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样让孩子快乐成长
11020700000003

第3章 不要跟叛逆的孩子较劲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突然变得“不听话”了,甚至还和我们对着干。我们要孩子向东,他偏要朝西;我们要孩子向西,他偏要朝东。这说明,孩子进入了“叛逆期”,有一种“我已长大”的感觉,有一种想要摆脱我们而走向独立的强烈意识。

然而,很多父母却在为孩子的成长而烦恼。因为,在他们眼中,孩子的主见越来越多,不再乖顺地听从他们的安排。于是,他们就会与孩子较劲,各持己见,互不让步,结果导致亲子之间的冲突越来越多,亲子关系趋于紧张。

星期天早晨,妈妈拽了拽儿子的被角,催促道:“快起来,饭都已经做好了。”

儿子揉了揉眼睛,拿起闹钟看了看,说道:“我定的是6:30的闹钟,现在才6:10,再让我睡20分钟。”说完,儿子用被子蒙住了头。

这时,妈妈有些不耐烦地说:“你看看人家隔壁家的小泽,早就起来了。哪像你这么懒啊!”

儿子生气地说:“我都已经定好闹钟了,闹钟会叫我起床的,您干吗还来催我呢,真是烦死了!”

妈妈的嗓门提高了八度:“我好心叫你起床,我还没嫌烦呢,你倒是不耐烦了!赶紧给我起来!”说着,妈妈一把拽过了儿子的被子。

儿子不甘示弱:“我今天不去上补习班了,谁爱去谁去!您做的饭我也不吃了,您让隔壁家的小泽来吃吧!”

听到儿子这样说,妈妈一下子愣在了那里。

很多时候,我们越是强迫孩子,孩子越是叛逆,就像这对母子一样。如果我们和孩子的关系因此而变僵,就不可避免地出现“父母向右走,孩子向左走”的现象,最终只会落个两败俱伤。

有句话说得好:“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却不能强迫它低头喝水。”虽然孩子是我们所生所养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能干涉他的一切,强迫他必须按照我们的意愿行事。如果孩子的一切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那他和木偶又有什么区别呢?这样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呢?又有什么快乐可言呢?

其实,孩子变得“叛逆”是他自我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他成长过程中的正常心理现象。所以,我们不应该和孩子较劲,而是理解他的叛逆心理和行为。只要我们理解了孩子,并“顺势而为”,孩子不但会感到快乐,没准还能有意识地克制自己的不良心理和行为呢!

“用水灭火”,而不是“火上浇油”

很多处于叛逆期的孩子,脾气由乖巧温顺变得暴躁倔强,有时表现出的过激言语和行为就犹如暴风雨一样。然而,这正是考验我们的时候,如果我们也被孩子的火气所点燃,试图用自己的权势来压倒他的话,就相当于“火上浇油”,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因此,面对孩子的叛逆行为,我们要告诉自己“掌控情绪,才能掌握教育局面”,想办法保持冷静、舒缓情绪,并适时地给孩子降温,进而“用水灭火”。

对叛逆的孩子采取“冷处理”

如果我们因孩子的叛逆而产生强烈的情绪波动,他就会感受到叛逆的神奇力量,可能就会与我们较劲到底。相反,如果我们不予理睬,继续做自己的事情,那么孩子就是想叛逆也找不到可以逆反的机会。

所以,我们要想避免和孩子产生正面冲突,就可以采用“冷处理”的方式,还要让他知道叛逆的两面性。一方面,孩子有自己的主见,是他已能自己独立思考,这是好事;但小孩毕竟知识少,经历少,见解难免有不全面或失于偏颇的地方,家长希望孩子能听进父母的意见。这样做,不仅可以浇灭孩子叛逆、嚣张的火焰,还可以通过拖延时间,使大问题化为小问题,小问题化为无问题。

学会适当地妥协

面对棘手、犯拧的孩子,如果我们总是对他置之不理,他可能会想不开,甚至会采取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时候,如果我们跟孩子硬碰硬,势必会两败俱伤。而唯一的好方法,就是有一方妥协,而这一方就是我们。不过,妥协并不意味着纵容,而是暂时的退让和宽容。当孩子的情绪慢慢恢复平静之后,我们再想办法给予他引导,或许可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巧妙地应对孩子的叛逆

7岁的女儿不爱吃青菜,任凭妈妈磨破嘴皮劝说她,她也不吃。后来,妈妈想了一招,就是只做青菜,使得女儿不吃也得吃。没想到,女儿玩起了绝食。

爸爸一看这样下去不行,便对太太说:“她现在正处于叛逆期,咱不能和她较劲,你可以把青菜做得花样多些,吃饭的时候,咱就故意多吃青菜,吃得津津有味,如果能让她受到感染,没准就会吃了。”妈妈觉得这个方法很好,便同意了。

从那天开始,每天吃饭的时候,父母都会边吃青菜边说这青菜多么好吃。终于有一天,女儿看着父母津津有味地吃青菜,忍不住吃了一口青菜,满意地说:“是挺好吃的!”就这样,女儿不再排斥吃青菜了。

为了纠正女儿不良的饮食习惯,妈妈先是劝说,后是强迫,都没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反而让她变得更加叛逆。后来,父母巧妙地通过在女儿面前“演戏”的方式,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所以,当孩子偏要往左走的时候,我们不要强迫他非要和我们一起往右走,而是采用巧妙的方式,通过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不自觉地跟着我们往右走。这就是我们需要掌握的应对叛逆孩子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