良的影响,为人父母者应多留意孩子的言行举止。如发现有异常时,不要先给予责骂或惩罚,反而应了解其原因与动机,再予以说服、改正。

再次,对孩子的要求、期望要合理,免得孩子因为达不到父母的要求而只好蒙骗、说谎。

提醒父母:平时就得花一些心思关注孩子的行为,在学校的种种情况或与人互动是否正常,尽到确实的关心与了解,才不会给孩子有机会说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