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样学会和孩子说话
11033700000013

第13章 多和孩子聊天谈心

有这样一则时事报道:马来西亚一11岁男童多尼,不堪学校老师责问“是不是把铅笔给吞了?”以及难以忍受被同学讥笑他的便当如同狗呕吐出来的渣滓,向母亲哭诉。之后,虽然母亲安慰他,并劝他别理会别人怎么说,但心灵受伤的多尼最终还是选择上吊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

我们往往会认为孩子不懂得什么叫“感觉”,更不晓得如何“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其实,每一个孩子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都清楚自己的“感觉”,并会以行动来表现内心感受。

心理学认为:人的思维是和语言密切联系的,思维是借助语言而实现的,语言是思维的直接表现,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人们通过语言把存在于自己头脑中的经验、思想比较准确地传达给别人,也可以通过语言接受对方的经验和思想,从而达到交流思想、相互了解的目的。

就如多尼,对于他人的讥笑,非常伤心,回家向母亲哭诉。多尼的事件,也提醒父母及师长们,倾听孩子的心声,经常和孩子聊天谈心是非常重要的。聊天谈心能让孩子在一种轻松的状态下学习父母的经验,体会到和父母交流的乐趣。

正如美国小说家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所说:“交谈是最容易获得快乐的办法。它不花费任何金钱,却受益匪浅。在谈话的过程中,我们提升我们的教育,建立并加强了相互之间的友谊。无论在何种年龄阶段,也不管你的身体状况如何,都能享受到这种交谈的乐趣。”

不论孩子现在几岁,和你的关系亲密与否,以及你们是否有谈心的习惯,请从现在开始学习与孩子谈心吧。

和孩子谈心不一定是谈学习或烦恼。谈心可以是:

(1)无所不谈,没有话题的限制。

(2)谈彼此的心情,包括日常生活中的感受、感想和想法等,特别是孩子对自己、他人、以及对一般事件的感受和想法。

(3)可以是愉快兴奋的话题,也可以是愁苦哀伤的事件;可以是理想与将来的憧憬,也可以是童年往事的追忆。

如何和孩子聊天谈心呢?俗话说:一娘养九子,九子九个样。对不同性格的孩子,应有不同的方法。总体上来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

1.融洽关系,制造谈话的气氛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良好的亲情关系,是进行思想交流的良好基础。有些父母平时和孩子思想交流很少,发生了问题之后就严厉训斥孩子,久而久之,感情距离渐渐拉大,或者在孩子不顺自己的心意时,大发牌气,使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感情关系陷于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交谈是没有什么效果的。为此,与孩子交谈,首先要制造一种和谐的气氛,说句笑话,讲点令人高兴的事情,拉近了感情距离,效果就会好得多。

2.利用典型,善抓谈话的机会

孩子自身和周围环境里随时都可能发生一些事情,如果抓住典型事件,及时交流思想,其效果要比平时好。一位初一的女学生,在校外受到同校男生的非礼,这位女学生回家向她父母谈起这件事,她的父母不是轻描淡写地说不要理那些非礼的男生,而是启发她应如何对付这类事情,使她增强了是非能力,悟出了保护自己的方法。之后,她向老师反映了这件事情,使问题得到了及时的处理。

一般来说,家长会之后是孩子们最急于和父母谈话的时候,抓住这个机会,可以了解孩子的很多情况。一位高一年级的男学生,平时对自己的学习不够重视,期中考试成绩“甩尾”。

家长会后,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急切地想知道家长会的情况。这位学生的母亲没有大声训斥孩子,她抓住这个敏感的时机,对孩子亲切地说:“家长会上我感到很难为情,也证明我平时对你关心太少了。只希望你找出失败的原因,期末考试为我争一口气。”

孩子是尊敬妈妈的,他向母亲坦诚地汇报了自己懒惰、贪玩的行为,表示今后一定要赶上去。后来,他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抓住孩子关心某一个问题的时机谈心,孩子容易听进去。

3.注意谈心的形式与习惯

谈心的方式最好是一对一,例如:妈妈与儿子、或爸爸与女儿、或妈妈与女儿、或爸爸与儿子。虽然一家人一起谈心也不错,但是可能爸爸妈妈较难给孩子个别的注意与关心。谈心也应该是双方面交流的,父母听了孩子的感想,也要多谈自己的感受,这将促进亲子关系。

除此以外,一些父母与孩子之间可能已经发展出一套不愉快的对话模式,时不时在谈话里会碰撞孩子的痛点,导致双方引用语言暴力互相攻击对方。结果,对话就此中断。因此,改变你对孩子的态度,将改变你的说话习惯,以前的说话带论断的方式也会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新习惯是充满了正面的话语。

4.避开沟通上的障碍

谈心是彼此交换心情与感觉。心情感觉是敏感、脆弱的,一旦受伤害就易退缩。而且,感觉本身不应有是非对错,如:愤怒是错的,快乐是对的。凡是孩子真实的内心感觉,父母要学习静静的听,尝试去接受、了解他们的感受,不是冷冷淡淡的表现,或加以批评、论断、命令、分析、急着给予解决方案等……

因此,父母应避免引用一些显示出你对孩子不信任的开头词,如:你一定要、为什么你不、你有没有试过、和你同年纪的孩子都不像你这样、我在你这年纪、你应该、你必须、我早就知道了、别烦我……

在分享心情与感觉的过程中,孩子期待父母的信任。他需要的是父母与他讨论他的想法感受,而不是要你的建议。

5.了解孩子的非语言信息

父母如果要成为一个有效的倾听者,必须对孩子沟通时的非语言行为所代表的意义有所了解。通常孩子会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来表达不同的感受。如:

脸部表情

哭泣:孩子可能身体或心理受伤、害羞、失望、挫折、不高兴等。

微笑:高兴、愉快、紧张焦虑的掩饰。

抛东西:生气、失望、受挫折情绪的发泄表现。

僵直不动:恐惧、怀疑。

摇头:否认、不同意。

点头:同意、承认、认同。

打哈欠:无聊、没兴趣、精神不佳。

眼色集中:表示专注、有兴趣。

眼神逃避接触:焦虑不安、缺乏兴趣、害羞。

音调与速度

说话结巴紧张、害怕、悲伤情绪的表现。

不说话可能意味正在思考、或忧闷、沮丧、不高兴。

说话速度很快可能意味开心、得意、或紧张的情绪。

重声强调某些字特别意义、或感受深刻、话题内容的重点。

语言的交流是增进彼此了解和亲密关系的唯一工具,多与孩子聊天,你会知道他内心在想什么?有什么感觉?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他指导、纠正他。

如此一来,当孩子有心事、困难、疑惑时,就会主动与你分享,并愿意让你来协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