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样学会和孩子说话
11033700000035

第35章 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

在一次家长会上,一位家长谈起自己的孩子直叹气,他说:“谈起我的小孩,那可真叫人心急。都三年级了,做什么都懒洋洋的,上课不认真听课,作业要么不写,要么写得一塌糊涂,考起试来总比别家的小孩差。说也说多了,骂也骂过了,我拿他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几乎每位父母都有“望子成龙”的心态,于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成了他们最关注的问题。但是,有些孩子偏偏就不爱上学、甚至厌倦学习,这可急坏了家长。不久前,就有这样一位母亲苦恼地说:“我儿子对什么都感兴趣,今天要学钢琴、明天要学画画,但就是不想上学。现在的孩子真让人琢磨不透,为什么会厌学呢?”

在教育成长的过程中,作为父母的你是否常会有如下的问题:

孩子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家长;

孩子对学习没有什么兴趣,一拿起书本就开始烦躁不安;

孩子花了很多时间学习,但总是无法取得进步;

孩子必须要家长不断提醒,成绩才会稍微有点起色。

其实,许多家长谈起自己的孩子都有类似看法,这些小家伙在家长眼里是不愿好好学习的孩子,在老师眼里是不愿好好学习的学生。孩子不爱学习不一定是智力差所致。家长对孩子学习态度不正确、对孩子的学习指导不当,孩子本身早年养成的不良学习态度和习惯都是原因。

其中,家长对孩子学习态度不正确,包括对他们的期望过高、没有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只注重考试分数、波浪式关心或甚至放任不管等方面。

总结起来,孩子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父母的期望值过高。

为了孩子,家长可以放弃自己的事业,双休日可以不休息,为孩子辅导,陪孩子练琴、学画,而这使孩子的心理、身体上的压力大大增加。

(2)家长对孩子学习知识的目的定向有偏差。

将学习知识的目的定在明天而不是今天。常对孩子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得去修地球,去扫大街。”功利性过于强烈。

这样,孩子体验不到获取知识本身的快乐,而只注重别人对自己学习成绩的评价。孩子对知识本身不感兴趣,自然将学习看作是苦差事。

(3)孩子不会学习。

不会学习的孩子学得苦,学得累,学得烦。这些孩子往往学习时不集中注意力,不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学习;不能选择有关重要的内容而抛开不重要的内容;无法将学到的知识正确、合理地表达出来。

在开始学的时候没入门,对于学习这门课觉得无从下手,摸不着头脑;也有的孩子在中间环节没跟上,落下了。由于孩子不会学习,面对日益繁重的课业内容,自然产生厌学情绪。

(4)因为不自信。

“反正别人说我笨,学什么我都有学不好”,于是对于学习有一种自然的反抗,学起来有一搭没一搭的。

老师的批评,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或者是周围同学厌学情绪的不良影响导致孩子也不爱学习等。

(5)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早年养成的不良学习态度和习惯对孩子学习的影响最大,比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马虎、下课不完成作业等,这将直接关系他们后天的学习态度。

一般而言,磨蹭、依赖、侥幸和缺乏毅力等都是不良的习惯,家长应加以关注,不让孩子染上这些恶习。

父母怎样做才能让孩子爱上学习?

1.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厌学的真正原因

孩子厌学的真实背景可能是在学校自尊心受挫、承受压力能力差、缺乏学习动力等。这时,父母就要和孩子及时沟通,了解他们究竟为什么厌学,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解除心理困扰。

2.设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

动机来源于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会有三种需要,包括兴趣、成就感及受到赞赏。当孩子具备或获得满足需求后,就会对学习产生好感,然后逐渐爱上学习。面对不爱学习的孩子,最忌操之过急,诸如责骂、鞭打孩子等,这样增加孩子对学习的厌恶感。

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不爱学习的问题时,总是先将孩子责备或打骂一顿,而并没找出孩子不爱学习的真正原因,没有协助他们培养学习兴趣,这正是教育的失败之处。

因此很多后天可以栽培的孩子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无法上进。

家长应该不时给予孩子鼓励、奖赏,通过赏罚分明的方式让孩子了解及改正他们的过错。需要强调的是,遇上孩子学习不好、不爱学习时,家长不应只抓分数,而要抓意识,从根上找原因,一人一把锁,针对孩子的问题找出具体的解决方法。

考试只是评估孩子的学习程度,即使不理想也不必过于紧张。有一些心急的家长在看到孩子的成绩单后,总是拿隔壁邻居家的小孩和自己的孩子进行对比,甚至猛烈批评自己的孩子,使孩子受到打击。

这样做,使孩子毫无脑力劳动后的快乐感和自豪感,严重时还会使孩子产生没有出路的想法,于是各种恶劣的事情就会发生。其实这都是不应该出现的情况,作为自制力还比较差的孩子,有错误是难免的,可是作为成人的家长,若对有些问题采取不理智的行为,那就大错特错了。

作为家长,应该正确看待孩子们的学业成绩。目前,还有很多家长把学科成绩的评分与学生的素质、道德、品质等同起来。他们谈起某某孩子成绩差,就会认为他在其他方面也不如人,是个差生。

其实家长应该懂得学业成绩的评定并不能全面地反映一个孩子,不能简单地下这样的结论——好分数就是好学生,更不能简单地认为没有得到“应得”的分数,就意味着这个学生“不合格”。

家长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并非所有的孩子都具有同样的能力。一个孩子能很轻松地拿到成绩为A的评定,而另外一个孩子能得到C就已经是很大的成就。所以,不要把孩子的分数看得太死,点滴的进步家长都应承认,并给予鼓励。

3.要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孩子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他是按照别人的评价去认识自己的。如果别人说他笨,他就会认为自己笨。一个总是失败的孩子体验不到成功的快乐,也就不去努力了。

对于一个从未完成过作业的孩子,家长最好让他先做几道容易的习题,让他能轻而易举地完成,再调整作业的难度。如果孩子的学习不好,不要将失败的原因归为孩子不聪明,家长可以从学习态度(是否认真)、意志力等方面去寻找原因,千万不要说他笨,让他自暴自弃。

4.鼓励孩子自我激励

如果孩子能够经常自我激励、自我鞭策,他便有可能避免学业上的失败。首先要帮助孩子树立自我激励的目标。其次要让孩子学会自我暗示,经常对自己说一句激励的话,如“我一定能成功”。再次是让孩子在行动中摆脱消极情绪。如果孩子因为怕学习失败而产生恐惧,重要的是告诉孩子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来消除这种情绪。

5.指导孩子学习方法

在辅导孩子时,不要代替孩子学习,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和遇事退缩的习惯。要教给孩子获得知识的方法,如教孩子如何去查工具书,如何获得自己想要的资料等。如果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不会选择重要的内容,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在每周给孩子两篇长文章,让他把长文章缩写成短文章,缩写的过程既体现了孩子对知识的理解,又能体现孩子的创造性。

只要有问题,就会有答案存在。家长其实完全可以做到让孩子爱学习,让孩子感觉到他在学习上的每一点进步能给父母带来喜悦。

如果孩子认识到他好好学习并得到好成绩,而且还能给爸妈快乐,他就愿意用好好学习的方式给父母亲带来欢乐。所以,对于孩子的每一点进步,不管多微小,父母都应表现出自豪、欣慰的感情,使孩子感到他的努力是值得的,应该更加的努力。所以请多去赞美他、肯定他、鼓励他吧,让他对学习产生乐趣,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