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样让孩子快乐成长
11020700000060

第60章 让孩子感觉学习是快乐的事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古人也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足以说明,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其实,对于刚刚接触学习的孩子来说,外界环境就像一个充满了新鲜感的学习天地,他们总会很快乐地接触、探索一些新鲜事物。当他第一次在空白的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时,当他第一次可以自主阅读故事书时,当他第一次算对一道数学题时,当他第一次被老师在全班表扬时,当他第一次考了满分时……他们都会感到快乐。

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感觉不到学习的快乐了,看到“学习”这两个字就头疼,甚至想尽一切办法来逃避上课和写作业。

两个女孩结伴回家,其中一个女孩说:“我真想大病一场。”

另一个女孩先是一愣,然后问道:“为什么?”

“我每天除了要做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外,还要做我妈给我买的练习册。周末的时候,我还要上各种补习班,根本没有玩的时间。如果能得场大病,我就能好好休息休息了,再也不用每天面对学习了。”

“让你这么一说,我也想大病一场。”

孩子每天都忙碌在学习中,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又怎能感到快乐呢?当孩子感觉不到快乐的时候,即使学习内容再简单、再有趣,在他看来也是索然无味的。而且,如果孩子长期被动学习,学习就会变成他的一种负担,甚至会导致他滋生厌学情绪。

我们要想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千万不要压迫孩子学习

教育家陶行知在一次作报告的过程中,把一只母鸡放在了讲台上,并说:“它已经3天没有吃东西了,现在,你们看我怎么喂它。”

说着,他抓住母鸡的翅膀强迫它吃米,结果母鸡不吃。他说:“看来,我还要加压。”于是,他按住母鸡的头,使劲让它吃米,结果母鸡还是不吃。他继续说:“这种方法行不通,还是换个方法吧!”说着,他放开了母鸡,捋捋它的羽毛,摸摸它的头。慢慢地,母鸡安静了下来,当它发现前面有米时,急忙冲上去把米吃光了。

看到这里,我们是否有所感触和启发呢?是的,就像起初喂母鸡吃米一样,一些父母总是压迫孩子学习,结果孩子觉得学习是一件非常枯燥无味的事情,即使按照父母的意愿乖乖地坐到书桌前学习了,他的学习效率也会很低。可以说,学习本来是人世间最大的乐事,却在我们的压迫下变质了。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压迫孩子学习,不要对他的期望值过高,不要给他设定过高的目标,更不要过多地向他强调分数、升学等问题,而是让他把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让他自己安排学习内容,让他在学习中体验到喜悦感、成就感。

主动询问孩子在学校过得是否快乐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孩子放学回到家,书包还没放好,父母就开始询问:“今天在学校都学到了什么?都学会了吗?”如果我们总是追问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很容易让他对学校和学习产生厌烦心理。

相反,如果我们不问这些,而是问他:“今天在学校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吗?”那么,孩子就会回忆在学校发生的一些趣事,而这些点点滴滴的快乐很可能会让他爱上学校和学习。不仅如此,孩子所讲述的趣事中很有可能会涵盖自己的学习状况,我们也能从中了解他的学习积极性是否高涨,从而作出正确引导。

所以,我们要主动询问孩子在学校过得是否快乐。当然,这并不代表我们不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而是换一种方式更全面地关注他。

激发孩子对学习的新鲜感

孩子只有对学习保持一种新鲜感,才不会觉得学习很乏味,才会感受到快乐,从而爱上学习。所以,我们要想办法激发孩子对学习的新鲜感。

比如,当孩子准备学习珠算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对他说:“珠算是一种伟大的计算方法,至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可以锻炼你的思维能力,还可以让你的手脑配合得越来越协调。”如此一来,孩子就会带着神秘感和神圣感去学习珠算,自然不会感到学习是一件枯燥的事情。

帮助孩子调整学习状态

当我们发现孩子学习得不快乐时,帮助他调整学习状态。此时,我们可以与孩子一起寻找快乐,陪他玩他喜欢的游戏,做他喜欢的事情,聊他感兴趣的话题……当孩子的精神状态有了好转之后,对学习就不会那么排斥和厌烦了,就会以比较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学习效率才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