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样让孩子快乐成长
11020700000091

第91章 积极培养孩子的感恩心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情感,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它来自于人们对生活的爱与希望。孩子学会感恩,他才能懂得尊重别人,对别人的恩惠心存感激,进而更好地与别人相处,并最终让自己感到快乐。因此,我们应该让孩子从知恩开始,学会感恩、报恩。

有这样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

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了凑足学费,就挨家挨户去推销商品。这份工作并不好做,一整天下来他没有推销出任何商品,他又累又饿,但是身上却连买一个面包的钱也没有,于是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乞讨,讨点饭吃。

小男孩无力地敲开了下一户人家的门,开门的是一位年轻美丽的女孩。小男孩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放弃了乞讨的想法,而只是要求女孩给他一杯水喝。

那位女孩看到小男孩饥肠辘辘的样子,端来了一杯热牛奶。男孩喝完牛奶后,问女孩道:“我需要付多少钱?”女孩则说:“一分钱也不用付。”小男孩万分感激地感谢女孩后,离开了女孩的家。

很多年以后,女孩得了一种罕见的疾病,当地的医生都束手无策,迫于无奈,她转到了一座大城市医治。一位医生见到这位当年的女孩后,组织众多专家对她的病情进行了会诊,制定了复杂的医疗方案,终于治好了她的病。

当那位女士接到医药费通知单的时候,她连翻开看的勇气都没有,因为她知道医药费将是一个天文数字,用她剩下的人生偿还都偿还不尽。但最终她还是翻开了通知单,让她感到非常意外的是,通知单上写着一行字:医药费已付,医药费一杯牛奶。

原来,女士的主治医生就是当年那个推销商品的小男孩,是他为女孩支付了医药费。

故事中,女孩的一个小小的善举成就了男孩的一生,最终也拯救了自己的生命。而对男孩来说,他牢记陌生人的恩惠,并最终给予回报,是心怀感恩的一种表现。

现在很多孩子抱怨自己不快乐、不幸福,在很大程度上讲,他的痛苦来源于他不懂得心怀感恩。一个不懂心怀感恩的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对别人冷漠,认为别人为他做事情是理所应当,他交不到真心的朋友,又怎能感觉到快乐呢?

重视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首先要从教他说“谢谢”做起,他学会了感谢长辈、感谢老师、感谢同学,慢慢地,他就会懂得感恩。

要想让孩子懂得感恩,我们还要教育他记住别人的好,记住别人的滴水之恩。因此,我们可以为他准备一个笔记本,让他在上面写下有恩于他的人和事。随着时间的推移,笔记本上的内容会越来越多,对他来说,那将是一笔多么宝贵的财富。当他翻看笔记本时,就会回忆起那些点点滴滴的事情,从而内心充满感动,这样,他的感恩意识就会越来越强。

带孩子去参加一些关爱活动

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付出了,自己也会感到快乐。因此,我们应该多带孩子去参加一些关爱别人的活动。当别人感谢他,他感受到快乐时,他就更能了解感恩的意义,从而让自己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比如,我们可以带他去福利院、敬老院去看望同龄的孩子、老人,也可以带他去慈善机构捐款给那些贫困的家庭。通过类似的活动,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所处的环境是幸福的,还能让他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这样,他就能最大程度地学会感恩。

利用各种节日教孩子学感恩

各种各样的节日,是教育孩子学会感恩的大好时机,因此,我们要恰当地运用,增加孩子的感恩意识。

比如,母亲节、父亲节,我们可以让他感恩父母的养育、照顾;教师节,我们可以让他为授业恩师准备一张贺卡,写下一句祝福的话语,感恩老师的培育之恩;清明节,可以带他去祭祀祖先让他感怀先人,也可以带他去烈士陵园扫墓,缅怀那些英雄烈士;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地球日等保护环境的节日,我们则可以让他感恩环境,培养他感恩自然的意识;感恩节时,我们则应该让他学会感恩有恩于他的人,甚至是感恩对他不好的人……

通过这些节日,我们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生命教育,培养他的感恩情怀,他才能渐渐地学会知恩、感恩、报恩,最终施恩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