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样学会和孩子说话
11033700000017

第17章 巧妙回答孩子的“为什么”

孩子的小脑袋总是有那么多的为什么,特别是小的时候,看见什么都好奇,都要问个为什么。相信很多大人都会被孩子问道“为什么会下雨”,“为什么会刮风”“我是从哪里来的”……父母遇到孩子的为什么,有时会欣然解释,有时会避而不谈,有时则粗暴的回答不知道。殊不知这样就打击了孩子的好奇心,上进心,从而丧失了培养孩子好学的机会。那孩子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问题?

(1)兴趣和关心。

孩子随着身心的成长,以自己为中心,对于周围的事情产生强烈的兴趣。由于希望更了解感兴趣的对象,所以就会提出各种问题。孩子可以说就是在燃烧兴趣的这种能源中成长。

只要有说话的对象,孩子就会不断地问问题。“那个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子呢”、“结果会怎么样呢”等,针对所见所闻不断地发问。

孩子随着智能的发育,对于知识的好奇心升高,兴趣越来越广,而且越来越深奥,于是他会不断地发问。如果他的问题得到解答,他会越来越扩展其兴趣范围,问题也会更多。

(2)好奇心。

孩子往往因为兴趣、关心而提出问题,他会对奇怪的、罕见的东西产生非常强烈的好奇心,非常想了解。充满好奇心的双眼一接触到奇怪的对象时,首先是惊讶,接下来注目,然后是思考会怎么样。

“邮筒为什么是绿色的呢?”

“兔子的眼睛为什么是红色的呢?”

“金鱼在水中不觉得辛苦吗?”

因为充满好奇,所以问题也很多。

(3)其他动机。

除此以外,孩子发问的动机还有很多。

孩子为了练习语言、学习新的能力,因此会有自发性地使用本身所具备能力的行动。为了使用自己会说的话,所以会不断地问问题。将自己所了解的词汇和事情联结在一起,借着语言而了解更多的其他事情,这种收获让孩子感到高兴。

因为不安、好奇心和恐惧而提出问题。如果曾经被狗咬过,或曾被狗吠过,遇到其他动物时,也会问“它会咬我吗?”、“它会对我大叫吗?”这是孩子想尽早逃离危险动物的欲求,也就是为了确定有没有危险而提出问题。

也有时是为了引起注意、主张自我的存在而问问题。

当然也有为了表示反抗、表达出内心的不满,表示出自己生气的意思,因而提出问题。

那怎样才能巧妙的回答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

1.配合孩子的智能发展,用让他容易了解的方式说明

对年幼的孩子就用拟人化、童话的方式。

2.认真回答、不要用压迫性态度、不要敷衍

在大人看来也许很无聊的问题,小孩却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出质疑。一位母亲说:“又要工作、又要照顾小孩,有时候又得与老师沟通。当忙碌时、疲劳时,听见小孩问一些无谓的问题,有时会觉得很烦。”

相信有同感的母亲也不少。然而,不管什么时候,都请尽量当小孩的最佳听众,对于小孩提出的问题,诚心诚意地回答。如果你不制造让小孩问有关自己思想的问题的话,恐怕他的问题就会逐渐减少。

小孩不问问题的最大原因,是由于得不到让孩子自己满足的答案、被拒回答、受责骂等等。此外,如果他感受不到对方的真诚,则态度也会有180度转变,成为不爱开口的小孩。

3.尽量当场回答

如果孩子发问,最好能当场立刻回答。这对于孩子而言可使其知识(学习)欲高涨,而且能充分理解。

实在答不出来时可以说“妈妈现在不知道怎么回答你,等我去问问别人之后再来告诉你,好不好?”

约定之后就一定要遵守。即使孩子忘记了,你也应该去问问其他人或翻阅书籍以找出正确答案。孩子发问时立刻回答非常重要,父母认真回答的态度更重要。父母和孩子借由问答的方式建立良好的关系,也能加强心灵的交流,加深彼此感情。亲子关系越好的孩子,发问的次数也越多。

4.不要嘲笑孩子的问题

孩子提出的问题中,从大人的眼光来看,有些事实上是很笨的问题。但是,如果只依照大人的印象就嘲笑孩子的问题,孩子会觉得自己被嘲笑,认为自己真笨。其实即使在大人的印象中看似傻问题,但是仔细想想却不然。

“你真笨,怎么连这个都不知道?”

“我上次不是才告诉你吗?怎么马上就忘了呢?都不注意听。”这种轻视孩子的回答方法,是绝对不可取的。因为孩子受到轻视、嘲笑之后,就会失望,会变得胆小,会对于问问题感到恐惧,因此就不再发问了。

5.小孩子无法理解答案时就让他拥有希望

经常会发生无论对孩子如何说明,看书、图鉴等但孩子仍无法了解的情形,大人会说:

“你真烦,你问的这些问题怎么妈妈一直说你还不了解呢!”

这种轻视孩子的态度,会带给孩子自卑感。孩子发问时,基本上你不可以忘记一点,不论是什么场合,都必须创造孩子持续发问的气氛。“你真啰嗦”、“你真笨”这种马上否定的方法是最笨拙的回答法。孩子本来是欲望高涨的,被你一泼冷水就什么欲望也没了。不论对任何人都怀有好意,笑嘻嘻地接近他人,这就是孩子,让他人摸摸脸颊、疼爱他。但是看到任何人都觉得生气、悲伤,无论如何都无法和他人亲近的孩子,又是怎么造成的呢?二者之差别相信每位家长心里都有数。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大人是予以拒绝或回答,因这种态度的不同,也造就了孩子以后态度的不同。

6.关于性的问题要立刻回答,不要犹豫

小孩子的问题都很天真无邪,也常常问及性的问题,比如:小孩是怎么生出来的?爸爸为什么不会生小孩?等等。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理解能力,可以采取直接明了的回答或推到适当的时候。但都要给一个合理的答复。千万不可给孩子留下一个胡乱猜想、日夜不解的尾巴。如果家长未正确教导孩子关于性的知识,则也许会使他从其他方面得到错误的知识或其他不正确的兴趣。到最后产生不良后果。所以,家长要摆正心态,正确地引导孩子。

总之,父母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回答孩子的问题。针对孩子的年龄、智能、性格、过去的经验、知识的程度、提出问题的动机、身心状态等来回答。不要嫌孩子麻烦,不要粗暴地打发孩子,要有耐心地回答孩子的问题,和孩子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