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样让孩子快乐成长
11020700000026

第26章 教孩子学会冷静和镇定

今天的很多父母遇到事情时容易感情冲动、意气用事,这种表现或多或少地会影响我们的孩子。当孩子遇到一些烦心事时,难免会急躁不安,而越是急躁,事情就越是没有头绪,越理不出事情的头绪,孩子就更加急躁,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另外,很多父母爱子心切,什么事情都替孩子代劳,导致孩子养成了胆小怕事的不良习惯。那么,当孩子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时,就很容易惊慌失措,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才好。这是极不利于孩子今后的成长和发展的。

事实上,遇事冷静、镇定是良好心理素质之一,可以让孩子保持处变不惊的姿态,有利于他理智地思考并解决问题。

2012年1月16日,福建省安溪县发生一起绑架案。当天下午,一个11岁和12岁的孩子在路边玩,一名男子以买烟不认路为由,把他们骗上车,并带到了坐落在山上的某茶厂的废弃工房。后来,男子给他们的家里打去了电话,让家里人准备10万元。

随后,男子用透明胶带绑住两个孩子的手脚,便自己出去买东西吃了。两个小孩非常冷静,趁机用嘴将手上的透明胶带咬开,立即跑出去求救。而且,他们非常聪明,为了怕碰上绑匪,他们往相反的方向跑去。当民警找到他们的时候,他们看上去很镇定。

当这两个孩子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没有惊慌失措,而是沉着冷静地应对,最终趁机逃出了绑匪的“魔掌”。这就说明,遇事越能够保持冷静、镇定的孩子,越能够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

当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这两个孩子虽然是好心帮不认路的男子,但是却给自己埋下了安全隐患。对此,我们要教给孩子处理这类问题的方法,比如,不随便跟陌生人走;可以给陌生人指路,但最好不要带路;可以让不认路的陌生人请求他人,例如警察的帮助;等等。这样一来,孩子就不会给自己埋下危险的种子了。

事实上,但凡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遇到事情都能保持冷静、镇定,即使是遇到了挫折和逆境,他们也不会慌慌张张、不知所措,而是会随时捕捉扭转乾坤的机会,从而更好地解决当前的困境。

因此,我们要教育孩子学会冷静和镇定,并告诉他,无论在生活中或学习中遇到了什么事情,千万不要乱了阵脚,要尽量冷静下来,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我们具体应该如何去做呢?

让我们自己先冷静下来

儿童心理研究发现:孩子的冲动行为不仅是性格使然,往往与他生活的环境有直接关系。我们是孩子行为的引导者,如果我们能够遇事保持冷静、镇定,就会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从而促使他跟着我们学习。

另外,当孩子表现得比较冲动、急躁的时候,很多父母就会情绪激动、态度粗野,甚至用打骂的方式压制孩子。这样做既不利于培养孩子遇事冷静的心态,也不利于维护我们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因此,当遇到这一类的问题时,我们首先要保持冷静,然后用自己的冷静换取孩子的沉稳、镇定。当孩子的情绪恢复平静之后,我们再对他进行有情、有理、有据的引导和教育,从而促使他学会自我反省,并改正错误。

告诉孩子,遇事三思而后行

当孩子凭着一腔热血、一时冲动去处理事情的时候,往往会对事情失去判断能力,即便是很认真地去做,也很难把事情处理好。其实,在这个时候,孩子最需要的是冷静、慎重,在经过全方位思考的基础上再作决定,也就是“三思而后行”。

因此,我们要告诉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要不经过思考就莽撞蛮干,而是要通过思考更透彻地了解事情的本质,然后再采取行动。如果按照常理无法解决问题,可以试着让思路转变个方向,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然后再着手去做。

教孩子遇到“突发事件”镇定自若

孩子缺乏经验,很可能会遇到突发事件而不知所措。对此,我们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思考处理突发事件的方法,从而让他冷静应对。

首先,我们要告诉孩子,当突发事件不期而至时,不要慌张,要镇定自若,然后再想办法解决。其次,我们要在生活点滴中教孩子掌握一些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比如,我们可以给他讲一些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故事,也可以带他看媒体上一些法制栏目中播放的鲜活事例,然后和他一起分析和讨论,看看从中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如此一来,当孩子遇到类似的突发事件时,就会在脑海中搜索到具体的处理方法,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伤害。

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沉着冷静的心态

平日里,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培养孩子沉着冷静的心态。比如,通过一些特定的娱乐方式或互动游戏培养孩子的耐心和韧性,如下棋、练书法、画画、拼图等。再比如,我们可以指导孩子学会调控自己的冲动、浮躁等情绪,具体可以教孩子进行自我暗示,如让他常常告诉自己“不着急”、“凡事都要保持冷静”、“坚持就是胜利”等等;也可以引导孩子用“1 3 10”的方法训练自己,“1”是告诉自己要冷静,放松;“3”的意思是深呼吸3次;“10”指的是慢慢地从1数到10.只要孩子坚持不断地进行训练,就会慢慢学会冷静、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