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样让孩子快乐成长
11020700000037

第37章 注重身教,给孩子做榜样

英国教育家托马斯·阿诺德说过:“父母的言行就是无声的老师,自觉或不自觉的榜样,强有力地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要想取得理想的教育功效,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时时、处处、事事都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孩子人生的好榜样。”

孔子也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就是说,我们如果自身端正,做出表率,那么不用下命令,孩子也会跟着行动;相反,如果我们自身不端而要求孩子端正,那么即使是三令五申,孩子也不会服从。

外交部前部长李肇星的儿子李禾禾从小成绩优异,在2001年更是以年级第一的成绩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后来又被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录取。对于李禾禾所获得的成功,妈妈秦小梅女士认为身教的力量非常大。

在李禾禾5岁的时候,有一次,朋友给秦女士打电话,哭诉自己遇到的重大挫折,秦女士安慰朋友说:“别哭了,擦擦眼泪,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李禾禾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一次,班上的小朋友哭闹着要回家,李禾禾想起妈妈对朋友说过的话,就走上去劝人家:“不要哭了,马上就星期六了,你很快就能回家见到爸爸妈妈。”一边劝,他还一边给小朋友擦眼泪。

还有一次,秦女士与朋友交谈时,多次提到了“谢谢”一词。第二天,当秦女士给李禾禾顺手递东西时,他认真对秦女士说了声“谢谢”。

通过这两件事,秦女士意识到了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有多么重大的影响。她认为,孩子很善于学习和吸收新东西,如果我们做父母的“行得正,坐得端”,孩子就会很好教,甚至根本不需要我们特意去教。

确实是这样,就像孔子说的,只要我们自身端正,就算不用命令,也能让孩子行动起来。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虽说世事无绝对,但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证明:我们是什么样,孩子也会跟着变成什么样,我们就是孩子的方向和榜样。

正如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所说:“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我们是孩子一生的老师,只有我们以身垂范,才能给孩子做出人生的好榜样,教育孩子才能变成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在孩子面前,一言一行都要注意

我们总是埋怨自己的孩子不讲卫生、不讲礼貌、乱花钱……这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自己让孩子看到的是什么?我们让孩子看到的是自己乱丢垃圾,随地吐痰;对别人斤斤计较、破口大骂;把钱都花在服饰、美食、玩乐上,极尽奢华……

我们连自己都无法做到那些标准,又怎么去苛求孩子做到呢?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加倍注意,一定要严于律己,约束自己的行为,尤其是在孩子面前。

我们与其将钱花在吃喝玩乐上,不如带着孩子一起做做力所能及的慈善;平时与别人交往的时候心平气和,不要动不动就和人吵架……只要我们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并及时调整,就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让孩子成为我们所希望的样子。

注重自己的内在修养

我们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内外兼修的人,但孩子似乎总是差强人意,不是这里做得不好,就是那里做得不够。其实,我们应该先反省一下自己:当我们要求孩子积极上进时,我们做到了吗?当我们要求孩子勤俭自律时,我们做到了吗?当我们要求孩子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我们做到了吗……

其实要提升我们的内在修养并不难,一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概括了做人的道理:不要认为好的小事就不去做,不要认为坏的小事就去做,坏事再小我们也不能去做,而好事再小,我们也得去做。

如果我们能坚持这么做,其实就是对自己内在修养的提升。久而久之,孩子看到的就是“坚持不懈、顶天立地”的爸爸、“品格高贵、勇敢坚强”的妈妈。在孩子的眼中,我们是有着很多闪光点、值得尊敬和爱戴的好父母,孩子以这样的父母为荣,自然愿意向我们学习。而我们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也会让孩子学到了做人的真谛。

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有一个孩子和妈妈一起坐在公交车上,突然,他发现有个小偷正在掏别人的钱包,孩子赶紧告诉妈妈:“妈妈快看,那个人在偷别人钱包!”妈妈瞟了眼小偷,慌张地对孩子说:“别胡说,那个叔叔正跟人家闹着玩儿呢。”

案例中的妈妈因为害怕小偷的报复,完全混淆了是非、善恶的观念,这也将导致孩子是非、善恶不分,甚至走上歧路。这对孩子的人生造成了多么恶劣的影响!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对于好坏、是非并没有清晰、明确的概念。如果我们说谎,他也不会成为一个诚信的人;如果我们不孝顺父母,也别指望他将来孝顺我们……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完全是从我们的言行中获得的。

因此,要让孩子有正确的人生观,首先我们自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明辨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