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样学会和孩子说话
11033700000012

第12章 有时候也要适当的让孩子犯错

人的一生中,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犯错误也是不可避免的,就像小孩子学走路一定会跌倒一样。一个孩子的成长就是不断把错、反省、修正的过程,不让犯错误,其实也就是拒绝成长。

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故事:

男孩那年14岁,在放学的路上,看到书亭里有一本喜欢了很久的书。他身上没有足够的钱,但太想得到那本书了,于是铤而走险,大着胆子将书揣进了衣服里,谁知刚转身就被老板发现了。

男孩被狂怒的老板拽进了派出所,几名民警轮流质问他。男孩哪里见过这阵势,吓得哭起了鼻子。民警打电话通知了他的父亲。听到父亲要来,男孩更加害怕,因为父亲一向对他很严厉,若知道自己竟然偷东西,父亲一定会赏给自己一顿责骂甚至拳脚。

男孩的父亲匆匆赶到了。他低着头,不敢看父亲,默默等待着父亲的责骂。

“我想,”父亲淡淡地开口了,“这一定是个误会。因为我非常了解我的孩子,他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好孩子。他一定是非常喜欢那本书,同时又没有足够的钱,才这样的。你们看这样行不行,我出三倍的价钱买下那本书,这事就算结束了。”然后,父亲掏出了钱包。男孩惊呆了。他看着父亲,父亲也看着他,眼神里有责备,但更多的却是爱怜。

出了派出所,父亲停下了脚步。他捧起男孩那张满含羞愧与感动的脸,一字一句地说:“儿子,人这一辈子或多或少都会犯错误。听着,忘记它!不要让它在你心里留下阴影,好好地学习和生活。只要以后不再犯这样的错误,你依然是个让父母骄傲的好孩子。”说完,他郑重地将那本书放到男孩的手里。男孩控制不住地放声大哭,父亲慈爱地将他搂进了怀里。

“我至今都感谢父亲。因为他的宽容和爱,我很快从那件事的阴影里走了出来,并且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时时以这件事警醒自己,因为我不会忘记父亲对我说过的那句话,我是一个让他骄傲的好孩子。”在多年以后,男孩这样说。

这的确是一个让人心怀感激的好父亲,他的做法无疑比打骂更为英明,既保护了一个少年脆弱而倔强的自尊,又支撑起他正确对待错误、正确对待生活的信念,让他以一种感恩的心情,谨慎地走好以后的路。

时常能看到一些家长因为孩子老是犯一些小错而大动肝火,责怪孩子为什么总要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更有甚者,打骂孩子,看着这个伤心又委屈的孩子,感觉他的心都碎了。其实他又何尝不想把事情做好呢?孩子做错了事情肯定有他的原因。

诞生于美国的、著名的“墨菲定律”认为:“如果坏事有可能发生,不管这种可能性多么小,它总会发生,并引起最大可能的损失。”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推论:无论家长如何耐心教育和小心防范,孩子一定会有犯错的时候。

粗一看,真是令人沮丧。因为我们平常对孩子的期望就是不犯错误,把一切事情做正确,甚至恨不得给孩子一种正确的操作模式。于是对孩子的各种各样的要求就应运而生了,这样的做法看似很有道理,但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往往是适得其反。

根据“墨菲定律”我们既然知道了错误是必然的产物,那就不应该惧怕孩子犯错误,而是要注意我们的心态。在冷静中分析,客观地对待孩子的错误,我们就会发现,错误并不是什么坏事。我们还能从错误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

(1)错误是一种尝试。

错误是一种尝试,而孩子最大的错误是循规蹈矩,不去尝试。孩子经历了错误的尝试,他们对什么是正确的就会有更多更好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孩子如果只是对“正确”感兴趣,那么他们往往会不加分析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自己的头脑会完全成为摆设品,从而浑然不觉地扼杀自己的个性,进而丧失了创新能力。

IBM的创始人汤玛斯·华生说:“成功之路是使失败率加倍。”这告诉我们,其实我们一直在犯错误,做错的时候比做对的时候要多得多。有许多人因为害怕失败,畏首畏尾,裹足不前,而错过了许多学习、进步的机会。这才是真正的错误!

(2)分析而非责骂。

孩子犯了错误,应要求其尽快改正错误。可事实上呢?很多的家长首先是责怪孩子,而不是要求孩子及时地去分析错误,吸取教训以改正错误。

简单粗暴的训斥并不能让孩子认识到“吃一堑长一智”的重要性,反而容易引发孩子的逆反心理,那真是再糟糕不过了。既然错误在所难免,重要的就是应该引导孩子要善于从错误中学习。

爱迪生经过上万次成功的“错误”,才发现了制造电灯的正确方法。重要的是在跌到的地方找到跌倒的原因,以避免在同一个地方犯同样的错误而跌倒两次。

(3)以平常心看待孩子的错误。

有时父母面对孩子的错误恼羞成怒,完全是失去了平常心,也忘记了“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况且从辩证的角度来说,失败就是成功。下面的这个故事就值得我们好好体味一番。

唐代慧宗禅师经常云游各地,一次临行前他嘱咐弟子看护好他酷爱的数十盆兰花。可一夜,弟子们忘了往屋里搬兰花,也偏巧那一夜狂风大作,盆破花毁,狼藉满地。

几天后,禅师返回寺院,众弟子准备受罚。哪知得知原委后,禅师神态自若,依然平静安详。他对弟子们说:“当初,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相信父母读了这样的故事都会醍醐灌顶,受益非浅,对孩子的错误会有宽容的心态的。

西方俗语说:孩子犯错,上帝都会原谅。难道我们就不能宽容地对待孩子的错误?

父母要做的不是避免孩子犯错,而是让他们学会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那在生活中父母要怎样给孩子鼓励?

1.信任孩子,给他们宽松的学习氛围

信任具有改变人的力量。面对孩子的错误答案,父母要表现出接纳、包容的态度。培养孩子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和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如果父母简单直接地否定孩子的回答,孩子就会不敢自己去承担责任,不敢去检验自己的力量。

2.支持孩子的主动探索

孩子进行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孩子只有通过自身的积极探索才能使自己完成由低级水平向高级水平的转化,获得真正的发展。所以父母要积极支持孩子的主动探索,为他们的探索活动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材料,允许孩子在探索中“犯错”,愿意积极地“等待”,给孩子以充裕的时间成长。

3.激发孩子观念上的冲突

父母可以巧妙地利用孩子的错误回答与事实之间的矛盾,激发孩子观念上的冲突,以促使孩子主动地进行思考、探索。

4.父母在面对问题时的“不确定感”

我们往往直接否定、矫正孩子的错误。加上孩子有困难的时候父母常常包办代替,使孩子养成了依赖的心理。为了矫正孩子在面对问题时的消极依赖心理,父母应表现出与孩子一样的行为,在面对问题时同样有不确定感。这样,孩子就不会习惯地被动等待知识的灌输,而逐步养成主动独立的学习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