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样学会和孩子说话
11033700000007

第7章 请别这样批评他

对孩子的语言伤害一向被父母所忽视。其实这种伤害比身体上的伤害更惨痛,更隐蔽,更具有破坏性——伤疤留在孩子心里,表面不露痕迹,可几十年后仍在隐隐作痛,甚至把孩子改变成一个惯于伤人的人。

刀子嘴,豆腐心。父母往往如此自嘲或辩解。殊不知,正是这些刀片似的话语把孩子的心灵切成了碎片,也许在不经意间已经伤了孩子幼小的心灵。下面这些话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看看您有没有这样批评过他。

1.居高临下

“你这么做就得挨揍”、“我在你这个年龄时早就……”、“你不听也得听”等等。

要害分析

如果父母老是“高高在上”,孩子在接受批评时心理就不能平衡。这样,即便你批评得百分之百的正确,孩子也会出现“口服心不服”的反应,最后事倍功半。

2.冷嘲热讽

“你以为自己很能干吗?”、“你可是我家的天才”等。

要害分析

孩子,尤其是幼儿,最怕的是出自父母之口的冷嘲热讽。他们很难理解和自己最亲近的父母怎会说出这种贬损的话。

3.绝对否定

“你从来没有好好吃过一顿饭”、“你总是撒谎”等等。

要害分析

批评孩子是对的,但如果把话说“绝”,反过来可能引发孩子的一种逆反心理,从而导致最后拒绝接受批评教育。

4.言过其实

“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玩的玩具”、“你是全世界最美的女孩”等等。

要害分析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会渐渐分辨出你话中含有水分,于是长大成人后,对他人的评语或称赞也会将信将疑。此外,听惯父母夸大其词的赞扬的孩子,在步入社会后往往只能听好话而听不进反面意见,由此人生易遭挫折。

5.人身攻击

“你胖得像头猪”、“你蠢得像头驴”等等。

要害分析

智力再愚钝的孩子也能体会出这类话包含的“恶意”,心灵会受到莫大的伤害。此外,年幼的孩子还可能信以为真而自暴自弃,最后丧失自尊自信。

6.威胁恐吓

“若不好好做作业我就关你禁闭”、“你不乖就让你去喂狼”等。

要害分析

这类虚张声势的威吓和言过其实的表扬一样,同样会让孩子丧失对父母的亲热和信任。

7.冷若冰霜

“你没看到我正忙着吗”、“待会儿再说”等等。

要害分析

孩子从这些话中听到的“潜台词”是:大人们对我干的事毫无兴趣,他们并不把我当作他们的心肝宝贝。

父母们回想一下,自己有没有对孩子说过以上的话,有没有伤到他们幼小的心灵?难道真的找不到更好的表达方式吗?而且父母的说话方式影响孩子将来的说话风格,是不是父母们小时候也被这样说过,现在不知不觉的也用到自己孩子的身上了。

而且家长在与孩子对话的时候,往往会创造性地将上面的话不断组合成新的形式“教育”孩子。比如责备带讽刺与威胁,这样多套路多花样多翻新的组合拳对孩子的打击力当然更重了。

让我们来看这样一个小故事:

讲的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冽、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将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这场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的结果是,南风获得了胜利。这个故事被心理学家称为“南风效应”。

因为这徐徐吹拂的南风符合行人的心理状态,人们容易接受。而北风则不然。同样,如果我们在说话时讲究方式方法,考虑到孩子的感受,注意不要使孩子产生抵触情绪,让忠言顺耳,孩子自然就可以听得进去,从而收到“南风效应”,达到预期效果。

与孩子交流的最主要方式就是说话,那么做家长的就一定要在说话的方式和技巧上下点功夫。而保证说话质量的前提就是家长对孩子到底持有多少尊重!

只要父母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注意运用跟孩子说话讲理的技巧,不要粗暴呵斥,就可以避免父子或母子闹情绪。循循善诱,充分说理,是家长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其实,只要家长多一点耐心,多动一些脑筋,孩子还是很懂道理的。

孩子虽小,心中也有一杆秤,成人的每一句评语,都能让那些敏感的心灵快乐或者悲伤。为了孩子,为了自己,每位父母都需要学习怎样和孩子说话。试着改变一下自己的说话方式,你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