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样让孩子快乐成长
11020700000055

第55章 协助孩子订立合理的学习计划

儒家经典《中庸》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事先有计划,往往会取得成功,反之则有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失败。

同样,孩子的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孩子订立了合理的学习计划,他就明确了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时间的安排,自然会主动地学习。否则,孩子就不知道自己在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与学习目标有什么关联,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丧失学习兴趣。因此,我们一定要协助孩子订立合理的学习计划。

妈妈要求上6年级的明浩订立一份学习计划。很快,他就把制定好的学习计划拿给妈妈看,内容是这样的:

星期一:复习英语

星期二:复习语文

星期三:复习数学

星期四:复习英语

星期五:复习数学

星期六:复习英语

星期日:复习数学

妈妈觉得这个计划不太具体,便对明浩说:“你能够多安排一些时间复习自己的弱项,这点做得不错。如果你能够把计划制定得再具体一些,就更好了。”随后,妈妈协助儿子订立起了学习计划。

在母子俩的合作下,一星期的学习计划都订立好了,每天的安排都很具体,其中一天的学习计划是这样的:

早上6:20—7:50:朗读英语第二单元“Where is the science museum”课文,识记hospital、cinema、post office等单词和短语;

晚上6:30—7:30:写家庭作业;

晚上7:30—8:00:休息;

晚上8:00—8:40:复习数学第二单元《分数乘法》——分数乘分数的运算,做配套练习册;

晚上8:40—9:00:预习语文第5课《詹天佑》。

有了如此具体的学习计划,明浩也有了学习动力和劲头。慢慢地,他不再需要妈妈的协助,就能订立合理的学习计划了。

如果孩子订立的学习计划不够具体,那么他在执行的时候就没有针对性,自然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收获。在妈妈的协助下,明浩的计划订立得非常具体、明了,不仅便于实际操作,还有利于增强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我们要协助孩子订立合理的学习计划,并督促他积极地执行。那么,我们具体应该如何做呢?

注意订立学习计划的几个原则

我们在协助孩子制订学习计划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计划要有针对性,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也就是说,我们要考虑孩子的学习水平、学习特点、接受能力、专注力,以及是否与目标相应等问题,从而协助他制订学习计划。

第二,计划要参照学校的教学进度,与孩子的学习内容相匹配。比如,孩子今天在学校学习的重点内容是“有余数的除法”,那就应该把这部分安排为计划的主要内容。

第三,计划内容要明确、具体,不要含糊不清。在一份学习计划中,只有时间和科目是不够的,还要列出具体的学习内容,就像明浩后来订立的那份计划一样。

第四,计划内容要突出重点。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是不一样的,学习内容的安排就应该突出重点。所谓重点,一是不同科目知识体系中的重点内容,二是孩子学习中的弱项。我们要帮助孩子合理安排学习内容的比例,让他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刀刃”上。

第五,计划要“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在制订计划的时候,要做到劳逸结合,把休息、娱乐、体育锻炼等方面的内容安排在计划中。《弟子规》中提到:“宽为限,紧用功。”也就是说,学习计划的总体时间要尽量安排得宽松一些,真正执行时就要抓紧时间。

只要我们能够考虑以上几个原则,就会协助孩子订立合理的、真正适合他的学习计划。

督促孩子积极执行计划

孩子的自控能力相对较弱,一遇到困难就容易放弃执行学习计划。这时候,我们要督促孩子积极执行计划,但这种督促并非强制性的,而是要讲究技巧。

比如,孩子在执行计划的时候,想要延长休息的时间。如果我们一直拒绝他,可能会让他慢慢丧失执行计划的积极性。那么,我们不妨先拒绝他,然后再通过小幅度的变动满足他。我们可以这样对他说:“计划一旦制定了就要执行,如果你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下面这段时间的学习任务,妈妈就允许你延长后面的休息时间。”不过,我们要把握好尺度,不要动不动就变动计划的内容,而是要视情况灵活处理。

提醒孩子定期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

在孩子执行计划的过程中,我们要提醒他定期检查执行的情况,比如,可以每天思考10分钟:今天做了什么、是否完成了今天的计划、有没有遇到问题等;也可以定期写一写总结日记:是否按计划执行了、有没有不合理的地方、执行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困难、有何体会和感受等。如此一来,孩子就能及早发现计划中的漏洞和存在的问题。

帮助孩子及时调整学习计划

当孩子执行计划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就要帮助他根据执行效果、学习情况等内容调整计划。

比如,如果孩子因为时间安排得过紧而没有完成计划,那就要适当调整时间;如果孩子还有一些重点内容需要掌握,那就要把这部分内容纳入计划之中;如果孩子的计划和老师的安排发生了冲突,就要先保质保量完成老师安排的学习任务,在行有余力的情况下,再安排自己的学习任务……

总之,学习计划一定要真正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使计划在孩子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