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样让孩子快乐成长
11020700000019

第19章 对孩子的限制不要太多

限制,就是一个规定的范围,一个不允许超过的界限。

孩子的成长原本应该是自由的,可我们却总是要人为地给他加上一些限制,他的生活中充满了诸多的“不许”、“不行”、“不能”。比如,“不许自己出门”、“不能在家瞎闹”、“卧室弄乱了不行”等等。其实,我们无非就是想让孩子乖一些,想让他按照我们所希望的方向去成长。但是,在这样的限制下,孩子的确变乖了,可他的个性、特长又去哪里了呢?他的快乐还可能存在吗?

学校组织参观科技馆,男孩也想报名,但妈妈却不允许,并说:“什么参观?还不是去玩?不许去!在家好好看书!你成绩并不算好,可不能总跟别人一样瞎玩。”

男孩收到同学的邀请想去参加生日聚会,可妈妈又一次阻止了他:“你的同学里什么样人都有,有那时间吃喝玩乐,还不如在家好好背几个单词。”

科学课上,老师讲了蚂蚁王国,男孩放学后和几个同学蹲在路边饶有兴致地观察起了蚂蚁。结果由于回家晚了,被妈妈好一顿骂:“整天就知道玩!以后放学立刻回家,不许在路上耽搁!”

男孩被妈妈圈在了家里,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能做,他渐渐地变得沉默了,也变得懒惰了。每天都像木偶一样,遵从妈妈的所有安排,认真执行妈妈的所有规定。

有时,妈妈也觉得男孩太过老实了,可她却生怕自己一旦放开限制,男孩会因为太过调皮而难以管教。

像这样的“乖孩子”看上去的确很省心,可在他身上我们却一点看不到孩子应有的活泼与灵动。妈妈给他下了太多的“限制令”,他的探索心、好奇心同时也都被限制住了,先不说他未来的发展,仅就现在的生活而言,相信他也体会不到快乐。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喜欢自由地去探索,可我们处处的限制却可能会给他造成一种“这世界到处是陷阱”的错觉。如此一来,内向的孩子会因此变得更为胆小懦弱,而外向的孩子却可能因此而产生逆反心理,反而会去主动碰触某些禁地。

所以,别太限制孩子,我们应该给他足够的成长空间,允许他通过更多的自主活动体验生活。当我们相信孩子时,他也会更体谅我们的心,并懂得进行自我约束。

规定几条基本的原则

我们只是说不能对孩子限制太多,但并不代表完全不限制孩子。毕竟,孩子还是不成熟的个体,一味放纵的话,他不仅会遇到危险,也许还会学坏。

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要给孩子规定几条基本的原则。比如,无论何时都要注意保证自身的安全与健康,要多与品德高尚的人交往,多看有益的书籍,多培养健康的兴趣,远离斗闹邪僻场所,等等。

在制定原则的同时,我们也要给孩子讲讲为什么要这样做,如实告诉他我们对他的担忧,并给他讲讲这样做的益处。讲的过程中应该尽量少用命令的口吻,而是要循循善诱,引导孩子自己认识道理。

允许孩子适度探索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在此天性的驱使下,他会想要探索周围的一切,想要知晓更多他所未知的秘密。我们应该尊重他的探索心,当他想要探索时,就要放手让他自己去发现更多的新奇知识。

为此,我们可以给孩子做一些准备,比如,在家给他准备好各种帮助探索的工具,如字典、词典、各种书籍、放大镜、剪刀,以及一些应手的小工具;经常带他去户外探索,带他走进博物馆等各种场所,引导他凭借自己的感官寻找答案。在适当时候,我们也可以加入到孩子的探索行动中来,和他一起去发现更多未知世界里的东西。

引导孩子多尝试

除了探索,孩子也想做很多事,比如,自己做一顿饭,独立完成一次购物,自己去攻克一道难题,主动去结识更多的朋友,等等。

孩子尝试得多了,他的能力也会得到提升,所以我们也要引导他多进行尝试。在他做事之前,我们应该给他讲解一些基本的要领,之后就要放开手,鼓励他凭借自己的能力去完成这些事。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我们可以给出指导建议,但也依旧不要随便插手,而是要给他独立解决困难的机会。

不要阻止孩子“做梦”

微软公司创始人之一比尔·盖茨的父亲比尔·H·盖茨曾经说:“……让孩子成功的秘诀其实就是:不要限制孩子的梦想。抚养孩子应当在适当的时候选择放手。”

孩子都爱“做梦”,那就让他做好了,别在他的梦想刚发芽时,我们就无情地将其否定。对于孩子的梦想,我们应该感到高兴,并告诉他怎样做才能实现梦想,鼓励他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而且,我们还要相信孩子,不要随便说他的梦不可能实现,而要说:“我真高兴你有这样的梦想,我期待看到你的成功。”这样的鼓励与信任会成为孩子前进的动力,也许他的梦想真的就会实现。即使不能,他在实现梦想的路上也收获了快乐与成长。