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样让孩子快乐成长
11020700000005

第5章 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决定

如今,很多家庭中出现了“怎么办先生”,这些孩子遇到任何需要选择的事情,都不知道应该如何做,而是问父母“怎么办”,询问父母的意见,然后听从父母的安排。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这些父母把孩子的“选择权”、“决定权”牢牢握在自己的手中,美其言曰“一切为了孩子”,其实这只是他们的一厢情愿罢了。

孩子虽然年龄小,经验不足,但他并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具有自主性的独立个体,他有自己的成长需求,有想摆脱束缚的渴望,那我们为何还要牢牢握着“选择权”、“决定权”不放呢?

妈妈想让5岁的儿子读幼儿园,而他却想读小学。于是,妈妈便把选择权交给了他:“如果你能考上,我就让你读。”听了妈妈的话,男孩第一次知道,一个5岁的小孩子也可以有选择的权力。所以,他特别珍惜这次机会,并自觉地、努力地学习,果然他考上了小学。这个男孩就是李开复。

如果换做我们,我们可能不允许孩子自作主张,因为上学可不是一件随便的事情。还有一些父母完全不顾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把他送进贵族学校或封闭式学校。而李开复的妈妈并没有这样做,而是把选择权交给了他,让他认识到自己有选择的权利,并促使他为了自己的选择而努力奋斗。这难道不是一种对孩子的智爱、大爱吗?

总之,在相对安全的范围内,我们要放手让孩子去作决定和选择,那么他才会拥有一个可以自己做主的童年和人生,才会获得真正的快乐和满足。

把选择权还给孩子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会遇到很多十字路口,随时都面临着很多选择,小到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如买哪个颜色的鞋子、周末去哪里玩、买哪本书等,大到关乎成长和发展的大事,如择友、择校、找工作、结婚等。

面对孩子的诸多选择,我们不要替他决定,也不要否定他的决定,而是把选择权还给他。如此一来,孩子才会真切地感受到自我价值,才会更清晰地认识自我,而我们收到的将是他对我们的感激,还有他的成长和进步。

另外,我们还要记得提醒孩子:在选择之前,一定要慎重考虑,因为每个决定都可能会影响整件事情的发展。一旦作出了选择,就要为之负责,要勇于承担一切后果。这样一来,孩子自然会慎重地作决定,也会有一份担当。

让孩子在规定范围内选择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如果他面临很多选项,可能不知道如何选择。这时候,我们不妨加上一些必要的限制条件,为他提供几个选项,从而让他在这个范围之内作选择。

比如,周末到了,我们打算带孩子出去玩,如果全权让他决定,他可能会有好几个想去的地方,并从中徘徊不定;如果我们为他提供几个选项“你是想去郊外踏青,还是去植物园赏花”,就会缩小选择的范围,便于他迅速作出选择。当然,如果孩子有其他的提议,只要是合理的,我们都要给予尊重和支持。

支持孩子经过慎重思考所作的决定

面对孩子所作的决定,我们不要急于肯定或反对,而是进行分析、判断。只要是孩子经过慎重思考、切实可行的决定,我们都应该给予支持,而这种支持不只是口头上的,更要付诸行动。

也就是说,当孩子按照自己的决定去执行的时候,我们不要去干涉、阻碍他,更不要指挥他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而是相信他有能力做好这件事情,并为他创造有利的条件。即使他最终失败了,他也不会怨天尤人,而是会承担其应负的责任,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而为下一个选择做好准备。

必要的时候,给孩子提供合理帮助

我们把选择权还给孩子,并不代表任由他盲目选择,也不代表我们要盲目支持他的决定,而是在必要的时候,给他提供合理的帮助。不过,帮也有帮得有艺术和有技巧,不是瞎帮,而是根据孩子的年龄、能力、所需要选择的事情,掌握好帮的尺度。

当孩子作一些比较重要的决定时,比如,应该选择上哪个辅导班,是否应该参加班干部的竞选,等等。我们就可以和他一起了解、分析各个选项的利弊,而最终的决定权还是交给孩子。

另外,如果孩子所作的选择明显不妥,我们不能放任不管,而是要在尊重他的基础上,帮助他分析原因,让他知道自己的症结所在,然后再心平气和地向他提出合理化建议。如此一来,孩子就会对整件事情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从而作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