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样学会和孩子说话
11033700000024

第24章 给孩子一个“顶嘴”的机会

开完家长座谈会,一位年轻的妈妈喋喋不休地数落着孩子:“怎么又考这点分,不是告诉你要好好学习吗?你怎么就是不听话?”

“我没有不听话!我努力学习了。”孩子红着脸,低声和妈妈说。

“那为什么还考这点分?你怎么证明你努力了?老师说你上课经常走神。”

“我没有。”

“还嘴硬,你没有老师怎么会说你?”

“我是在思考问题。”小男孩坚定地说道。

“还敢顶嘴!”妈妈一气之下打了小男孩一巴掌,孩子委屈地哭了起来。

很多父母都十分讨厌顶嘴。他们认为,孩子顶嘴是向父母提出挑战,因此他们往往十分恼火,有时甚至怒斥或打孩子一顿。

父母大都有这样的感受,遇到孩子顶嘴,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是真的没有办法吗?不是。很多时候,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图行事,如果孩子顶嘴,就认为孩子没有礼貌,丢了自己的面子。其实,孩子顶嘴的目的并不是要把父母压下去、挑战父母,而是想通过说理来让父母改变最初的想法。所以说,是父母意识上的错误导致无法找到解决孩子顶嘴的办法。

如果孩子与父母经常发生顶嘴,就应该引起父母的注意。

一般说来,孩子和父母顶嘴有以下几种原因:

1.父母与孩子缺乏交流

有些父母一味采用家长制的教育方式,容不得孩子有半点不同意见。然而随着孩子的长大,孩子逐渐表现出自己的独立性,这时如果父母事无巨细地什么都管,孩子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便会觉得父母对自己的行为干涉太多,就容易与父母发生顶嘴。家长应多与孩子谈心,了解孩子想什么,喜欢什么。多与孩子沟通,就可以减少冲突的发生。

2.父母平时对孩子过于溺爱

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会使他们缺乏约束,不懂礼貌,在长辈面前我行我素,而父母又未能及时纠正其这种行为。等到孩子的坏习惯已经形成,要纠正就比较困难了。

3.父母自己以身作则不够

父母平时在家中不注意自己的行为,对老人不尊重,往往为一些小事与家人发生口角,这会对孩子潜移默化的产生不良影响。父母事事处处应以身作则。倘若父母为人处事和和气气,尊重长辈,便可成为孩子的榜样,孩子也会听从父母的教导而不再顶嘴。

从上面的案例可以看出,孩子的顶嘴可能包含着许多积极的品质,比如说明孩子有头脑、有个性、有主见,否则孩子对父母“不合理”要求只会忍声吞气。孩子的顶嘴,是他们对大人“不合理”要求的公开抗争,也是一种心理宣泄,这样的孩子不会有畏缩心理、压抑心理及懦弱、保守、逆来顺受的性格,在某种程度上也能防止其他一些更为严重的不良心理品质的形成。

有时,孩子顶嘴是对父母教育不当的一种提示。比如:孩子做错了事,父母批评不得法,孩子会感到不服气而顶嘴;孩子没做错事,父母冤枉了他,孩子会感到委屈而顶嘴;孩子不想做的事,父母硬逼着他去做,孩子会感到厌烦而顶嘴等等。这时孩子顶嘴并不是什么坏事,它可以让父母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得当。

因此,在孩子与父母顶嘴时,父母应该给予宽容和理解,而不是和孩子“顶”起来,激化矛盾。与其生硬的说:“不许顶嘴!”,还不如说:“宝贝,我理解你的感受,但是你能换一种口气说话吗?”或者说:“孩子,妈妈不喜欢你这样说话,你应该心平气和地用你的道理来说服妈妈!”如果孩子正在气头上,父母也可以说:“我知道你现在很生气,等你冷静下来我们再谈好吗?”

如果孩子有自己的见解,并且是正确的或者是有道理的,父母就不要随便给孩子下不听话的结论。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意见,承认自己的不足。

如果孩子不正确,那么顶嘴的这件事还值得探讨。父母可以按以下的方法给予处理:

(1)控制情绪,不与孩子争吵,给孩子充分的讲话机会,让孩子把想说的话都说出来。如果孩子说的正确,父母应该改变自己的看法并采纳孩子的意见;如果孩子说得不正确,父母应该心平气和地让孩子接受父母的要求。

(2)跳出争吵的漩涡,站在第三者的立场,共同与孩子讨论“顶嘴”的问题。把激化矛盾的顶嘴,转化为一种讨论,通过各抒己见,在讨论中明辨是非。这样,正确的观点能够得以显现,错误的认识能够得以纠正,孩子辩论的才能也可以得到发挥。

(3)要确定正确的方法,无论是孩子正确,还是父母正确,都要通过一定方式来促使双方接受正确的要求,这就是我们提倡的民主式家庭教育。在孩子面前,父母说话的语气很重要,这关系到孩子接受父母意见的程度。

正确处理孩子的顶嘴,父母应该本着赏识和宽容的原则,少一些“权威教育”,摒弃那种高高在上的权威姿态。父母需要具有足够的民主风范和赏识孩子的意识,把自己放在与孩子平等的位置。要以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顶嘴,切忌为了面子和尊严,而置孩子的“委屈”和“苦衷”于不顾,以势镇人,以“大”压小,从而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导致孩子形成逆反和逃避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