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样让孩子快乐成长
11020700000027

第27章 用心体会孩子的情绪和感受

孩子自从进入小学之后,不仅要面对学习、劳动等很多事情,还要处理和老师、同学、朋友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不断得到成长和锻炼,也会伴随着困惑、烦恼和痛苦。这时候,他最渴望的就是和我们说一说心中的想法,最希望我们能够用心体会他的情绪和感受。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美国情绪管理训练创始人约翰·戈特曼博士,曾经在长达36年的时间内,针对3000个家庭进行了研究和调查,之后又针对儿童进行了10年的跟踪研究。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戈特曼博士把父母分为了两种类型:一种是“情绪抹杀型”,另一种是“情绪管理训练型”。

“情绪抹杀型”的父母无法感知孩子内心的情绪,更无法容忍孩子的负面情绪。比如,当孩子以哭泣来宣泄自己的情绪时,这些父母或是呵斥“哭什么哭,有什么好哭的”,甚至吓唬“你再哭,我就让大灰狼把你叼去”,或是用奖励的方式诱导他转变情绪,如“只要你不哭,妈妈就给你买冰淇淋”。

而“情绪管理训练型”的父母会包容孩子的负面情绪,努力去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试图理解导致孩子情绪不稳定的原因,并帮助他认识自己正在经历何种情绪。

由此可见,“情绪抹杀型”的父母表面上虽然暂时控制住了孩子的情绪,实则是压制了他试图释放的情绪,极容易使他变得急躁、消极、悲观,甚至会助长他的逆反心理;而“情绪管理训练型”的父母不仅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很重视他的情绪,还帮助他宣泄了情绪,这样做有利于他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

所以,我们要努力做一个“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平日里,我们要慢慢走近孩子的情感世界,懂得洞察他的情绪变化,一旦发现他的情绪出现了反常、低落,就要用心体会他的感受,并及时帮他调整,让他以快乐、积极、乐观的心态投入到生活和学习中。

站在孩子的角度体会他的情感世界

我们与孩子的思维方式有所不同,对待情绪和感受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所以,我们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体会他的情绪和感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进孩子的情感世界,他才会乐于袒露自己的心声。

比如,孩子会因为把心爱的玩具弄坏了而伤心落泪,这时候,我们千万不要笑话他没出息,而是问问自己“如果我是孩子,我的心情会如何”。在我们看来,一个玩具弄坏了没什么大不了,但是在孩子的“家当”中,玩具也许算是最贵重、最心爱的了。

当我们持有“情绪和感受没有大小之分”的想法时,就能体会到孩子的情绪和感受。那么,孩子也会愿意主动和我们说说心里话。

让孩子知道我们在乎他的情绪和感受

事实表明,孩子最喜欢和我们分享他的喜怒哀乐,最需要得到我们的重视、安慰和关爱。因此,我们要通过语言、肢体动作等方式,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在乎他的情绪和感受。

比如,孩子第一天上小学难免有些不适应,可能会向我们倾诉他内心的感受。这时候,我们首先要认真地倾听,并用简单的词语回应他的感受,如“嗯”、“哦”等。然后,我们可以这样对他说:“第一天上学,不仅要熟悉学校环境,还要认识老师和同学,肯定会有些不适应,妈妈能够理解你的心情。”另外,我们也可以通过抚摸、拉手、拥抱等方式,向他传递“我很在乎你的情绪和感受”的信息。

当孩子感受到我们很在乎他时,就不会陷在负面情绪中不能自拔了,而是会渐渐使自己恢复平静。

在接纳孩子情绪、感受的基础上,给予他引导

当孩子向我们倾诉他的情绪和感受时,我们不要急于说教,而是要学会揣测他的心理,引导他把内心的情绪和感受完全发泄出来。当孩子倾诉完之后,我们先不要管他的情绪、感受是否合理,而是先去接纳,然后再想办法给予他引导和帮助。

就拿上面的例子来说吧!当孩子倾诉完他第一天上学的感受之后,我们先以认同的方式表示接纳,然后再引导他明白类似“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难免都会不适应,我们需要去克服和熟悉,你可以先和同桌建立友谊,然后再慢慢向外扩展”的道理。当然,我们也可以讲一讲自己到一个新环境的感受,以及是如何克服这种不适应和紧张情绪的。这样一来,孩子就会勇敢地面对,并逐渐适应学校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