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古代体育习俗
11023600000003

第3章 原始体育习俗与先民的生存

生存意识是动物的本能,更是人的本能。大家知道,在人类社会的初期,人类的主要敌人是大自然,尽管其生活依靠也是大自然。要生存,不仅要取得食物,战胜大雨、洪水、疾病等自然灾害,而且时刻都面临着狼豺虎豹等凶猛野兽对生命的威胁。在当时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的条件下,摆脱这种困境的办法不仅要靠组织、团结的力量,而且单个人自身必须有强健的体魄。只有这样,才能抵抗野兽的进攻并猎取必要的食物。加上当时除了猎食就是休息,人类并无其他太多的事情去做,剩余的精力用于强体健魄的训练嬉戏,如爬山、跳水、速跑、角力等,也就成了自然之事。而这些自觉或不自觉的身体锻炼,就是体育习俗的萌芽了。

当然,人类社会初期阶段的“体育锻炼”,也并非仅仅是为了防止猛兽的袭击,而更主要的是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在生产力十分低下而又漫长的原始社会,先民们是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劳动和生活的,其生产和生活只能依靠简单的工具——如木棒、石器等进行采集和狩猎。在当时“人民少而禽兽众”的情况下,先民们依靠“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过活,而这些又非伸手可取之物,必须能与野兽“竞走”、“角力”,必须与游鱼同游,必须如猿、猴一样善于攀缘……这些——无论是走跑跳投,抑或是攀缘泅渡,在今天看来十分容易的事情,却不仅仅是先民们精力过剩的最基本的身体活动,更重要的是先民们谋生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从主观上讲,这些萌芽状态的“体育”,并不是为了增强体质,而是为了求生存。但也不可否认,正是这些人类最初用以谋生的基本运动,孕育了后世,特别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体育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