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样让孩子快乐成长
11020700000004

第4章 征求并尊重孩子的意见

从孩子咿呀学语开始,我们就这样叮嘱他:一定要听爸爸妈妈的话,按照爸爸妈妈说的去做。然而,当孩子逐渐长大之后,他有了自我意识,有了自己的思想,便愿意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

这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做呢?可能很多父母会以“孩子思想不够成熟,考虑问题不够周全”为由,强迫孩子听从自己的安排。这样下去,孩子会变得缺乏自主能动性,缺乏责任感,更会变得不快乐。

毕淑敏老师在她的著作《破解幸福密码》一书中写了下面这样一件事情。

我开心理诊所的时候,曾经遇到过一位年龄很小的咨询者,他说自己的问题就是想把妈妈杀掉。我吓了一大跳,看他白白净净营养良好的模样,不像是受了什么虐待,不知道他为什么如此恨自己的母亲?他说出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妈妈特别爱搬家。每一次搬家,都是妈妈的主意。不是嫌房子太小了,就是嫌周围环境不够高尚,最后是买别墅……反正爸爸拗不过妈妈,每一回都遵从了妈妈的意见。房子是越来越好了,小男孩也有了自己的卧房,游戏室,还有专门的书房……

可这个清秀的小男孩说,每一次搬家,我都要转学。我根本就没有朋友,因为还没等到交上朋友,我就又搬走了。妈妈搬家,从来没有征求过我的意见。在妈妈的眼里,我就不是人,就没有自己的想法。我不想要大房子,不想要书房游戏室,我只想要我的朋友。现在妈妈又要筹划着搬家了,能阻止搬家的唯一方法,就是杀掉妈妈……

看到这里,我们是否汗毛直立、心惊胆战呢?由于妈妈没有征求男孩的意见,他感受到了不被尊重,他失去了朋友,进而变得不快乐。为了阻止妈妈再次搬家,他想到的唯一方法就是杀掉妈妈。虽然男孩的想法很极端,但也是事出有因的。如果妈妈能够征求男孩的意见,并考虑他的感受,也许男孩就不会产生这种令人感到后怕的想法了。

当然,这对母子都属于特例,但他们的表现应该引发我们的反思,想想看,一个想杀掉妈妈的孩子内心一定充满了痛苦和憎恨。而我们为了孩子能够快乐成长,在做某件事情之前,一定要主动征求孩子的意见,并尽量尊重他的合理意见。这样一来,孩子才会感受到被尊重,心情才会变得愉快,做事的积极性才会越来越高,才不会因感受不到被尊重而产生极端的想法。而且,当我们尊重了孩子的意见,没准儿会发现,他提出的意见还能对整件事情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呢!

凡事先问问孩子的意见

凡是与孩子有关的事情,我们都要先问问他的意见,然后再作决定。那么,当孩子需要做某项决定的时候,他也会主动询问我们的意见,而不会隐瞒我们,不会因一意孤行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或伤害。

比如,我们星期六要临时加班,把孩子一个人放在家里也不放心,就可以事先询问他的意见:“爸爸妈妈明天要加班,你看怎么办才好呢?”孩子就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凡是合理的,我们都要给予尊重和支持。如果他提出的意见不合理,那我们就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令彼此都感到满意的决定。

允许孩子有不同的意见

一般情况下,当我们主动询问孩子的意见时,心里已经有了一个大概的想法。如果孩子发表的意见与我们的截然不同,可能大部分父母都会马上打断他的话,然后向他表明自己的立场,并要求他按照我们的想法去执行。

其实,很多问题根本没有对错之分。因为,面对同一件事情,我们和孩子所站的角度、所接触的面、所思考的重点都有所不同,自然就会有不同的意见。

因此,当孩子发表不同的意见时,我们不要试图剥夺他的话语权,更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他,而是耐心聆听他的想法,并尽可能地尊重他的意见。当然,这一切都要建立在对孩子的成长有益的基础上。

尽可能地采纳孩子的“好点子”

孩子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和新观念,在某些问题上,可能会有一些“好点子”。比如,我们要买衣服,可能不知道目前流行什么款式、颜色,而如果孩子对此比较了解,就会给我们提出可供参考的意见。

只要孩子提出的意见是合理的,我们就要尽可能地接受并采纳。如此一来,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的意见是有价值的,更会感受到我们对他的尊重。那么,他就会非常乐于为我们建言献策。

如果孩子提出的意见不合理,我们就要及时给予引导,可以这样对他说:“爸爸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你来做个比较,看看哪个意见更合理。”那他就会慎重考虑这个问题,从而作出决定。

如果孩子不接受我们的意见,我们也不必强迫他,而是让他在实践中去验证。如果他验证出来的结果是我们的意见不合理,那我们就要祝贺他,并检讨自己;反之,我们也不要讥讽他,而是引导他更全面地认识、分析整件事情。慢慢地,孩子就会更加慎重地考虑自己和他人的意见,从而作出正确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