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样让孩子快乐成长
11020700000070

第70章 不要浇灭孩子做事的热情

如今,很多孩子看上去模样漂亮,而且多才多艺,但我们总觉得他像个完美的木偶,身上缺少了什么东西。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孩子缺少的正是他应有的热情。而美国思想家爱默生曾说过:“没有热情,任何伟大的业绩都不可能成功。”的确是这样,如果孩子做事没有热情,他将会逐渐失去自我,最后导致一事无成。

肖程是个很懂事的孩子,他经常想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帮妈妈洗碗、拖地。可他每次刚拿起碗,妈妈就抢了过去说:“不用你帮忙,别把碗给我打破了!”他刚拿起拖把,妈妈就嚷嚷:“快放下!别把地板弄湿了,我来,我来!”

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肖程特地出去买了一些苹果回来。妈妈看到桌上的苹果,问:“这是你买的吗?”肖程以为会受到表扬,于是自豪地大声回答:“是啊,我刚买回来的。”不料妈妈却指责他:“你又不会选苹果,瞎买什么啊?”

肖程解释说:“我看今天来客人,你们都没时间出去买,就帮你们买了。”可是妈妈却一边翻看苹果,一边说:“有那时间出去买东西,你还不如多看点书。看看你挑的苹果,都蔫成这样,真是什么事都做不好!”

肖程满脸委屈,心想:下次我再也不做任何事情了。

孩子之所以对什么事都缺乏热情,很多时候都是我们为人父母者造成的。当孩子主动要求做事时,我们怕他做不好,总是拒绝;当孩子努力想做好一件事时,我们本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却因为他没把握好做事的分寸,而严厉地指责他,从而挫伤了他的自尊……

我们的这些言行都严重地打击了孩子做事的热情,也阻碍了他聪明才智的发展和潜在能力的发挥。其实,孩子要求主动做事,是对我们的体贴,也是热爱劳动的一种体现。也许结果不尽如人意,但是我们仍然要表扬和鼓励孩子的这种热心举动,并且进一步帮助和引导孩子,让他学会做事的技巧,并保持心中的热情。

不要打击孩子“帮倒忙”的热情

看到妈妈正在洗衣服,杨辰在一边儿闲不住了,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往洗衣盆里加洗衣粉。可是,盆里的衣服刚刚才被妈妈漂洗干净,准备拿去晒了。此时,妈妈不仅要手忙脚乱地制止杨辰,还得把衣服再洗一遍。

然而,妈妈并没有批评杨辰,而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她下次洗衣服的时候,专门为杨辰准备了一个小水盆,盛上小半盆水,把他的手绢之类的小东西放在了里面,让他自己去洗。

杨辰觉得很新奇,他兴高采烈地把自己的小手绢洗得干干净净,妈妈高兴地夸奖了他,他也从中得到了乐趣。

孩子对很多事情都充满热情,并渴望得到我们的肯定。但是很多时候,孩子因为生活经验和实际能力的不足,经常“好心”办“坏事”,本来想帮忙,结果却成了“帮倒忙”。当孩子仰着小脸,忽闪着明亮的大眼睛,兴致勃勃地对我们说:“妈妈,让我帮你好吗?”这时候,很多父母都怕孩子把事情搞砸而不耐烦地拒绝他。

可是杨辰的妈妈却没有这样做。她对孩子的热情帮助给予了肯定,同时给了孩子一些时间、空间和工具,帮助和引导他做事。这不仅让“帮倒忙”的小捣蛋变成了“帮到忙”的小帮手,还激发了孩子做事的热情,这不是两全其美吗?

让孩子去做他感兴趣的事

当孩子做他感兴趣的事情时,他总会爆发出很大的激情。然而,我们总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让他去做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渐渐磨灭了他的热情。

就以弹钢琴为例,为什么很多孩子弹出的乐曲只能体现出技巧,却没有打动人的感情?因为他对弹钢琴并不感兴趣,无法付出自己的感情和激情,只是为了完成我们的命令而已。这样的琴声又如何能打动人呢?

兴趣,能激发孩子的激情和创意。如果我们总是强迫孩子做一些他不感兴趣的事,即使他为此把自己弄得身心疲惫,最后也只能事倍功半。但是,如果我们让孩子去做他感兴趣的事,他就会投入自己全部的热情,做起事来也事半功倍了。

所以,当我们看到孩子对某件事感兴趣或表示关心时,千万不能阻止他。而应调动起他的热情,帮助和引导他一直坚持下去,这样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

不要熄灭孩子心中的梦想

也许在我们看来,孩子的梦想是稚嫩的、不现实的、有悖常理的。于是我们用成人的价值观对他的梦想品头论足,甚至擅自“修改”孩子的梦想,让孩子为我们认为合适的梦想而努力、奋斗。

可是这样一来,那还是孩子的梦想吗?这样做又怎能激起孩子心中的热情?所以,当孩子说出他那稚嫩、遥不可及的梦想时,我们不要否定和制止他,而是要肯定和激励他,引导他带着自己的梦想在人生道路上奋力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