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样学会和孩子说话
11033700000023

第23章 让孩子从沉默中读懂你的意思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认识自己,教育自己》一文中写道:

柯里亚坐到课桌前准备好,正当他把两手伸到袖筒里,要取出答案时,他的目光突然与老师的目光相遇了,老师急忙把目光移开了,他从主考人桌边站起,沉默地走到窗前,柯里亚呆住了,等到他上前应考时,那位老师离开了教室,直到他答完,老师才又回到教室里来。

从那以后,柯里亚再也没有舞弊过。遇到同学中有人偷偷提醒他时,他便总是想起老师默默地走到窗前时的情景。

我们通常把这种现象叫做“柯里亚现象”。这个事例说明了,适当地运用沉默比直接训斥的效果更好。

当我们的父母每天在喋喋不休地教育孩子的时候,可曾想过,适当地运用沉默来教育孩子,可以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能够改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1)沉默体现威严。

当发现孩子犯了错误,比如没有礼貌,说话随便、轻狂等,父母并不做声,这会使孩子感到父母身上有一种令人敬畏而又神秘的力量,可能会立即收敛不良行为。

(2)沉默让人慑服。

父母发现孩子犯有严重错误时,不必急躁,表现出冷静沉思的态度,使孩子感到震慑和压力,摸不清父母将要怎样对待自己,于是就会自觉地将犯错误的情况如实讲清。此时,父母再用针对性的批评和指导,常会很起作用。

(3)沉默就是批评。

如果父母在批评孩子时将孩子说得一无是处,就会使孩子无地自容,产生自卑或失去自信,同时还会招致孩子的抵触和反感。所以父母表现沉默时,孩子会自觉地意识到自己错了,也会默默地进行反思,并暗示表示悔改之意。

那么,父母应该怎样运用沉默与孩子沟通呢?

1.沉默对待孩子的错误

一位妈妈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

有一次,我去幼儿园接儿子,儿子正与伙伴玩得起劲,不想回家。但是,我没有时间一直等他。于是,我对他说:“赶紧回家,妈妈还有事。”结果,儿子竟然不高兴地打了我一下。我很生气,但是,我一直压制着自己的怒火,只是拉起他的手要回家。

儿子见我生气了,就乖乖地跟我回家了。回到家,儿子一个劲地跟我说话,主动帮我摘菜,但是,我都没有理他,自顾自地做饭。我知道,儿子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但是,他还不好意思承认错误。

于是,我也一直沉默着不提他的事。吃完晚饭,我自顾自地看电视,儿子坐在我的腿上,想跟我说话,但是,我一直没理他。

终于,儿子坚持不住了,在睡觉前,他小声地对我说:“妈妈,我知道错了,你不要不理我好吗?”

我说:“你哪里错了?”

儿子很诚恳地说:“我不该在回家的时候还跟伙伴玩,更不应该打妈妈。”

听了儿子的话,我很欣慰,立刻原谅了他,我抱起儿子告诉他:“做错事不可怕,只要敢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还是好孩子。”

美国教育家塞勒·塞维若说:“犯错之后,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地有沮丧和后悔的心理。对于性格好强的孩子来说,与其喋喋不休地数落其错误,倒不如保持沉默,给他们认识错误的空间。”沉默教育实际上是对孩子的一种感化教育,引导孩子自我反省,激发起孩子的自尊与自爱,同时维护了家长的形象,促进了亲子沟通的关系。

2.沉默对待孩子的不良行为

年幼的孩子经常会有一些不良的行为,诸如恶作剧、说脏话等,这实际上并不代表孩子的道德出了问题,而是孩子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模仿他人的行为而出现的不良行为。

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父母习惯于呵斥孩子、严厉地批评孩子,这样,无疑给孩子一个负面强化的信号,孩子反而会越来越喜欢这种不良的行为。

有一位妈妈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有一次,儿子从幼儿园回来后,竟然对我说:“妈妈大傻!”我一听就火了,小小年纪,什么不好学,竟然学说脏话。

但是,转念一想,我就平息了自己的怒火。我想,儿子实际上并不知道自己说的是什么意思,如果我报以怒火,儿子就知道了这是句骂人的话。于是,我假装没听见,独自走进了厨房。儿子见我没反应,就一个人玩去了。

晚饭的时候,丈夫回来了。我对他说了此事,并关照他,如果儿子对他说同样的话,叫他也不要有反应。结果,儿子在吃晚饭的时候,也对他爸爸说:“爸爸大傻!”他爸爸若无其事地说:“赶紧吃饭,可以长得高一点!”

尽管后来儿子又说了好几次,但是,我们都对此报以沉默。没几天,儿子就把这句话忘记了。

这位妈妈的做法是明智的。沉默对待孩子的不良行为,让孩子意识到没人关注自己的这种行为,他就会觉得做这种不良行为没什么意思,从而渐渐减少这种行为的出现。在这里,妈妈的沉默并不是消极的,相反,这是一种积极的、减少孩子重复不良行为的好方法。

实际上,孩子不断出现这种不良行为,是因为得到了他人的反应。如果父母对此保持沉默,孩子在这种不良行为中无法获得反应,他们自然会停止自己的行为。

3.沉默对待亲子冲突

父母与孩子之间经常会发生亲子冲突,如果处理不好,亲子冲突就会影响双方的情感,形成亲子隔阂,加剧亲子关系的紧张。因此,父母在处理亲子冲突时尤其要有意识地避免产生激烈的亲子冲突,一旦出现亲子冲突,要主动化解。

沉默是处理亲子冲突最常用、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当孩子的情绪非常激烈的时候,父母不要火上浇油,更不要说一些伤害孩子心灵的话,诸如:“我怎么会生你这样的孩子?”“你这个猪,去死吧!”“早知你这样,当初真不应该生你!”

一位妈妈又生了个孩子,4岁的大女儿对此非常不满,她似乎感觉妈妈不像以前那样爱她了。这天晚上,她看到妈妈认真地给3个月大的弟弟喂奶,并哄他入睡的时候,她生气地对妈妈说:“妈妈,我讨厌你!”说着,女儿跑进了自己的小房间。

突如其来的声音把小儿子吓得大哭起来。妈妈一下子手忙脚乱起来,爸爸有点生气了,斥责女儿:“你看妈妈多累,每天要照顾你和弟弟,你怎么可以这么不懂事?”妈妈轻轻地拉了拉爸爸,示意他不要再说话。然后,她轻轻拍打小儿子,让他安静下来,并让爸爸哄儿子入睡。

妈妈来到女儿的房间外,只见女儿抱着小熊独自哭泣。妈妈没有说话,只是默默地坐到女儿的身边,见女儿没有反应,妈妈又拿来了女儿最爱吃的樱桃,放在女儿的面前,并微笑地看着女儿。

女儿终于扑到了妈妈的怀里,抽泣道:“妈妈!”

妈妈对她说:“宝贝,妈妈怎么不爱你呢,弟弟还小,需要妈妈的照顾,妈妈以前也是这样照顾你的,现在你看你长得多可爱!”

女儿高兴地笑了。

可见,明智的父母应该努力调整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冷静下来,并用沉默对待孩子的激烈言语和行为,使孩子也冷静下来,认真思考问题,在恰当的时机再与孩子谈心,解决关键的问题,促进亲子关系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