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样让孩子快乐成长
11020700000092

第92章 让爱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

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懂得去爱别人,别人也会去爱他。但是,实际的情况却是我们不懂得关爱别人,却总是希望别人来关爱我们,这显然不现实。尤其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怕他吃亏上当,往往会给他一些不正确的引导,这样,孩子就会成为不知施爱于人的冷漠自私的人。

“别老管闲事,被坏人骗了怎么办。”

“别总把好处让给别人,没人说你好。”

“别太老实了,老实会吃亏的!”

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经常说这样的或者类似的话,甚至我们也会说这样的话,让孩子处处提防别人,防范别人。这样,他不能与人友好相处,别人又怎么会关爱他呢?

一个会爱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爱。一个人在被他人需要时,才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同样一个人在关爱别人、关心他人的过程中也同样能感受到无穷的快乐。所以,为了能够让孩子与人为善,我们一定培养孩子关爱他人的意识,让爱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

务必要注意呵护孩子的爱心

每个孩子都是善良的,他往往对弱小的生命充满了同情心,他会因踩死一只蚂蚁而伤心;他会因小狗失踪而哭泣;他会因一株植物死亡而心疼……他的这种爱心并不是我们灌输的,而是他真实感受到的,如果我们对他的这种爱心以恰当的引导,就会在他心中埋下爱的种子,让他成为一个真正善良的人。

但是,我们却往往却会在不经意间扼杀孩子小小的爱心和同情心。比如,我们看到他趴在地上看蚂蚁时,我们怕他弄脏衣服,就把蚂蚁踩死说:“蚂蚁有什么好看的,趴在地上多脏啊,快起来回家去。”他喜欢麻雀,我们就捉来麻雀给他养,可麻雀很快就气死了;他喜欢漂亮的花朵,我们就折下来供他玩,可花儿很快就枯萎了……这样,他的爱心又能发展壮大,得到升华呢?

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在他的著名教育论《爱弥儿》中曾说:“人在开头的一刹那间,也就是尚处于天真纯洁时期所接受的感知,将对他的一生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呵护孩子的爱心,比如,当他喜欢花朵时,请不要摘下花朵,何不趁机教育他爱护花草呢?这样,他的爱心就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开花、结果。

给孩子创造献爱心的机会

要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仅仅呵护他的爱心是不够的,我们还要为他创造献爱心的机会。比如,如果孩子喜欢花草,我们可以让他种一些花花草草。当然,我们还可以带他去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比如,带他去参加救助贫困儿童的活动,并让他献上自己的爱心等。这样,他通过实际“操作”,就能把爱心落实到实际行动上,这样,他就能够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就会感受到付出的快乐,那他就会主动去献爱心了。

告诉孩子,爱是不求回报的

俗话说:“善有善报。”这句话是在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心存善念,用一颗真诚的心去爱别人,最终会得到回报的。的确如此,做好事帮助别人,就像在播撒爱的种子,总有一天这些种子会开花并结出爱的果实。

每个人在付出的爱的时候,通常会得到回报——可能是别人的一声感谢、一句关心的话语,又或者是因帮助别人所感受到的快乐……但是,我们还是要告诉孩子,为别人付出爱是不应求回报的。心中真正充满爱的人,在帮助别人,播撒爱的种子时,他不会在乎别人是否答谢他、更不会在乎别人是否回报他,他只想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而别无所求。总之,他不能为了利益、为了好处,去强迫自己去爱别人、帮助别人、关心别人。一个人只有发自内心地、自然而然地去爱别人时,他才能结下真正的善缘。这一点,我们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